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鉴赏试题及答案

上传:2024-06-16 浏览:498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16.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15.D
  16.诗中“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将泉声有时如怒声般壮伟和有时如细点般清圆进行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泉声的丰富多变和独特魅力。这种对比的描写方式,使泉声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能更好地领略泉声的美妙。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而放弃了乐器”错误。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乐。诗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应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放弃了乐器”。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颈联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泉水“既响亮又微小”,答题时要围绕“对比”中显现出“响亮又微小”进行作答。
  颈联“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写泉声的变化。上联突出泉水的“怒声”“壮伟”,写其如同愤怒地咆哮,突出泉水激流浩荡、汹涌澎湃的流淌之声,给人以雄健伟岸之感;下联突出泉水的“细点”“清圆”,写其如同细声嘀嗒,突出泉水涓涓细流、断断续续、清亮圆润的流淌之声,给人以小巧委婉之感。雄壮的“怒声”,圆润的“细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声震耳畔,一面引人倾听,赞美了泉水的动听多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多样,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指导

更多诗歌鉴赏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诗歌鉴赏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