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对差序格局的理解》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对差序格局的理解》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4-01-18 浏览:184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谈“差序格局”是从私说起,私的问题是个群、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于是,费老先生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
  中国的社会不像西洋社会,西洋社会是团体社会,称为团体格局,像由“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为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是一种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煞个人。中国社会结构里,差序格局是一种有差等的次序,有远近、亲疏的差序。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的主义。在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中,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可以说是公。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此,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李鹏亚《读〈乡土中国〉——对差序格局的理解》)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如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的亲疏关系有一个词叫“五服”,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洋社会结构里,团体格局是一种平等的观念,团体的界限是清晰的。在同一团体中,各个分子的地位相等。
  B.“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变和拓展。
  C.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D.梁治平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的内涵,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正确性。
  C.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可以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并丰富《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
  D.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3分)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C.入则孝,出则悌。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三则材料都谈到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试题答案:

1.C
  2.D
  3.B
  4.①论证结构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采用并列结构。先总说差序格局具有鲜明的特征,然后分别介绍差序格局的三个特征。思路清晰,层次分明。②论证方法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儒家的经典语言和《乡土中国》中的句子以及举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亲疏关系等。使论证有力,说理透彻。
  5.①材料一侧重通过与西方“团体社会”结构相对比,阐明“差序格局”的概念内涵。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差序格局”的等级性、伸缩性、壁垒性三大社会特征,并指出在现代中国转型时期“差序格局”呈现的新变化。③材料三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对差序格局的理解》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多材料文本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