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峡谷流花》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峡谷流花》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4-05-01 浏览:315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峡谷流花许实黑山,仿佛一块巨大的脱了轨的陨石,从宇宙深处飞向地球,坠落在河西走廊北侧。表面密布沟壑的山体就像刚出炉的有冰裂纹饰的陶器,光滑的大片岩面在阳光下闪烁,而十几条峡谷像是愤怒的鹰爪在狂躁中造就的,不然,怎么会那样扭曲和惊悚?
  石关峡就是其中的一条,流淌着故事、历史和花朵。这条峡谷既通新疆又通西安,既通敦煌又通酒泉。在七八月里,如果由西向东穿过峡谷,就会看到峡口堆叠起的花朵——金黄的向日葵,紫色的薰衣草,粉红的郁金香和玫瑰花,还有白色和玫红色的喇叭花,以及云朵浮在水面一般的虞美人,五彩石竹、萱草和孔雀草更是一块一块的。如此艳丽、炫目的场景,完全消解了边塞的苦寒。这些彩云一样堆在峡口的花朵是献祭给黑山的,是从石关峡谷流淌出来的,像春天、泉水和草木的汁液,渴望蕴育辉煌与圆满。
  踏着晨阳和露水由东向西穿过石关峡时,最先横在我眼前的是长长的长城,悬壁长城张开双臂趴在黑山上,钳子般卡住峡口。长城很久远了,这些古老的军事防御设施不断被人们维修加固,与黑山融为一体。石关峡自古就是兵家争夺的地方,长城、烽燧、墩台、堡子或耸立在黑山最高处,或隐藏在峡谷崖壁下,险象环生,步步惊心。张骞、班超、霍去病这些先驱者,传播着信念和信心,也在石关峡撒下五彩的种子,让吕光、李嵩、沮渠蒙逊们为争权夺利频繁地穿梭于石关峡,让鸠摩罗什、玄奘们为信仰跋涉在大漠和戈壁。当吕光那迤逦几公里的驼队,驮着金银和各类古老乐器,从遥远的西域行来,穿过石关峡,当李广利征讨大宛国的几万大军从中原驰来,穿过石关峡,这些战争中的征服者给石关峡涂上了几分豪迈和悲壮。还有汉代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她们浩浩荡荡的和亲队伍踏上丝绸之路,从长安、陇西、武威、敦煌、龟兹、姑墨、温宿到赤谷城,征途漫漫,为石关峡抹上了悲戚和华美的色彩。
  在这条长长的丝路上,狭窄的石关峡就是一把锁钥。
  如果你年老,心灵孱弱、疲惫,或是性情温暾,那你千万不要看峡谷里刻在岩石上的那些图画。因为它们就是火焰、叛逆与撕裂,让人血液沸腾。它们荒谬又合理,是三千年前祖先们刻在岩石上的简笔画,我们叫它们岩画。祖先们将他们和飞禽走兽们的生活镌刻在岩石上:他们围猎、放牧、舞蹈,它们飞翔、奔跑、捕食……从中能感受到他们粗重的喘息,能听到牛羊在峡谷吃草的声音、虎狼在黑山之巅的长啸,这是他们共同留在人间的遗迹,如同长风、雨露和星光,浸润我虚弱的灵魂。而我,能留给人间什么呢?难道只是这些浅陋的文字和变幻不定的思绪吗?
  太阳在黑山之巅燃烧,在我和草木身上燃烧,热气从草木和岩石上升腾,峡谷里开始闷热起来。到处是蒿子,夹在密密的冰草间绽放着白花、红花、黄花,单纯、洁净、娇嫩而脆弱,让我愿意用我的整个夏季让它们开放。野花和草木释放的淡淡香气,使峡谷更加幽深,岌岌草柔软的长穗粼粼闪烁,像纤细的叶子捧着毛茸茸的晶莹雪粒。我像羊群一样用潮湿的鼻子闻着花香,目光沿着蒿子生长的路径,看一溜蓝天白云走进峡谷深处。
  把黑山凿空,是现代人的事,我们叫它隧道。一条黑亮的公路从隧道里吐出来,横穿峡谷,如同黑色河流流淌到山外。越过公路再往前走,会看到更多现代人生活的痕迹,废弃的土坯屋,荒芜的耕地,早已冷却的坍塌砖窑,干涸的河床里深深的沟壑好像被火烧过。公路从石关峡第一个峡口二草滩流出,流向遥远的西域和更远的远方。黑山也流向了远方,连同它的岩画、金矿和神秘而古老的故事。在走出二草滩峡口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一大片油绿的草地,如此辽阔、澄明。二草滩是当地的夏牧场,我惊喜的呼喊引来一阵狗吠,帐篷里出来一个妇女,搓着油腻的手,诧异地向我笑。倏然间,我觉得她就是某个古老的游牧人,向我摊开一个民族的生活。我想起峡谷里的岩画,原来祖先们的日子从未真正远去。
  草地上似有战马嘶鸣,有羊群嘈杂的叫声,有汽车呼啸而过的鸣笛,是它们,合奏成了令人沸腾与燃烧的这无垠的寂静。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写出了黑山的地理位置和神奇地貌,凸显了众多峡谷带给人的特殊感受。
  B.文中记述的历史人物均与丝绸之路有关,为峡谷增添了豪迈、悲壮、华美的色彩。
  C.祖先们用远比文字更让人血液沸腾的图画,将叛逆而撕裂的生活场景刻在岩壁上。
  D.石关峡谷既连接内地与西域,也勾连着历史与现代,具有丰富的空间和时间意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比拟、排比、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写景生动,抒情强烈。
  B.第四段独句成段,收束上文,“锁钥”一词突显了石关峡在历史上的重要的价值。
  C.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串起“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纵贯古今,内容丰富。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文章通篇运用全景描写,意境雄浑,给人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阅读体验。
  8.“我”为什么会由“妇女”想起“峡谷里的岩画”?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请简要赏析文章的最后一段。

试题答案:

6.C 7.D
  8.①现代人遗留下的许多生活痕迹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消逝、世事的变迁;②妇女的生活方式让“我”意识到“祖先的日子从未真正远去”;③妇女身上叠加了古今生活的样子,因而让“我”联想到“峡谷里的岩画”。
  9.(1)从内容上看:文章最后一段用“战马嘶鸣”“羊群嘈杂”“汽车鸣笛”三种声音将历史与现实、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古今相通、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悠远而深邃的思考。
  (2)从手法上看:①眼前是寂静的草地,耳畔好似有战马、羊群、汽车交响的声音,“沸腾”“燃烧”与“寂静”构成矛盾统一的关系,虚实结合,营造出悠远、深邃、静谧的意境,给读者以更多的联想与想象。②文章结尾情景交融,将深沉的情感蕴含在联通古今、虚实相生的景物中,入境入情,余韵无穷。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远比文字更让人血液沸腾”错,文中只是说哪些图画“让人血液沸腾”,并未与文字相比较;且“叛逆而撕裂”是作者对岩画的主观感受,而非祖先生活的特点。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D.“运用全景描写”以偏概全。文章中既有全景描写,也有局部特写,比如“夹在密密的冰草间绽放着白花、红花、黄花,单纯、洁净、娇嫩而脆弱”,雄浑中不失细腻。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越过公路再往前走,会看到更多现代人生活的痕迹,废弃的土坯屋,荒芜的耕地,早已冷却的坍塌砖窑,干涸的河床里深深的沟壑好像被火烧过”,现代人遗留下的许多生活痕迹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消逝、世事的变迁。
  “帐篷里出来一个妇女,搓着油腻的手,诧异地向我笑。倏然间,我觉得她就是某个古老的游牧人,向我摊开一个民族的生活。我想起峡谷里的岩画,原来祖先们的日子从未真正远去”,妇女的生活方式让“我”意识到“祖先的日子从未真正远去”。
  再结合前文“祖先们将他们和飞禽走兽们的生活镌刻在岩石上:他们围猎、放牧、舞蹈,它们飞翔、奔跑、捕食……从中能感受到他们粗重的喘息,能听到牛羊在峡谷吃草的声音、虎狼在黑山之巅的长啸,这是他们共同留在人间的遗迹”,生活在现代的妇女身上依然有古今生活的样子,如同峡谷里的岩画中的内容,因而让“我”联想到“峡谷里的岩画”。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的能力。
  (1)从内容上看:“战马嘶鸣”是写历史,“羊群嘈杂”“汽车鸣笛”是写现在,历史与现实相接;“战马嘶鸣”“羊群嘈杂”与“汽车鸣笛”又暗含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作者用三个画面表达了对古今相通、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悠远而深邃的思考,耐人寻味。
  (2)从手法上看:①“草地”为眼前实景,而“似有”提示后面的内容为想象,虚实结合,拓宽了文章的内容;“合奏成了令人沸腾与燃烧的这无垠的寂静”中“沸腾”“燃烧”与“寂静”构成矛盾统一的关系,现实环境的寂静与人们想象的沸腾相结合,营造出悠远、深邃、静谧的意境,给读者以更多的联想与想象。②最后一段属于环境描写,文章以景作结,将深沉的情感蕴含在联通古今、虚实相生的景物中,让读者入境入情,余韵无穷。

  《峡谷流花》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散文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