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串门去(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串门去(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4-05-09 浏览:131 

试题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串门去(节选)李娟进入二月后,白天越来越长,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当我们迎来冬牧场上第一拨正式拜访的客人阿孜拉和她的妈妈后,也憋不住了。在当天的晚餐桌上大家商量着列出了一份计划表,开始挑选合适的日子陆续出门拜访邻居。先由年轻人开始,然后是嫂子,接着是居麻。
  其实早在一月,我和加玛就说好了二月一起出去串门的事。为什么非要二月不可呢?因为,若是十二月和一月的话,白昼一晃而过,哪怕去最近的人家拜访,也未必能当天去当天回。又不能走夜路,夜里有狼。
  我很早就开始期待这趟行程了。期待的同时却发愁没有像样的外套。都脏得不像样子,脏得洗都没法洗……随着二月一天天来临,大家也替我着急起来。我决定穿我的皮大衣,虽然臃肿不合身,毕竟是干净的。大家都说:“豁切①,又不是去放羊。”太邋遢了。
  我又想穿我的短羽绒衣。因为它是深色的,不太显脏,而且合身又利落。大家说:“不行,太冷!”
  我说:“天不是已经热了嘛。”
  加玛用汉语说:“去,热。回来,冷。”——回来的话,太阳就西斜了,温度迅速降了下来。
  居麻大方地说:“行啦行啦,我的衣服借给你吧!”
  我伤心地说:“豁切!”
  终于到了出门那一天。一大早加玛就提醒我,一定要穿刚洗过的那条裤子!这天她洗脸的时间格外漫长,然后又足足打扮了半个小时。
  我坚持穿我相对体面的那件但大家七嘴八舌地表示反对。我只好妥协,只好把肮脏的长羽绒衣套在短羽绒衣外面。依大家说的,一到地方就赶紧脱下来塞在马鞍后。
  本来这天打算去北面牧场拜访加玛的一个同学家,但因一时找不到散养在外的坐骑,耽搁了些时候。等备好了马要出发时,突然东北面沙丘上出现了两个骑马的人。走近一看,正是那个同学和她的妈妈!真不愧是最适合串门的一个日子啊。两人真不愧是好朋友,想到一起了。
  于是我们又卸了马鞍,脱去衣服。大家回到地窝子里亲亲热热地叙话。嫂子去毡房割了一块肉,为客人蒸了手抓饭。
  送走客人后,已是半下午了。大家在赶牛之前摆开餐布重新喝茶,还开了个会。这回决定第二天改去西面牧场上加玛的一个远房兄弟家。那里也很近,骑马只需一个小时。
  第二天,赶完小牛后,加玛继续花大半个小时洗脸、打扮。这回我们顺利出发了。我还是长羽绒衣套着短羽绒衣。郁闷的是,短羽绒衣虽短却宽松,长羽绒衣虽长却瘦窄。为了能把胳膊挤进袖子并且合上胸前的拉链,我折腾了老半天。
  两人一路向西。走到旷野尽头的沙梁时,又沿着沙梁折向西北方向。渐渐走到两座沙丘间的豁口处,那里有明显的两条汽车辙印。我们拐上汽车路,在起伏的沙梁间走了很久。又渐渐离开车辙,继续向西。
  每当小路带我们走向高处时,加玛就为我指向大地的各个方向。详细地告诉我哪个地方住着谁,谁又是谁,谁和谁有什么关系,谁的谁离此地多远……说了许多,似乎这片大地其实也是热闹的。可举目四望,苍苍茫茫。走着走着,脚下的小路越来越清晰,牲畜蹄印越来越密集、匆忙。渐渐又行至高处,这时我一眼看到前方沙丘起伏处有一小团漆黑的角落——到了!沙漠是黄的,雪地是白的,天空是蓝的。整个世界都是浅色的,唯有历经无数个冬天的这一小块人畜栖身地是深色的。像一小块镇纸,稳稳压在起伏动荡的大地上。在那团黑色之上,天空和大地的距离最远。
  我们放慢速度靠近。我一心想的是如何在被人看到之前从紧紧裹在身上的脏外套里挣脱出来……那拉链可真难拉!……很不巧,还没到地方,就被人发现了。先是两个孩子站在地窝子门口呆呆地张望。渐渐认出加玛后,他们大喊一声,欢乐地奔跑过来……
  那时我们已经走到沙窝子一侧的平地上,那儿栽着粗粗的马桩。我下马后,尽量若无其事地狠拽拉链,挣扎了一番才脱离那件又脏又窄的外套。但孩子们毫不在意,一声不吭充满期待地看着我们系马、整理衣物和头发。当我们向地窝子走去时,孩子们又赶紧冲在前面,提前为我们开门。看我们走得慢慢吞吞,又从门边冲回来,陪我们一起慢慢走。等走到地窝子近前,再次冲上前开门。从头到尾,不说一句话,只是不停地笑。
  (节选自《冬牧场》)
  [注]①豁切:哈萨克语,意思是行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都反对我仅穿相对体面的短羽绒服上路,可见他们并不像我一样在意衣服的整洁,而更注重保暖。
  B.送走冬牧场上第一拨正式拜访的客人后,我们也憋不住要去拜访邻居,可见冬牧场生活的枯燥与寂寞。
  C.快到要拜访的客人家时,我匆忙脱掉脏外套,虽然装作若无其事地狠拽拉链,但内心充满了尴尬和慌张。
  D.在迎接我们的时候,孩子们一会冲到我们前面,一会冲回来和我们慢慢走,可见客人来访时他们的兴奋。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记述了哈萨克牧民在冬牧场生活中的几个小片段,内容真实,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如临现场的感觉。
  B.互相拜访的客人并非亲近的亲属,如同学、远房兄弟,既表现出牧民生活的寂寞,也现出牧区人们的热情和洒脱。
  C.我们终于准备好要去拜访加玛的同学,却因为她们正巧来访而打乱了计划,这种延宕让我们激动的心情变得失落。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冬牧场上人畜的栖息地被广阔的天地衬托得极其渺小,作者用镇纸来比喻它,流露出对艰苦环境中的生命的赞美。
  8.作者擅长描写人物,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三言两语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语言描写的特色。
  9.冬牧场环境的艰苦并没有削弱哈萨克牧民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始终渗透在李娟的散文中。请结合文本对串门过程的描写,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牧民们对生活的热爱的。

试题答案:

6.C 7.C
  8.①语言描写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如“豁切”,是哈萨克语,表现了牧民直爽的性格;②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如加玛的语言“去,热。回来,冷”,短促有力,表现了她直率的性格和对天气的精准判断;③通过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两人真不愧是好朋友,想到一起了”表现了“我”对加玛同学来访的惊喜和对友情的珍视。
  9.①注重仪表,如加玛花大半个小时洗脸、打扮,表现了对串门的重视和对对方的尊重。②准备食物,盛情款待,如嫂子为客人蒸了手抓饭,表现牧民的热情好客。③挑选合适的日子出门拜访邻居,表现了牧民对拜访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④向“我”详细介绍住在什么地方,表现了牧民对周边人事的熟悉和对生活的热爱。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但内心充满了尴尬和慌张”错,“尽量若无其事地狠拽拉链,挣扎了一番才脱离那件又脏又窄的外套”,是照应前文“短羽绒衣虽短却宽松,长羽绒衣虽长却瘦窄。为了能把胳膊挤进袖子并且合上胸前的拉链,我折腾了老半天”,说明“拉链”难得拉上与拽下,没有体现内心的“尴尬和慌张”。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这种延宕让我们激动的心情变得失落”错,这种巧合、延宕,让我们激动和惊喜,没有让“心情变得失落”。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要注意题干明确的指向:分析具体的“语言描写的特色”,而不是分析比较宽泛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文章写的是边疆哈萨克人关于在二月串门的习俗和经历,在人们相互交流时,多次写到了“豁切”,这一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哈萨克词汇,简短利落,表现了牧民直率、豪爽的性格。
  ②不管是“大家都说:‘豁切,又不是去放羊’”,还是‘我伤心地说:“豁切’”,还有“加玛用汉语说:‘去,热。回来,冷’”,都极为简短,而又直接有力,可知本文的语言描写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表现了大家直率、机敏。
  ③另外,还通过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等备好了马要出发时,突然东北面沙丘上出现了两个骑马的人”,原来“正是那个同学和她的妈妈”,“两人真不愧是好朋友,想到一起了”,表现了“我”对加玛同学来访的惊喜,还有彼此之间的灵犀和对友情的珍视。
  9.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①“我”加玛打算去加玛的一个远房兄弟家之前,“第二天,赶完小牛后,加玛继续花大半个小时洗脸、打扮”,以加玛为代表的哈萨克人,注重仪表,表现了对串门的重视和对对方的尊重。
  ②“嫂子去毡房割了一块肉,为客人蒸了手抓饭”“大家在赶牛之前摆开餐布重新喝茶,还开了个会”等内容,可知哈萨克人在准备食物,盛情款待客人方面,极为重视和浓重,表现牧民的热情好客。
  ③依据“其实早在一月,我和加玛就说好了二月一起出去串门的事。为什么非要二月不可呢”“若是十二月和一月的话,白昼一晃而过,哪怕去最近的人家拜访,也未必能当天去当天回。又不能走夜路,夜里有狼”,可知哈萨克人对出门拜访邻居的日子,要挑选合适,表现出了牧民对拜访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④到可人家串门时,孩子们“当我们向地窝子走去时,孩子们又赶紧冲在前面,提前为我们开门”“看我们走得慢慢吞吞,又从门边冲回来,陪我们一起慢慢走”“等走到地窝子近前,再次冲上前开门”等行为,表现了牧民的热情、单纯,和对生活的热爱。

  《串门去(节选)》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小说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