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上传:2012-08-04 浏览:2165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隶者,其爵禄、奉养、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贱不得逾贵,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泽、丘陵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节。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故《易》曰“以财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之谓也。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义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桓、文之后,礼义大坏,国异政,家殊俗。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弑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饥寒之患。礼义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取材于班固《汉书•货殖传》)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不得大 僭:超越本分
  B.故上下而民志定 序:先后顺序
  C.甘其食而其服 美:认为……美
  D.工作用之器 亡:通“无”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3分 )
  A. 所以养生送终之具 B. 大乎圣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辞更坐弹一曲
  C. 故父兄之教不肃而成 D. 非其所习,不入矣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母、孙二人,更为命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在先王的制度中,对君王及百姓的等级有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能逾越。
  B.《易经》中认为,应当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
  C.《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得混居,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
  D.周王室衰微后,礼法遭到破坏,社会风气败坏,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是以欲寡而事节(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3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晋书》)
  。

试题答案:

9.B(序:有序)
  10.A(A用来……的。B副词,没有谁;副词,不要。C代词,他的;代词,我。D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副词,互相)
  11.C(“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应为“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
  12. ⑴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生产(“相与”,状语后置句“于市井”“与田野”及整句表达各1分)
  ⑵由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简单(“是以”“节”及整句表达各1分,“节”译成“节制”亦可)
  ⑶粉饰欺诈为非作歹的人一辈子富足(“饰变诈”“为奸轨者”及整句表达各1分)
  13.于时壁上有角/ 漆画作蛇 /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复置酒於前处 / 谓客曰 / 酒中复有所见不 / 答曰 / 所见如初 / 广乃告其所以 / 客豁然意解 / 沈疴顿愈 (错两处扣1分)
  翻译:乐广曾经有一个极为亲密的朋友,很长时间没有来了。乐广问他原因来。客人回答说:“上次在你这儿玩,你请我喝酒。我正要喝的时候,突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当时心里甚 为厌恶。喝下去以后,我就病倒了。正当那个时候,乐广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支弓,那弓上用油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里猜想客人所见杯中的蛇,也许就是这支弓的影子。于是重倒了一杯酒,放在原先的位置上, 问 客人道:“你在这酒中有没有看见什么?”客人回答说:“我所看到的,同上次见到的一样。”乐广就向客人讲明了原因,使他明白杯中的蛇不过是弓的倒影。客人心中的疑团一下子解开了,久治不愈的毛病不久就好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公侯到奴仆,他们的官爵、俸禄、死生(礼仪)的制度各有不同的等级,小的不得越过大的,低贱的不得越过高贵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先王)辨明土地、山川水泽、丘陵等不同情形,教导百姓(因地制宜)种植树木、饲养牲畜;(从)五谷六畜到鱼鳖、鸟兽、材料、工具等资财,用来养生送终的东西,没有不全都植养繁育的。按时植养,使用时有节度。这样之后(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各自根据他们(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各自的智力和体力,早起晚睡,来治理自己的产业,并没有(政府)征发(赋税徭役),限期交纳,但远近地区都很富足。所以《易》说“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备取万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器物把(它)作为天下人的利益,(在这方面)没有谁比圣贤的君主更伟大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允许混合居住。士人在学习读书的地方相互谈讲仁义,工匠在官府里相互议论技巧,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生产,从早到晚从事(自己的职业),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所以他们父兄的教导(即使)不严格也能成功,子弟的学习(即使)不费力也能学会,(他们)各自安于自己居住的地方,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认为自己的食物很美味,认为自己的服饰很好看,即使看见奇异华丽的事物,(因为)不符合他们的习俗,(就)不会接受。由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简单,财物充足,没有争夺。在这种情况下,位居百姓之上的君王,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制来统一他们,所以百姓有廉耻之心而懂得尊敬,重视仁义而轻视财利。这(就是夏、商、周)三代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不需采用严酷的政治而能使国家安定的大概原因吧。
  到周王室衰微时,礼法被破坏。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礼义彻底破坏,各国的政治不同,各家族的风气差别很大。于是商人贩卖奇珍异货,工匠制作没有实用价值的器具,士人进行违反道义的行为,来追逐时人的喜好而获取世间的资财。诡诈的人违背事实来诈骗名誉,奸邪的人侵犯损害他人来求取功利,篡权杀君得到国家的人成为王公,强取豪夺建立家业的人成了英雄,粉饰欺诈为非作歹的人一辈子富足,固守正道遵循义理的人不能免去饥寒的忧虑。礼义不足以约束君子,刑戮不足以威慑小人,损丧风化,败坏风俗,(这)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文言文专题指导

更多文言文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文言文综合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