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论新世纪诗歌中的杜甫书写》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论新世纪诗歌中的杜甫书写》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4-02-18 浏览:169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将杜甫置于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谱系之中,那么,他作为一位古代诗人,何以能影响那么多后来者?这是古典与现代的交融问题,更是在于杜甫如何获得超越这种二元对立的更具永恒性的境界。他激励并挑战了不同风格、代际和意识形态的诗人。这是杜甫书写真正具有共性的一面,不管这种共性是基于认同还是反对,它至少在“为人生”的话语实践上保持了某种朝向底层与民生的探索热情。新世纪以来的诗人们曾从各自不同角度“致敬”杜甫,并在思想源头、现实情怀,批判实践、日常美学等方面给予其现代性的转化,这是杜甫的“潜能”于新的文化背景下召唤出的新的时代之声。
  在20世纪以来的诗歌现场,不管是将杜甫变得陌异化,还是表述为似曾相识的现实主义趣味,都会涉及对时代的追问。尤其是针对更为具体的杜甫形象的再造,书写本身会显得更加微妙,这种移植不仅关联到时空的转换,还在于主客体的相互凝视——当诗人们凝视杜甫时,他又何尝不是在反向凝视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诗人们从这位跨越时空的诗人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影子,这才是移植和化用的意义。
  新世纪诗人需要在何种境界上才能靠近杜甫?历史的杜甫分化成了多个现实和当下的杜甫,这种分化是要打破我们心目中固有的杜甫认知,从而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代言者”形象。“他多么渺小,相对于他的诗歌;/他的生平捉襟见肘,像他的生活。/只给我们留下一个褴褛的形象,/叫无忧者发愁,叫痛苦者坚强。”黄灿然在《杜甫》中以旁观者视角试图写尽诗人的一生。
  只有看透了人间疾苦才会有大悲悯,杜甫以自己的人生之诗为其作了更好的诠释。“杜甫的伟大,是通过历代的无数灾难来证明的。而李白的伟大,是任何时代的人一看就看得到的。”在黄灿然的对比中,对杜甫的理解需要有时代语境,这一点让他更具中国性和本土色彩。西川也曾比较过李白与杜甫:“如果说李白的想象力方式来自于海水,海市蜃楼,那么杜甫的想象力方式则是来自于土地、土地上万物的生长与凋零。”中国的现实进入到杜甫笔下会获得深深的痛感,清醒的头脑遭遇了残酷的现实,最后只能归结于“时代之痛”。
  新世纪以来,很多诗人从格言警句式的单向度写作中摆脱出来,在传承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借鉴杜甫白描式的叙事方法。森子在《杜甫故园》中以凭吊的方式与诗人进行隔空对话,“杜诗是紫色的,我这么想,并未深入窑洞/诞生如同瓷器一样易损/泡桐花是易碎的,反对弹琴的牛耳朵”,虽然在叙事中娓娓道来,但内心的决绝是真实的情感再现。
  谷禾的《江上的杜甫》以“看风景”的视角切入到对杜甫晚年船上生活的还原“先生,这风透骨的冷/你把耳朵贴紧朱漆剥落的门板/——你听到了雪,长安的雪”,对话虽是古典事件,却带有极强的现代意识。谷禾以现代精神分析学梳理了古典的杜甫,并为其赋予了旷世孤独的命运感。谷禾认为,只有从杜甫开始,我们才看到了通达现代人生活的日常之诗,诗人的笔下不再只见天地,而始可见众生。
  (摘编自刘波《作为文学遗产的传统与现代性再造——论新世纪诗歌中的杜甫书写》)
  材料二:
  杜甫的诗歌艺术态度对当下诗人有着隐性却深刻的内在启悟。有人只把诗歌当作挣钱、养家和出名的工具,而有人却将之作为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栖居方式。作为存在型的诗人,许多优秀的古典诗人和那些技艺型诗人的最大差别,就是没有把诗歌仅仅视为技巧的博弈,而是将诗歌作为自己灵魂与情感的寄托。这些诗人之一的杜甫,其作品被誉为通民心,接地气的“诗史”,实际上更是他心灵的载体,他的成功在于以对诗歌的虔诚之心,打通了个人和社会、历史之间的通道;至于他对语言的锤炼,更堪称千古佳话和永恒的典范。单是《旅夜书怀》一诗中的动词、数量词运用,就令人击节,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可见一斑。一个“垂”字、一个“涌”字的点醒刺激,使三四句诗意顿活;而结句的数量词“一”字一出,就将诗人置身于天地间孤寂飘零的形象和情怀,传达得特殊又到位。平凡普通的语汇,一经诗人的诗化处理即妙不可言,确有“惊人”的效果。杜甫这种呕心沥血和苦吟追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是诗人对诗歌的虔诚之心在语言层面的外化。
  “杜甫热”对当下诗歌不无正面的影响和引发。可惜,客观地看,在接受杜甫的过程中,很多诗人并未完全领受到杜甫诗歌的精髓,所以在承继上有所偏离。或则“及物”(对下层苦难的凝眸,对草根命运的抚摸)了,却缺少杜甫自觉沟通个体和群体、家与国、自我与时代的能力;或则只图了叙事的便捷和涵容力,而不去做使叙事诗性化的努力,造成不少诗歌成为散漫啰嗦的代名词;或则把诗坛演绎成了实验的场所,在一些人“苦吟”的同时,另一些人却在游戏、发泄、玩儿诗歌。正如很多人以为新诗和西方诗歌关系密切而和传统诗歌相去甚远的误区需要消除一样,这些写作者有悖于“杜甫热”精神实质、阻碍新诗繁荣的创作现象,更值得诗歌界深入地反思和遏制。
  (摘编自罗振亚《“杜甫热”与当下诗歌的审美选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杜甫对人民命运的关注,并都通过杜甫的诗作与“致敬”杜甫的新诗来具体阐述。
  B.材料一提及黄灿然的诗歌与观点,是要论述杜甫具有看透人间疾苦后的悲悯,比李白更具中国性和本土色彩。
  C.材料二认为,杜甫是存在型的诗人,他的“诗史”贴近普通百姓,并且将个人与社会、历史之间的通道打通。
  D.材料二指出,当下很多诗人认为新诗与传统诗歌相去较远,因此他们对杜甫的追捧其实并未触及到精神实质。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虽然是古代诗人,但他对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创作依然有深远的影响。
  B.杜甫的“潜能”就在于使不同风格、代际和意识形态的诗人在思想源头等方面都认同杜甫。
  C.20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都涉及追问时代,尤其是杜甫形象的再造,还关联到时空的转换。
  D.从谷禾在创作中对杜甫晚年生活的还原可以看出,新世纪诗歌中的杜甫书写可以有现代意识。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设问开篇,鲜明地突出杜甫的“永恒性”,并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引人深思。
  B.材料一引用的西川的话,通过对比表现了杜甫与李白想象力的不同来源,形象而富有诗意。
  C.材料二第一段在举例时,具体分析了诗歌中“垂”“涌”“一”字的效果,增强了说服力。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材料二第二段运用排比句式,阐释了“杜甫热”对当下诗歌的影响和引发走入误区的表现。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杜甫在当下的意义与价值,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5.杜甫及其诗歌在哪些方面可以为新世纪诗人的创作提供借鉴?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1.C 2.B 3.D
  4.①材料一侧重结合具体实例阐述杜甫形象在新世纪诗歌中的现代性改写与化用。②材料二侧重分析杜甫的诗歌艺术态度对当下诗人创作的启示,并提出要重视一些写作者在承继杜甫诗歌上有所偏离的现象。
  5.①创作的价值导向:将诗歌作为灵魂与情感的寄托,对诗歌保持虔诚;书写中国的现实,自觉沟通个体和群体、家与国、自我与时代。②创作对象:践行“为人生”的话语,朝向底层与民生,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③创作手法:采用白描式的叙事方法;锤炼诗歌语言,对平凡普通的语汇进行诗化处理,追求特殊又到位的表达效果。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都通过杜甫的诗作与‘致敬’杜甫的新诗来具体阐述”错误。材料一未结合杜甫的诗作,材料二未结合“致敬”杜甫的新诗。
  B.“论述杜甫具有看透人间疾苦后的悲悯,比李白更具中国性和本土色彩”错误。材料一提及黄灿然的诗歌《杜甫》,论述的是新世纪诗人需要通过“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杜甫形象的方式才能靠近杜甫。
  D.“因此他们对杜甫的追捧其实并未触及到精神实质”错误。根据原文“正如很多人以为新诗和西方诗歌关系密切而和传统诗歌相去甚远的误区需要消除一样,这些写作者有悖于“杜甫热”精神实质、阻碍新诗繁荣的创作现象,更值得诗歌界深入地反思和遏制”可知,“这些写作者有悖于‘杜甫热’精神实质、阻碍新诗繁荣的创作现象”是与“很多人以为新诗和西方诗歌关系密切而和传统诗歌相去甚远的误区”都是需要诗歌界“消除”“反思和遏制”的,“这些写作者”与“很多人”并非指同一群人;且“因此”强加因果,选项前后并无因果关系。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不同风格、代际和意识形态的诗人在思想源头等方面都认同杜甫”错误。根据原文“他激励并挑战了不同风格、代际和意识形态的诗人。这是杜甫书写真正具有共性的一面,不管这种共性是基于认同还是反对”“并在思想源头、现实情怀,批判实践、日常美学等方面给予其现代性的转化”可知,杜甫“具有共性的一面”基于的不仅有认同,也有反对;且材料只提及新世纪以来的诗人在“思想源头、现实情怀,批判实践、日常美学”等方面对杜甫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并未提及是否“认同”。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阐释了‘杜甫热’对当下诗歌的影响和引发走入误区的表现”错误。“或则‘及物’(对下层苦难的凝眸,对草根命运的抚摸)了,却缺少杜甫自觉沟通个体和群体、家与国、自我与时代的能力;或则只图了叙事的便捷和涵容力,而不去做使叙事诗性化的努力,造成不少诗歌成为散漫啰嗦的代名词;或则把诗坛演绎成了实验的场所,在一些人“苦吟”的同时,另一些人却在游戏、发泄、玩儿诗歌”通过排比,展示了一部分诗人在接受杜甫的过程中不够全面,主要论证的是“很多诗人也并未完全领受到杜甫诗歌的精髓,所以在承继上有所偏离”,“走入了误区”的是这些诗人,而非“杜甫热”本身。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由原文“在20世纪世纪以来的诗人们曾从各自不同角度‘致敬’杜甫,并在思想源头、现实情怀,批判实践、日常美学等方面给予其现代性的转化,这是杜甫的‘潜能’于新的文化背景下召唤出的新的时代之声”可知,材料以第一段就提出了在20世纪以来的诗人们从各自不同角度对杜甫形象进行现代性转换。第三段举了黄灿然的《杜甫》的事例,第四段举了黄灿然、西川的事例,第五段举了森子的《杜甫故园》的事例,第六段举了谷禾的《江上的杜甫》。所以,材料一侧重结合具体实例阐述杜甫形象在新世纪诗歌中的现代性改写与化用。
  由原文“杜甫的诗歌艺术态度对当下诗人有着隐性却深刻的内在启悟”可知,材料二说到杜甫的诗歌艺术态度对当下诗人创作的启示。由原文“‘杜甫热’对当下诗歌不无正面的影响和引发。可惜,客观地看,在接受杜甫的过程中,很多诗人并未完全领受到杜甫诗歌的精髓,所以在承继上有所偏离”可知,材料二还提出要重视一些写作者在承继杜甫诗歌上有所偏离的现象。所以,材料二侧重分析杜甫的诗歌艺术态度对当下诗人创作的启示,并提出要重视一些写作者在承继杜甫诗歌上有所偏离的现象。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作为存在型的诗人,许多优秀的古典诗人和那些技艺型诗人的最大差别,就是没有把诗歌仅仅视为技巧的博弈,而是将诗歌作为自己灵魂与情感的寄托。这些诗人之一的杜甫,其作品被誉为通民心,接地气的‘诗史’,实际上更是他心灵的载体,他的成功在于以对诗歌的虔诚之心,打通了个人和社会、历史之间的通道”可知,要将诗歌作为灵魂与情感的寄托,对诗歌保持虔诚;书写中国的现实,自觉沟通个体和群体、家与国、自我与时代。
  由原文“这是杜甫书写真正具有共性的一面,不管这种共性是基于认同还是反对,它至少在 ‘为人生’的话语实践上保持了某种朝向底层与民生的探索热情”可知,要践行“为人生”的话语,朝向底层与民生,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由原文“在传承现实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借鉴杜甫白描式的叙事方法”“至于他对语言的锤炼,更堪称千古佳话和永恒的典范”“平凡普通的语汇,一经诗人的诗化处理即妙不可言,确有 ‘惊人’的效果。杜甫这种呕心沥血和苦吟追求,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是诗人对诗歌的虔诚之心在语言层面的外化”可知,创作手法上,要采用白描式的叙事方法;锤炼诗歌语言,对平凡普通的语汇进行诗化处理,追求特殊又到位的表达效果。

  《论新世纪诗歌中的杜甫书写》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多材料文本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