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岐阳三首(其二)》(元好问)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岐阳三首(其二)》(元好问)鉴赏试题及答案

上传:2024-05-20 浏览:208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岐阳三首(其二)元好问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注]。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注]秦京:咸阳,这里泛指秦(陕西)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描写了十多年来,战事频繁,秦地屡遭侵犯,战火遮天蔽日的场景。
  B.“无来信”即音讯全无,表明岐阳城已经沦陷,自然引出下文对空城的描写。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尾联在呼天控诉中归罪于蚩尤发动了这场战争,有悲愤之情,也有无奈之意。
  D.这首诗“合为时而著”,与杜甫诗一样关注民间疾苦,如“陇水东流闻哭声”。
  16.颈联体现了全诗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试题答案:

15.C(“蚩尤发动了这场战争”错误,蚩尤代指元军,五兵原意是指各种兵器,此处指发动战争。)
  16.(1)颈联描写了野草那样多情地拥抱着战死者的骨骸,残阳无意照耀着岐阳空城的场景。(2分)(2)以拟人手法赋予野草以人的情感——多情、同情、怜悯,表现了战士们暴尸荒野时间之久;赋予残阳以人的情感——没有心思、毫无心情,形容陷落的岐阳城已被侵略者屠戮一空的惨状。(2分)(3)以野蔓、残阳之有情反衬战争之无情,深刻揭露侵略者的残杀罪行。(2分)

  《岐阳三首(其二)》(元好问)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指导

更多诗歌鉴赏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诗歌鉴赏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