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阅读答案及翻译

上传:2024-02-18 浏览:238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嵩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孰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叁徙成国。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去者必害,从者必利也。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易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而民不恶也。此务粟之功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王者善A为民除害B兴利C故D天下之民E归之F所谓G兴利者H利农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指遭受,与《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词义不同。
  B.胡,指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胡”词义不同。
  C.过,指超过,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的“过”词义相同。
  D.奸巧,文中指奸诈的人,与《墨子》中“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的“奸巧”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食货志》中,作者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局势和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提出了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
  B.《汉书·食货志》中,作者从应对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入手,谈国家不积贮的危害,从而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
  C.《管子·治国》认为“兴利”是采取有利于农业的措施,“除害”则是禁止不利于农业的措施,能“兴利除害”则能使民心归附。
  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国家的建议。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2)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鬻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1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第三段和材料二第二段中“粟多”的意义。

试题答案:

10.CFH 11.D 12.C
  13.(1)生产的人极少,而浪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2)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原因)是君主没有办法均衡人们的收入。
  14.①聚物,富国。②安民,使百姓安居乐业。③使人民归附。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先代圣王,正是善于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
  “为民除害兴利”是前面“善”的宾语,“除害兴利”是词语,中间不可断开,“故”做关联词,标明因果关系,所以在“故”前的C处断开。
  “天下之民归之”是主谓结构,在其后面的F处断开。
  “……者,…… 也”是判断句,故在H处断开。
  故选CFH。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遭受/覆盖。句意:大禹、商汤已遭受到了(这灾祸)。/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
  B.正确。什么/为什么。句意:国家拿什么作为粮饷?/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C.正确。句意: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互相超过。/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
  D.“奸诈的人”错误,应为奸诈的事。句意:没有奸诈的事那么人民又会安定。/小人见到奸诈的事,往往会保持沉默不去声张。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汉代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政策”错误,材料一分析的是汉代建国以来积贮少的情况和带来的危险,没有分析汉代政策。
  B.“中心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错误,《汉书·食货志》一文的观点是“夫积贮考,天下之大命也”。
  D.“两篇文章都以驳论为主”错误,两篇文章都是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驳论。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靡”,耗费,浪费;“何得”,怎么能够;“蹶”,竭尽,枯竭。
  (2)“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国家粮仓;“鬻”,卖;“术”,办法。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由材料一第三段“怀敌附远”“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和材料二第二段“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可以提炼出观点:使远民归附,积粮可富国、安民、拓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浪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没有收入,就要出卖官级和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有所耳闻了,哪里有治理天下面临危险像这样但皇上仍不震惊呢?世上有灾荒,这是上天的安排,大禹、商汤已遭受到了。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作为粮饷?假若战争和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有勇力的人聚众横行抢劫,疲惫的男子、衰弱的老人交换孩子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远方的和君主对抗的人一同争着起事,于是惊骇着去图划这件事,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累贮藏,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且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不成功呢?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坚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胜利。使敌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集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归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可以使国家富足安定,却造成这样一种危险的局面,我私下为陛下惋惜啊!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从嵩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期早,凋落期迟,是粮食增产的好地方,四季皆种而五谷皆收。中等年成亩产两石粮食,一个劳力可以耕百亩收二百石。如今国家粮仓空虚而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原因)是君主没有办法均衡人们的收入。所以先代圣王总是注意让农、士、商、工四民即使互换其行业,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互相超过。这样,农民专一务农而收入可以与其他各业均衡。农民专一务农则田野得到开垦,奸巧之事也不会发生。田野开垦则粮食增多,粮食多则国家富裕。没有奸诈的事人民又会安定。富裕而安定,这正是成王业的道路。
  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能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成就其王业。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所以,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舜没有采用严厉的刑罚和禁令,而人民都跟定他了,因为离开他必然受害,跟着他必然有利。先代圣王,正是善于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所谓除害,就是禁害于农业。农业发展则粮食收入增多,粮食收入增多则国富,国富则人民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则即使改变他们的风俗和习惯,对他们驱使和调遣,以至于到了杀戮他们的程度,人民都是不憎恶的。这都是致力于粮食生产的功效。
  (节选自《管子·治国》)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文言文专题指导

更多文言文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文言文综合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