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上传:2024-06-16 浏览:499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15.C
  16.①首联写诗人独卧为山亭,似乎听到连营中的刁斗声,表达了他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为国征战效力;②颔联和颈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只能看薄月过轩、高挂城头、南江夜静,听阴虫鸣砌。诗人已白发苍苍,英雄老去,不得重用,再难建功立业,诗人心中充满无奈、愤懑。③尾联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惭愧”一词暗将矛头指向南宋统治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三联描写诗人雨后独卧为山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声音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其实诗人独卧为山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诗人的错觉恰恰反映出他心中放不下军营,渴望像年轻时一样充满豪情壮志,在军营征战,为国效力;
  颔联和颈联写多次看到薄月过轩,心惊于又一次阴虫砌鸣,汹涌的南江在夜色中静静浮动,孤寂的北斗星独自高挂城头。貌似宁静的夜晚,诗人无法成眠,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听着,等待天明,恰恰反映出诗人因不得重用、年华空老而夜不能寐,心事重重。
  尾联则直接点明“白发心事”是“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国效力,而诗人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这“惭愧”的背后,是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的无奈、愤懑,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国土的不满,也有英雄老去的无奈。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指导

更多诗歌鉴赏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诗歌鉴赏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