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岁月包浆里的沉厚与轻盈》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岁月包浆里的沉厚与轻盈》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4-05-16 浏览:551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岁月包浆里的沉厚与轻盈杨秀廷①走进时光斑驳的隆里古城,仿佛一脚跨入六百年时空隧道。邱首吟唱隆里古城风雨沧桑的歌谣,又在青阳门鼓楼风铃的伴奏下常绕耳畔:
  青阳门上的老铃铛。
  风一来就歌唱。
  唱杨花落尽的江南和起雾的山岗。
  它听过马蹄破城墙。
  见过烽烟染夜郎……
  ②诞生于明王朝“调北征南”“屯田戌边”金戈铁马激流中的隆里古城,大气雄沉的底色里,也流淌着灵动的气韵。
  ③即便是平常日子,地处黔湘桂交界地区的这座边邑古城也盛满了故事。古典意蕴与新生力量,在隆里古城蓬勃、抑扬、激荡,一如龙标书院守望岁岁年年琅琅书声的荷塘,一如流连于古城街巷中南来北往游客的惊叹。
  ④走进隆里,看见看得到的风景。走近看不见的灵魂。
  ⑤汉戏与“花脸龙”“迎故事”是隆里古城“三大文化瑰宝”。汉戏是隆里古城的一径文化血脉,那些折子戏,一折一折的。从征战、结义到歌颂忠烈,豪放中造出婉约的音韵。十多年前在隆里看的那场汉戏,锣鼓唱腔还萦绕在耳边。那戏班的“面相”和戏是别样的出彩。上好妆的老戏人,在观众的簇拥中,有板有眼地忙碌起来。随着一声铜锣响起,《三气周瑜》的三个角子相继登场。小生周瑜由七十三岁的老戏人姚文星饰演,他身披盔甲,手执纸扇,英气遇人。张飞的饰演者是五十多岁的李连培,身材魁梧,一副黑脸扮相,一声“末将张飞来也”一下把全场镇住。而孙权的妹妹孙尚杏则由六十三岁的胡炳兰担纲,她是古城汉戏班子中年纪最长的旦角。演出时,锣和鼓表现得很兴奋,在伴奏乐音中,京胡的哨拔和绵长成了主角。最急切的是童林祥执掌的钢钵,那种声调,起初是嘈嘈切切,忽而似洪流翻卷,涛声震天……人物、剧情、环境相互映衬、激扬,在时空穿越中,把观众带进了刀光剑影的历史深处。
  ⑥岁月流走,那些残破的戏服已经被新的戏装取代,不变的是隆里人代代传承的激情鼓点。一个族群,在明王朝“调北征南”的烽烟里,由北而南,从东往西,如浮萍,似苍耳,在异乡扎下了根。六百年后,这些屯军的后裔,用抑扬的唱腔和彩绘的脸谱,追忆铁马金戈,回望千里乡关。
  ⑦“花脸龙”是隆里古城别具风骨的一道风景。舞龙者皆画“花脸”,旦、末、净、丑成集,每条龙的舞者因位置不同而脸谱不一,一条舞动的“花脸龙”即如一出京剧。元宵节的隆里古城,“花脸”如云,绝色,惊艳。激越的锣鼓依然如六百年过往时空一样,引领隆里人又一年的舞龙狂欢热潮。
  ⑧“花脸龙”由军傩戏演变而来,又触入了祈福迎祥的传统习俗。汉及《蓝季子会大哥》取材于宋朝初期“蓝季子会大哥赵匡胤”的故事,隆里先民将它和舞龙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种舞龙与戏曲相结合的传统民间活动。明代洪武年间屯军带它入隆里,六百年古风愈久愈浓。舞龙者脸谱和扮相夸张,每条龙都是龙尾居首,由扶掌龙尾的丑角“蓝季子”带动整条龙进退,这在全国的舞龙活动中,是独一无二的。
  ⑨锣鼓一响,古城东、南、西、北各门的龙队,从古城千户所门前来到西门外龙溪河畔状元祠,在这里“出龙”。仪式结束,爆竹惊空,金鼓齐鸣,各路“花脸龙”会聚城中广场。舞龙者便展示各种绝活,花样迭出,势若翻江倒海,场面恢宏壮观,令人目不暇接。隆里人以前所未有的色彩和想象,绘就了“花脸如云”的壮观景象。
  ⑩隆里“迎故事”也叫“迎春”,剧情、人物、衣着等与演戏一样,不同的是演出的舞台是活动的。剧中人物彩妆立于舞台上,他们所穿的衣服,按照所饰演的人物朝代、身份来订制。以绫罗绸缎制成,色彩艳丽。妆扮巡游的“天女散花”“西天取经”“观音送子”,把隆里古域从古代的传说中托举而出。“迎故事”演出的剧目,意在驱邪迎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把记福带给各家各户。游演时,众人敲锣打鼓,十六名壮汉抬着舞台在街巷间移动,舞台上的人物凌空游走于古城上空,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喜庆热闹。至迎接“故事”的人家门前,将舞台放下,主人燃烛烧香放鞭炮,供奉米花、麻叶、糖果等茶点,接受祝福。
  ⑪隆里“迎故事”综合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以锣、钵、鼓助兴,形成声、色、艺组合表演的流动立体舞台,演绎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是“活动的舞台、凝固的戏剧”。每一次“迎故事”,隆里人都会舞动“花脸龙”,唱响汉戏来“迎会”与庆贺。一个“迎”字,道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心怀景仰的虔敬心态。每一个来到隆里观看“迎故事”的人,不管身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都须首先这样引颈仰望,那样的时刻,是隆里古城最美的时光。
  ⑫隆里古城就是以这样的情怀,放下腰身,轻卷珠帘,透出些许醺醉,又泛出几分欣悦。
  ⑬时光积淀沉厚的包浆,也弱化灵性与轻盈,文化传承褒育隆里的灵魂,隆里族群就是这样从容,自在,乐观,自信,追赶记忆,培护根脉,且歌且行,六百年一路灿烂……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吟唱古城风雨沧桑的歌谣开篇,既写出了隆里古城的自然风貌,又表现出它的气韵灵动和历史厚重感。
  B.作者在描述《三气周瑜》的汉戏表演时交代角色的年龄,表现出老戏人对汉戏的热爱,突出汉戏历史悠久。
  C.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表面上是描写乐器的“情态”和乐音的特点,实际上是表现乐器演奏者激情演奏的情形。
  D.文中隆里人作为屯军后裔的独特族群,守护传承着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虽时光流逝,但情怀不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不惜笔墨描写汉戏角色的面相和表演、“花脸如云”的壮观景象,是为了衬托风俗独特、富于艺术魅力的“迎故事”。
  B.文章在介绍三大文化瑰宝时,既多角度描写表演场面,又穿插补充相关历史与文化。彰显了古城的沉厚与轻盈,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
  C.第⑪段中的“迎”字,道出隆里人对传统文化的虔敬之情,引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这种用法与第⑨段中“出龙”的引号用法不同。
  D.文章最后一段以诗一般的语言,深情地赞叹隆里古城六百年来文化的传承及文化对隆里人的滋养,照应标题,卒章显志。
  8.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即便是平常日子,地处黔湘桂交界地区的这座边邑古城也盛满了故事。
  (2)走进隆里,看见看得到的风景,走近看不见的灵魂。
  9.同学们准备把隆里古城“迎故事”的场面拍摄成一个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视频脚本
  背景音乐的风格 喜庆、热闹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远镜头 ①
  特写镜头 ②
  视频解说(不超过50字) ③

试题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B 7.A
  8.①“盛满”运用比拟的手法,把隆里古城与故事比作器物,形象地写出古城底蕴的深厚与丰富。
  ②“风景”一语双关,既指隆里古城优美的自然风光;又指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风俗;含蓄有深度,增强了语言表达力,使读者获得了启示和感悟。
  9.①众人敲锣打鼓,人们抬着舞台在街巷间移动,人们舞动“花脸龙”、唱着汉戏。
  ②众人托举舞台,主人燃烛烧香放鞭炮,供奉茶点;游人引颈仰望。
  ③“迎故事”是隆里古城三大文化瑰宝之一,也叫“迎春”,其舞台是移动的,糅合多种艺术,表达祈福迎祥之意,表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敬仰。

  《岁月包浆里的沉厚与轻盈》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散文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