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阳》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阳》阅读答案及翻译

上传:2023-02-06 浏览:571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孙卿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上叹曰:“吾后升天,群臣亦当葬吾衣冠于东陵乎?”乃还甘泉,类祠太一。初,司马相如病且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劝上封泰山。上感其言,会得宝鼎,上乃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而诸方士又言:“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采《尚书》《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禅仪,数年不成。上以问左内史兒宽,宽曰:“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臣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之。上为封禅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元封元年春正月,上行幸缑氏,礼祭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者三。诏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夏四月,还至奉高,礼祠地主于梁父。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颂功德。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封禅》)
  武帝之淫祠以求长生,方士言之,巫言之耳。兒宽,儒者也,其言王道也,琅琅乎大言之无惭矣;乃附会缘饰,以赞封禅之举,与公孙卿之流相为表里。武帝利赖其说,采儒术以文其淫诞,先王之道,一同于后世缁黄之徒,而灭裂极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B.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C.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D.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北河”与“临帝子之长洲”(《滕王阁序》)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B.“劝上封泰山”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两句中的“劝”字含义不同。
  C.“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与“用之不竭”(《赤壁赋》)两句中的“用”字含义相同。
  D.“群臣更上寿颂功德”与“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两句中的“更”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在桥山祭祀黄帝陵时,对于黄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询问,在得知此处仅为衣冠冢时,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
  B.汉武帝被司马相如临终颂功德、言符瑞的遗书打动,又恰逢得到宝鼎,便动了到泰山封禅祭祀的念头,并与公卿大臣进行商议。
  C.汉武帝采纳了兒宽的建议,自己制定了封禅仪式,并于元封元年夏季四月进行了封禅大典。封禅结束后,群臣都歌颂汉武帝的功德。
  D.王夫之对于汉武帝封禅之举是不认同的,认为他受到了方士和巫师的欺蒙,并认为汉武帝过度祭祀的行为破坏、违背了先王之道。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
  (2)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试题答案:

10.D
  11.C
  12.A
  13.(1)如今将要举行大典,已经拖了数年时间,使群臣人人各自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拟出。
  (2)又规定: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至泰山祭祀,各诸侯封国都要在泰山脚下修建官邸。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封禅的意义,就是不死。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物,以与神灵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顶上祭天。陛下如一定上山,上到一定高度,乘无风雨的时候,即刻行礼就算是上山封祭了。
  “……者,……也”表判断,排除AB;
  “秦皇帝”不可断开,排除AC;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皆为“来到”。句意:来到北河。/来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长洲。
  B.前者为“劝说”,后者为“奋勉、勉励”。句意:劝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全世界的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
  C .前者为“任用”,后者为“使用”。句意:于是汉武帝将儒生一律罢斥不任用。/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D.前者为“轮番”,后者为“再、又”。句意:众大臣轮番上前歌功颂德、上寿祝福。/请你不要推辞再坐下来弹一曲。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错误,由原文“吾后升天,群臣亦当葬吾衣冠于东陵乎”可知。是说汉武帝问我将来升天后,群臣也会把我的衣冠葬在东陵吗?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举大事”,举行大典;“优游”,作事犹豫,不果决,拖;“尽”,尽力。
  (2)“五载一巡狩”,每五年巡游一次;“治邸”,修建官邸;“治邸泰山下”,状语后置,应为“(于)泰山下治邸”。
  参考译文:
  元鼎五年冬季十月,汉武帝自云阳向北,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再向北登单于台,直至朔方,来到北河。汉武帝回朝,在桥山祭黄帝陵,行至须如。汉武帝问道:“我听说黄帝长生不老,可如今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公孙卿回答说:“黄帝成仙升天以后,群臣想念他,所以建陵将他的衣冠埋葬。”汉武帝感叹道:“我将来升天后,群臣也会把我的衣冠葬在东陵吗?”于是汉武帝回到甘泉宫,祭祀太一神。当初,司马相如病重将死,临终时留下遗书,称颂汉武帝的功德,并谈及祥瑞之事,劝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汉武帝深受感动,适逢获得宝鼎,他便与公卿大臣和儒生们商议封禅之事。天子封禅泰山,是极为少见的事,有关资料已旷废绝灭,无人知道礼仪的详细情形。方士们认为:“封禅的意义,就是不死。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物,以与神灵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顶上祭天。陛下如一定上山,上到一定高度,乘无风雨的时候,即刻行礼就算是上山封祭了。”于是,汉武帝命儒生们采用《尚书》《周官》《王制》等书的记载,草拟封禅的礼仪,数年还未拟出。汉武帝拿它询问左内史兒宽的意见,兒宽说:“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显扬祖先的姓氏,考求上天的瑞应,是帝王的盛典。但献礼的仪式,在经书中却无记载。我认为,封禅典礼的完成,意味着同天地神灵的联系,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适当的礼仪,而不是臣下所能拟就的。如今将要举行大典,已经拖了数年时间,使群臣人人各自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拟出。只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平和的最高原则,综合调理各种头绪,发出金玉般的声音,以顺利促成这一天下最大的庆典,作为万世遵奉的法则。”于是汉武帝亲自制定礼仪,多采用儒家学说加以修饰。汉武帝又制作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观看,有的儒生说:“与古代的不一样。”于是汉武帝将儒生一律罢斥不任用。汉武帝又按照古代的做法,首先收缴兵器,解散军队,然后举行封禅大典。元封元年春季正月,汉武帝出巡至缑氏城,祭祀于中岳太室,随从官员在山下似乎听到有声音连呼三次“万岁”。汉武帝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员扩建太室祭祠,禁止砍伐山上草木,又将山下三百户百姓作为供奉太室的奉邑。元封元年夏季四月,汉武帝起驾还朝,到达奉高,在梁父祭祀地主神。乙卯日(十九日),汉武帝令担任侍中的儒家学者戴鹿皮帽、将笏板用丝带系在腰间,参加射牛仪式,在泰山东坡之下祭祀天神。祭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祭坛下埋藏着汉武帝给神仙的玉牒书,内容隐秘。祭祀仪式结束后,汉武帝独自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一起登上泰山,再行祭天之礼,一切过程都秘不示人。丙辰日(二十日),汉武帝在泰山脚下东北部的肃然山祭祀地神,如同祭祀后土神之礼,汉武帝亲自叩拜。汉武帝祭完地神回来,坐在明堂中,众大臣轮番上前歌功颂德、上寿祝福。又规定: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至泰山祭祀,各诸侯封国都要在泰山脚下修建官邸。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封禅》)
  汉武帝过度地祭祀以祈求长生不老,是受到方士和巫师之言欺蒙的结果。兒宽,是个儒生,他谈论王道时,口若悬河,大言不惭;可是,他却牵强附会,以赞美封禅之举,与公孙卿之流相互呼应,密切配合。汉武帝利用依赖他们的学说来文饰自己的荒淫无诞,先王之道,竟然完全等同于后世的僧、道之徒,其破坏、违背达到极点啦。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阳》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文言文专题指导

更多文言文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文言文综合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