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走,去山里看海》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走,去山里看海》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4-05-16 浏览:576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去山里看海苏沧桑这里的每一朵莲,至死都保持着盛放的姿势。
  深秋的径山,径山寺所在的径山。一壶鹅黄色的香莲茶递给我们一行七人第一声问候。我想起多年前第一次见它时的情景:“透过玻璃壶底,我们与莲面面相觑。片片花瓣,比宣纸更薄,更透,更淡。①细软如珊瑚的白色花茎花蕊,随着水的微流齐齐摇曳。一朵莲,仿佛一条绝世独立、自在游弋的鱼。”
  午后的阳光照进枯败的荷塘,大部分用来做种的莲藕已经被起出来,去海南过冬了,到了春天,会被运回来,种下去。最后几朵不动声色盛开着的莲,紫色的,黄色的,与这个叫千花里的地方所有花卉一样,淡定而诱人。在荷塘水面的反光里,我想象那些莲藕种子,圆滚滚地倾泻进千里之外同样大小的荷塘,安静如一群离开母体的胚胎,蜷缩进临时胚胎管。冬天过后,它们回到母体,春分时节抽出第一枚新叶,开出绝美的一朵莲,两朵莲……然后,它们被一双手两双手采下,送进机器,烘干,定格,保持了最美的颜色和姿态。最后,在一注热水里,它们活过来,盛放如初开,释放被定格的所有部分,成为此时此刻我们七个人眼前的这七杯香莲茶。
  ②这是径山递给我们的第一道茶。空灵,绝伦。
  径山递给我们的第二道茶,叫“水丹青”。黄昏,五分之四轮月亮照见径山脚下一个叫“径茶”的地方,一位未施脂粉、身着铁锈红中式对襟衫的女孩为我们分茶。没有音乐,没有絮叨,她慢慢地、默默地做着茶,仿佛忘记了我们七个人正眼巴巴盯着她把一小盏抹茶分给我们。但她用茶筅搅动茶沫时,速度极快,手机都无法捕捉。最后,她捻起一枚新牙签,在茶碗里作起了画,一枝梅树,两只飞鸟。大家都说,第一次见。
  “水丹青”,是古代茶道的一种,自宋代由径山传到日本,又传了回来,让我想起那些辗转千里的莲花种子。
  我问她,每天都有表演吗?
  她说,不是表演,是切磋交流,以茶会友。越好的“水丹青”消失得越慢。
  晚餐时,我共起身三次,舍下无比美味的农家菜,去看隔壁茶桌上那碗“水丹青”,淡了没有,消失了没有。趁四下无人,我拿起牙签,学着她的样子,蘸上深色抹茶,在画上加点梅花。我点了七下,为每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
  后来她说,你把屋檐也点成了一树梅花的样子。哦,原来那是屋檐。
  对于茶道,我懒,便不太喜欢那种正襟危坐、煞有介事,不如一个玻璃杯、一把茶叶、一壶热水,随便一靠、一躺,多简单自在。径山茶道尤其是“径山茶宴”,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元时期,具有禅文化、茶文化、礼仪文化等多方面价值,有击茶鼓、设茶席、谢茶等十数道仪式程序,想想都繁复得要命。而此时此刻,径山茶道因为一个朴素的女孩、一群相投的文友、大半轮月亮、我偷偷点上去的梅花,却有一种可亲近之感,觉得它与你是不隔的,它像天空那么深,像大海那么大,但它离你很近。
  第三道茶,海拔八百米,耗时爬山一个半小时,径山寺的一位年轻法师接待了我们。唐代天宝元年,江苏昆山高僧法钦遵师嘱“乘流而行,遇径即止”,行脚至径山,于喝石岩畔结庐修行,是为径山禅脉开山之祖。南宋嘉定年间,径山寺被钦定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并日渐成为儒释道三家精神融汇之处,源远流长。苏东坡与径山有着不解之缘,他临终前作的最后一首诗,就是《答径山琳长老》,参透生死、物我两忘的他两日后便驾鹤西去。此刻,我们坐在法钦、紫柏等大德僧人坐过的地方,坐在“茶圣”陆羽、苏东坡、吴昌硕等坐过的地方,仿佛坐在云海之下、竹海之上。
  我问眼前为我们泡茶的年轻出家人,是否去过很多庙宇,为什么在这里落脚。他说,也没有去过特别多的地方,但这里静。他说话时,语调很静,③正往茶盏里续着的茶水也如他的语调,没有一丝一毫晃动。
  我低下头,盯着他刚刚为我续的那盏茶,看到的是一道牵山绕水、缠古绕今、海一样宽广深邃的茶。
  海,是心海。
  从径山寺一路逛到千岱山居时,天阴了下来。云雾渐起,翠竹环绕。径山绿茶在一个通透的玻璃杯里,收拢了整个山林,影影绰绰的。
  记得那个更早的深秋,我回家乡待了十天,刻意体验了一次故乡的“劳作”——我十八岁离开家乡前和离开家乡后均从未做过的事情:和渔民们一起剥虾、补渔网、酿桂花酒,做番薯圆……这所谓的“寻根之路”,让我不由想,家乡还有多少人在从事着古老的劳作呢?如果不离开家乡,作为一个女子,我的人生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大概是这样吧:到海涂上捡海螺蛳、抓弹涂鱼,不会剥虾半小时就手指发白;在海岸边补网,时时向着海平线眺望,右手穿网孔,左手把重叠的部分展开,周而复始,而不会织了两眼网就手痛;在太阳下山后用小铲铲下晒在篾席上的鱿鱼干,然后一家人吃晚饭,然后在灯下继续补网;我应该会有一个皮肤黝黑、酒量惊人的丈夫,他们叫他“酒雕”或“酒刹”。只要没有遭遇不幸,日子虽苦也甜。
  但我现在是什么样子呢?一个在城市生活了三十年的女子,笑容里还有最初的一丝纯真和羞涩吗?我们像不像繁复茶道里的那一盏茶,永远失去了最初的野性和自由?
  人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径山的每一朵莲花,至死都被定格为盛放的姿势,的确绝美,而人非莲花,还是自然地开放,自然地枯萎,像火一样慢慢暗下去,最后熄灭在土里的好吧?
  那一晚,我们住在径山稻田中央的一幢民房里。④稻田刚刚收割完,斜阳与它相视而笑,如两位老人。夜深了,茶凉了,民房的主人回家了,狗不叫了。我自国外回来后整整两个月的失眠,终于沦陷在大海般浩瀚的稻秆子气味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红衣女孩专注做茶、快速搅动茶沫以及纠正我的措辞等细节,表现了她对“水丹青”茶道的熟悉和对我的不满。
  B.作者偷偷用牙签在“水丹青”上点画梅花的行为,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在美好事物上寄寓美好祝愿”的普遍情愫。
  C.“径山茶宴”繁复的仪式程序让作者对径山茶道产生了疏离的感觉,而“水丹青”又让作者对径山茶道心生亲近之感。
  D.作者坐在陆羽、苏东坡等历史文化名人坐过的地方,思绪连接古今,心为所动,情为所感,增强了文章的传统文化韵味。
  7.下列对文中四处画线句子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细致地写出茶中香莲花蕊细软的形态,并运用比喻形象地描摹出香莲孤绝自在的姿态,蕴含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句子②中的“递”字写出径山的待客情意;“空灵”“绝伦”之间用逗号隔开,强调了香莲茶带给作者内心的震撼。
  C.句子③写茶水“没有一丝一毫晃动”,表现了法师倒茶动作的平稳,动作的平稳又能体现法师内心的平静,耐人品味。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句子④中“斜阳与它相视而笑”营造了稻谷归仓后轻松愉悦的氛围,“如两位老人”则包含夕阳虽好却近黄昏的叹惋。
  8.山中无海,作者却以“走,去山里看海”为题,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揣摩“海”的多重意蕴。
  9.文章倒数第四自然段跳转到对回乡经历的回忆与联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6.A 7.D
  8.①品径山第一、二道茶时,作者感受到茶道的繁复深广如海;
  ②品第三道茶时,作者领悟到径山寺融汇的儒释道精神能涵养宽广沉静的心海;
  ③宿居稻田民房时,大自然的气息浩瀚如海,让作者体验到自然宁静的生存状态。
  9.①作者的离乡与归乡与前文莲花种子的外运与运回、水丹青茶道的外传与回归形成照应,增强了文章的“寻根”意味;
  ②写家乡的野性自由的生活状态,与茶失去最初的野性和自由相对照,引发对人应有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深化主题;
  ③由径山三次品茶转换到对回乡生活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文章内容,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对我的不满”理解错误,原文“我问她,每天都有表演吗?”“她说,不是表演,是切磋交流,以茶会友。越好的‘水丹青’消失得越慢。”只是我和小姑娘的正常交流,没有小姑娘对我的不满,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鉴赏分析的能力。
  D.“夕阳虽好却近黄昏的叹惋”错误,句子④中“如两位老人”的比喻是说画面温馨舒适,平易近人。选项属主观臆断。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标题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根据原文对鹅黄色的香莲茶的描写和对“水丹青”茶道的描写可知,“海”的第一个意蕴是指品径山第一、二道茶时作者的感受,“而此时此刻,径山茶道因为一个朴素的女孩、一群相投的文友、大半轮月亮、我偷偷点上去的梅花,却有一种可亲近之感”“像大海那么大,但它离你很近”,作者感受到茶道的繁复深广如海;
  “第三道茶,海拔八百米,耗时爬山一个半小时,径山寺的一位年轻法师接待了我们”“我低下头,盯着他刚刚为我续的那盏茶,看到的是一道牵山绕水、缠古绕今、海一样宽广深邃的茶”“海,是心海”,这里“海一样宽广深邃的茶”是指茶里边包含的径山寺融汇的儒释道精神,可见,“海”的第二个意蕴是指作者品第三道茶时,领悟到的径山寺融汇的儒释道精神能涵养宽广沉静的心海;
  “那一晚,我们住在径山稻田中央的一幢民房里”“终于沦陷在大海般浩瀚的稻秆子气味里”,“海”的第三个意蕴是指作者宿居稻田民房时,大自然的稻秆子气息浩瀚如海,让作者体验到自然宁静的生存状态。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本题可从文章内容、文章主题、文体特点三方面作答。
  文章内容方面,本段中作者的离乡与归乡与前文“午后的阳光照进枯败的荷塘,大部分用来做种的莲藕已经被起出来,去海南过冬了,到了春天,会被运回来,种下去”,莲花种子的外运与运回,“‘水丹青’,是古代茶道的一种,自宋代由径山传到日本,又传了回来”,水丹青茶道的外传与回归形成照应,在内容上增强了文章的“寻根”意味;
  文章主题方面,原文“我们像不像繁复茶道里的那一盏茶,永远失去了最初的野性和自由”,写家乡的野性自由的生活状态,与茶失去最初的野性和自由相对照,是说离乡在外的我就像茶一样失去了最初的野性和自由,引发读者对人应有的生存状态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题;
  文体特点方面,“午后的阳光照进枯败的荷塘,大部分用来做种的莲藕已经被起出来,去海南过冬了,到了春天,会被运回来,种下去”“‘水丹青’,是古代茶道的一种,自宋代由径山传到日本,又传了回来,让我想起那些辗转千里的莲花种子”“我低下头,盯着他刚刚为我续的那盏茶,看到的是一道牵山绕水、缠古绕今、海一样宽广深邃的茶”,由径山三次品茶转换到对回乡生活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文章内容,外出与回归的中心贯穿文章始终,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走,去山里看海》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散文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