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3-11-12 浏览:587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茅 盾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跟他们在一起,是在天方破晓、山坡的小松林里勉强能够辨清人们面目的时候。朝霞掩蔽了周围的景物,人们只晓得自己是在一座小小的森林中,而这森林是在山的半腰。
  昨夜他们仓皇奔上这小山,只知道是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现在,他们在晓风中打着寒喋,睁大了眼发愣,突然发觉在他们周围,远远近近,有比他们多一倍的武装人员,不用说,昨夜是在森严警戒中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觉。
  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走近他们来了。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去察看情形了。
  “敌人在什么地方?”他们之中的G君问。
  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他侧着头想了想,好像一个在异国的旅客临时翻检他的“普通会话手册”,要找一句他一时忘记了的“外国话”;终于他找到了,长睫毛一闪,忽然比较流利地答道:“等等就知道了。"
  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然而人心总是无厌的,眼前既然有这么一位“语言相通”的人,怎么肯随便放过?问题便像榴霰弹有的纷纷掷到他头上。
  年轻人不忙不慌地静听着,闪动着他的长睫毛。末了,他这才回答,还是那一句:“等等就知道了。”这一句话,现在可没有刚才那样的效力了,因为提出的问题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人们内心的不安,又开始滋长。
  幸而,这所谓“等等”,不久就告终。敌人果然离这小小村落远些了,他们可以下山去,到屋里一歇了。
  因为整夜不曾好生睡觉,他们首先被引进一间房去“休息”一会儿,这房本来也有人住,但此时却空着。
  吃早饭的时候,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告诉他们:今晚还得走夜路,白天可以畅快地睡个女觉。
  他们再回那间房去,刚到门口,可就愣住了。
  因为是从光线较强的地方来的,他们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楚,但觉得房里闹哄哄挤满了人,嘈杂的说笑,他们全不懂,然而随即也就悟到,这是这间房的老主人们回来了,是放哨或“摸敌人”回来了。
  渐渐地看明白,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然后一个个又出去了,步枪却随身带起。
  房里又寂静了,他们几位新客呆了半晌,觉得十二分的过意不去。他们都走到那伟大的板铺前,正打算各就“岗位”,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
  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
  一会儿,他却抬起头来了,呀,原来就是早晨在山上见过的那位年轻人
  只记得他是多少懂得点国语的,他们之中的C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并对于占住了房间的事,表示歉意。
  年轻人闪动着长睫毛,笑了一笑。可是他并不开口,凝眸望了他们一眼,收拾起书笔站起身来打算走。
  “不要紧,你就留在这里,不妨碍我们的,况且我们也不想睡。”C君很诚恳地留他。
  他可有点惘然了,似乎有多少意思要倾吐,然而一时找不到字句。这当儿c君看见他手里那本很厚的书就是他们一个朋友所写的《论民族民主革命》,一本高级的理论书,不禁大感兴趣,就问他道:“你们在研究这本书么?"。
  他的长睫毛一敛,轻声答道:“深得很,看不懂。”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一下,着怯怯地又加一句:“没有人教。”
  “学习小组上用什么书?不是这一本么?"
  “不是。”年轻人的长睫毛一动,垂眼看着手里那本书,又叹气似的说,“好深呵,好多地方不懂。”
  这叹息声中,正燃烧着火焰一样的知识欲;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C君于是问道:
  "你是哪里人?"“新加坡。”“什么学校?"
  “我是做工的。”年轻人回答,长睫毛又闪动一下。
  从他不完全的答语中,他们知道了他生长在新加坡,念过一年多的小学,后来就做机器工人,抗战以后回祖国投效,到这里也一年多了。
  "你怎么到了这里的?”有人冒昧地问。
  年轻人又有点炯然了。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又回到原来的话题,叹息着说:“知于是把那本厚书塞进衣袋,他说:“我还有事,等等,时间到了,会来叫你们.”便转身
  识不够,时间也不够呀。"
  房里又沉静了。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虽然从这走了。
  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
  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见到青年之前,“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在青年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时,“他们”的不安“又开始滋长”,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B.在写战士们解下挂在身上的物件时,用了“闹哄哄的”“劳什子”等词语,写他们带来的嘈杂与混乱,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
  C.在C君打招呼和表达歉意时,青年只是笑一笑,并不说话,收拾起书笔打算离开,表明他不想打扰“他们”休息,也表现出他有些羞涩的特点。
  D.“他们”与那位青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交流,但通过了解到的部分信息,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句先写“他们”感觉到有这么一位青年跟“他们”在一起,然后才交代时间和环境,这样起笔虽稍显突兀,但具有聚焦的效果。
  B.本文写那位青年的国语不好,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像异国旅客似的,临时翻检自己的“普通会话手册”,这为后文揭示他的身份做了铺垫
  C.“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一句,以榴霰弹比喻“他们”提出的问题,突出问题杂多而散乱,这一比喻也契合战时环境。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本文以时间为主要叙述线索,形象地描摹了那位青年的言行,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语言也十分生动,是一篇叙事记人的美文。
  8.本文中那位青年前后给了“他们”哪些不同的印象?请概括分析。(6分)
  9.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那位青年的形象的。(6分)

试题答案:

6.C
  7. D
  8. (6分)①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 态度却从容不迫;②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 ③得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儿 女们的面影。
  解析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 (6分)①借助战时环境的烘托和一面之识的印象,大体勾勒了人物的轮廓;②通过沉着的 态度、闪动的长睫毛、羞涩的表情等细节,描摹青年最主要的外貌和性格特征;③围绕 关于阅读理论著作的对话,表现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解析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小说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