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如何“识得东风面”》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如何“识得东风面”》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3-01-18 浏览:491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几个方向的风。这主要是由于东风意指春风,具有美好寓意,也与我国东临大海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性气候关系密切。因此,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东风基本等同于春风。
  文学作品中的“东风”是拉开春天序幕的使者。与春天相伴而生的“东风”,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是生机与希望。李白“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此外,“东风”因其季节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常被比喻为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
  然而,古代诗词中,“东风”所到之处并非一概意味着春和景明,其“破坏力”也不容小觑。尤其对于爱花之人,眼见一夜东风后的满地落红,感伤与无奈之情油然而生,如“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就表达了作者对“东风”的幽怨之情。更甚者,“东风”会带来一种饱受摧残的境遇。
  我国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初春时节,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东(南)风一般会带来丰沛的雨水,对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十分有利,因此是古人所企盼的。人们对“东风”的企盼从全国各地农谚对于“东风”与降水的关联描述中可见一斑:“春东风,雨祖宗”(江苏)、“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广西)。这些农谚也反映出先人对于农时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东风”还是一味中药。东风草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东风”也是一种菜名。晋左思《吴都赋》中也有“东风”菜的相关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风”一词有了新的时代含义。1958年元旦创刊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名字就取自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新闻通讯,就引用唐朝诗人李贺诗句“东方风来满眼春”作为标题。
  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东风夜放花千树”里有中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愫;“等闲识得东风面”中有中国人朴素而深刻的哲思;“东方风来满眼春”则标举着中国人引领风气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蒋坎帅《如何“识得东风面”——谈谈“东风”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林黛玉艺术形象研究特别是对其悲剧命运认识的过于政治化,使人们对黛玉诗词活动中的几个相关材料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未能全面认识曹雪芹对林黛玉的情感和态度。
  这些材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黛玉抽的那支诗签:“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按“东风”一词有时在诗词戏曲中指代家长,“自嗟”有自我埋怨之意,这就表明曹雪芹对林黛玉既十分同情又婉转地批评她不该埋怨“东风”,应当对自己进行一些反省。
  “东风”在《红楼梦》中并非只有这一处喻指家长,还有几处也颇值得注意,其中最集中的要算七十回咏柳絮词那节,而且黛玉和宝两人的词中都涉及了“东风”,而态度却大不一样。黛玉的《唐多令》:“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里的“嫁”从柳絮而言尚可与“婚嫁”相通,实际上就是“交给”或“托付”之意;而喻人则显然不能喻指“婚嫁”,因为黛玉并未嫁给宝玉。所以这里的“东风”就是指“春”。这首词表现了黛玉对于贾府家长们的不满:林家将黛玉交给你们,但你们对我的终身大事没有做好安排。
  有意思的是,宝钗《临江仙》的“东风”却完全是另一种作用与评价:“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这里的“春”也和“东风”一样,都是喻指那种可以决定“柳絮”们命运的力量。曹雪芹在这里写出了她在潜意识中对现在这种处境的满意,而且禁不住流露出希望能借助外界的这一主导力量使自己梦想成真。曹雪芹也暗示,在对待黛玉和宝钢这两个少女的态度方面,贾府老一辈还是公平的:“卷得均匀”。
  这次咏柳絮的诗词活动中薛宝琴的《西江月》也有“东风”二字:“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从薛宝琴本人来说,这里的“东风”是就事论事。但我以为曹雪芹可能暗示贾府的三位小姐(“三春”)的终身大事都由老一辈(“东风”)来作主,命运都十分不幸。所以这次诗词活动中的“东风”的含义是统一的。
  看来林黛玉意识或潜意识中总是将“东风”这个意象作为一种能主宰花草命运的力量来表现的,而她自称是“草木之人”,所以在她的诗词中就常以“东风”这个意象来喻指贾府长辈,表达自己的希望、失望、烦闷以及悲愁。七十回《桃花行》中“风”当然也是指“东风”,一共是五处。当然不能每一处都对号入座式地将“东风”翻译成“长辈”,那样诗味就全消失了。我认为,这些东风意象的兴、比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第十五句的“凭栏人向东风泣”一句颇可玩味。林黛玉在这里表现了对某种能操纵他人命运的力量的期盼和寻求理解的心情,因此这个“东风”象征贾府长辈的意义比较明显。
  “东风”喻指贾府长辈还可以从探春的判词和灯谜中得到印证。探春判词中有“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两句,这里的“梦”无论是探春梦家人,还是家人梦她,皆可通。“东风”当指家人,首先是指长辈。
  当然,也不可将《红楼梦》中的所有“东风”都一一坐实,还是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比如五十回芦雪庵邢岫烟的《咏红梅花》诗“桃花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就看不出喻指家长之意。
  (节选自周思源《莫怨东风当自嗟——林黛玉形象研究的一个盲点》)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关键意象,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东风基本等于春风。
  B.在古诗词中,与春天相伴而生的“东风”大多数情况下带来了生机与希望,但也会带来不能轻视的“破坏力”。
  C.材料二中黛玉的《唐多令》和宝钗的《临江仙》里“东风”都有“贾府长辈”之意,但是黛钗对其态度并不相同。
  D.材料二曹雪芹借《西江月》中“东风”一词,可能暗示了“三春”命运十分不幸,终身大事都由“东风”来作主。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材料一中古人对东风的期盼,可以从东风与降水的相关农谚里看出,这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B.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东风”一词的内涵也与时俱进,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
  C.材料二中曹雪芹借诗签中“莫怨东风空自嗟”委婉表示希望林黛玉不要一味埋怨贾府家长,也应自省。
  D.材料一中作者引用诗句阐述“东风”的丰富内涵;材料二中作者则着力阐释“东风”所喻指的“家长”之意。
  3.(3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B.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4.(4分)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4分)《红楼梦》十七至十八回中,贾宝玉在大观园题咏的《怡红快绿》里有“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的诗句,而此处“东风”指的是“主人”即贵妃元春,并非“贾府长辈”。这说明了什么?请联系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以及受到的启发。

试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曹雪芹借《西江月》“东风;一词,可能暗示了‘三春"命运十分不幸”错误,文中的表述是此文作者的观点,并非曹雪芹的观点。故选D。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有一定的科学意义”错,由原文“这些农谚也反映出先人对于农时重要性的认识,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可知,有一定科学意义的主语是“农谚”。故选A。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观点是:“东风”因其季节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常被比喻为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A.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东风”指自然中的春风,没有比喻义;B.日暮时分啼鸟在东风里叹怨,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东风”指自然中的春风,没有比喻义;C.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东风”比喻“成就大事的关键因素或重要时机”,符合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D.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东风”指自然中的春风,没有比喻义。故选C。
  4.答案: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详细论证了“东风”丰富的文化内涵。②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手法、论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从论证结构看,材料一共有6段,第1段为总说,“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东风基本等同于春风”;第2-5段为分说,“东风’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是生机与希望”“表达了作者对·东风”的幽怨之情”“人们对“东风”的企盼“东风草具有清热明目等功效”从不同角度详细论证了“东风”丰富的文化内涵;第6段为总说,“东风,是最能勾起中国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物象之一”总结收束全文。从论证方法看,有举例论证,如“1958年元旦创刊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名字就取自毛泽东·东风压倒西风的著名论断”《深圳特区报》发衷的新闻通讯,就引用唐朝诗人李贺诗句·东方风来满眼春“作为标题”;有引用论证,如“李白“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如:东风歇,香尘满院花如雪"就表达了作者对“东风”的幽怨之情”“东风夜放花干树”里有中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愫;等闲识得东风面"中有中国人朴素而深刻的哲思;“东方风来满眼春”则标举着中国人引领风气的文化自信”。
  5.答案:①认识:对诗词的解读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②启发:要全面、辩证、具体地看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认识:结合材料二“不可将《红楼梦》中的所有“东风”都——坐实,还是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可知,对诗词的解读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原文“东风”喻指贾府长辈,有诸多实例,而“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是小说人物贾宝玉所作五言律诗的最后两句,这首诗首联以芭蕉、海棠“两两”开放在优雅环境总起,中间两联暗蓄“红”、“绿”,尾联以“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总收全诗。尾联意思是,红绿相间在东风里相对地挺立,院中的主人应该知道怎样爱怜。主人——题咏时应指元春,解怜,即会爱惜。此处“东风”指的是“主人”即贵妃元春,并非“贾府长辈”。可见,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②启发:材料二主要结合“莫怨东风当自嗟”中的“东风”意象探究林黛玉的形象,她的诗词中就常以“东风”这个意象来喻指贾府长辈,表达自己的希望、失望、烦闷以及悲愁。结尾处“当然,也不可将《红楼梦》中的所有“东风”都——坐实,还是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可见,文章启示我们,对诗词的解读应当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作具体分析,引申到其它方面,我们要学会全面、辩证、具体地看问题。

  《如何“识得东风面”》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多材料文本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