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阅读答案及翻译

上传:2024-05-03 浏览:294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曰:“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卷三》)
  材料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材料三: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倘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节选自《墨子·尚贤上》)
  10.材料三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出需断处的字母。
  故古者A圣王之为B政C列德D而尚贤E虽在农与工F肆之人G有能H则举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徒,指“只”“仅仅”,与《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恶,意为“讨厌、憎恨”,与成语“深恶痛绝”“恶衣恶食”中“恶”词义相同。
  C.就列,指“担任职务”,与《论语·季氏》中“陈力就列”的“就列”意义相同。
  D.章,同“彰”,彰显,与《四子侍坐》中“端章甫”的“章”意义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家语·卷三》中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子贡的问题却巧妙地让子贡得到了答案。
  B.《孟子·告子上》中孟子用对“鱼”和“熊掌”的选择为喻,引出对人生选择的论述。
  C.墨子认为把爵位、俸禄等授予贤人,是因为贤人的才德,更希望贤人做事成功。
  D.墨子列举“尧举舜”“禹举益”等古人的事例告诉我们,要让贤人有机会建功立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
  (2)倘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14.三则材料都围绕“贤者”进行阐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试题答案:

10.CEG 11.B 12.C
  13.(1)我不知道,过去,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俩都是贤人。
  (2)倘若想要效法遵循尧、舜、禹、汤的方法,将不可不尊崇贤能的人。
  14.①孔子认为“贤者”能推荐比自己贤能的人;②孟子认为“贤者”能舍生取义;③墨子认为“贤者”应该得到尊崇。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而且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是主谓结构,其后C处断开;
  “列德”和“尚贤”是并列结构,连接紧密,不能断开,其后E处断开;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与“有能则举之”是假设关系复句,中间G处断开。
  故选CEG。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只,仅仅;同类的人。句意:你只知其一。/郯子这些人。
  B.错误。讨厌、憎恨;讨厌、憎恨;粗劣的。句意: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指厌恶、痛恨到极点。/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C.正确。句意:按德行来担任职务。/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
  D.正确。同“彰”,彰显;与“甫”连用,指礼帽,本处指戴礼帽。句意: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穿礼服戴礼帽。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因为贤人的才德”错误,文中“非为贤赐也”,是说“并不是因为贤人的才德而赐予。”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识”,知道;“往”,过去;“贤者也”,判断句。
  (2)“祖述”,效法遵循;“道”,方法; “尚”,尊崇。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可知,孔子认为“贤者”能推荐比自己贤能的人;
  ②由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孟子认为“贤者”能舍生取义;
  ③由原文“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倘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可知,墨子认为“贤者”应该得到尊崇。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贡问孔子说:“如今的臣子中谁是贤人?”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俩是贤人。”子贡说:“那么齐国管仲就不算贤人,郑国子产就不算贤人吗?”孔子说:“赐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是引荐贤人的为贤呢,还是出力的为贤呢?”子贡说:“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孔子说:“对。我听说鲍叔牙使管仲显达,子皮使子产显达,却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让比他们更贤能的人显达。”
  材料二: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材料三:
  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按德行排列位次而且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给予他很多的俸禄,任用他来做事情,给他决断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按德行来担任职务,按官级担任职务,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因此,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以公心,抛开私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把政事交给他,天下太平;大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把政事交给他,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把政事交给他,他的治国谋略得以施行;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天和泰颠,把政事交给他们,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也没有不谨慎警惕施政的;即使是农田与工坊中的人,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这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所以墨子说:得志,贤士不可不选用;不得志,贤士不可不选用。倘若想要效法遵循尧、舜、禹、汤的方法,将不可不尊崇贤能的人。尊崇贤者,是政治的根本。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文言文专题指导

更多文言文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文言文综合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