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4-02-18 浏览:410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我们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
  然而,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现事件的全貌,因为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作些添枝加叶的处理。实际上,更常见的并不是他凭想象去描绘一个事件,而是对它进行改编。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旁观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
  一个陌生的场面犹如婴儿眼中的世界,是“一种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就像另一个种族的所有成员在外国游客的眼中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外国人。在哥廷根曾召开过一次心理学会议,其间有一批据说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接受了一次饶有趣味的实验。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演员们”离开大厅。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13篇高达50%以上。而且,有24篇纯粹是杜撰了10%的细节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这样,40名老练的旁观者针对刚刚发生在眼前的这一事件写出了一篇很负责任的报道,却使大多数人了解到一次并未发生的事件。
  要想生动详尽地察看所有事物而不加以分类概括,这会使人筋疲力尽,而且,面对五花八门的事物也没有这种可能性。现代生活匆匆忙忙,五光十色,一些实实在在的差距使人们有了隔阂,既无时间也无机会进行密切交流,我们留心的并不是某个众所周知的类型所具有的特性,而是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去填补剩下的画面。为了某种彻底单纯的生活方式而抛弃一切成见,可能会导致人类生活索然无味。
  最让人难以捉摸是创造并维护成见库的那些因素。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我们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而且,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们具有敏锐的意识,否则这些先入之见就会强烈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他是个煽动家,啊,煽动家就是这种人物,所以他就是这种人物。他是个知识分子;他是个富翁;他是个外国人。——这与以下说法就大不相同:他是个耶鲁人,但却是个平庸之辈。——我们对于他(她)的其他情况又有多少了解呢?问题出在成见的性质和我们运用成见时的那种轻信,假如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则,那么,人为了进行观察而接受预见的习性,就只会导致错误而不会带来简捷。
  这些规则最终要取决于构成我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板。如果我们的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按照我们的某种法则去运行,那我们就很可能会喋喋不休地根据我们的法则,描绘世界。但若我们的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无关紧要的一分子,他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张粗糙的观念网络的皮相,那么,当我们使用成见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那不过是些成见,就会迅速地控制它们,就会愉快地校正它们。而且,我们还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观念始于何时、始于何处、如何被我们继承、我们为什么接受。一切有用的历史都是以这种方式得到澄清的。它能使我们明白什么样的童话故事、学校课本、传统、小说、戏剧、绘画、言论把一种先入之见注入了此人的头脑,把另一种先入之见注入了彼人的头脑。
  那些想要审查艺术的人士,至少不会低估这种影响。他们一般是对它进行曲解,而且几乎总是愚蠢地试图阻止别人发现未经他们认可的事物。但无论如何,就像臧否诗人的柏拉图一样——“诗歌和诗人干扰了我们宁静的灵魂和对世界的理性判断”,他们模模糊糊地感到,通过虚构而形成的模式往往会被强加给现实。因此,每当我们谈到某一批人的思想,谈到法国人的思想、军事家的思想、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时,往往就会陷入混乱。
  (摘编自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成见”一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由报道和想象拼合的见解不可避免地超出人们只能了解的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
  B.经验表明,即使目击者,也会因事后减弱了事件现场印象而不可能真实再现事件全貌,只能作些添枝加叶的想象处理。
  C.面对五花八门的事物,希望对其不加分类概括而生动详尽地观察的做法,既缺少可能性,也会使观察者筋疲力尽。
  D.在作者看来,成见有其积极意义,为了某种彻底单纯的生活方式而抛弃一切成见,可能会导致人类生活索然无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篇报道所呈现的事实,常会经过当事人和知情者共同的有意加工,旁观的知情者对事实的观察总是带有选择性,甚至创造性。
  B.教育能使人具有敏锐的意识,有效识别一些先入之见的侵入,而使对事物的感知过程不至于受到强烈影响,以致陷入错误。
  C.作者在第六段中谈到“一切有用的历史都是以这种方式得到澄清的”,“这种方式”是指那些构成人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板。
  D.想要审查艺术的人士,希望世界应当按照某种法则去运行,并根据这种法则描绘世界,并以此阻止别人发现未经他们认可的事物。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材料来支撑作者文中所表达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孔子重视个人修养,在《论语·子罕》中提出君子应该杜绝的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阿Q见城里人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凳子,油煎大头鱼却加上切细的葱丝,心想“这也是错的,可笑!”
  C.《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听闻渔人到来,都来打听消息,之后各家又把他请到家中,拿出酒食来款待。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欣赏画展作品时,人们常习惯于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某种艺术流派风格观察展览作品,并作出好恶评判。
  4.作者引述哥廷根心理学会议观察实验,旨在表达什么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5.本文以人们对世界的见解切入,逐次引申到核心话题“成见”。讨论成见问题时,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说明自己观点?请根据文本分析。

试题答案:

1.B 2.B 3.C
  4.①一篇报道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旁观者会选择性地创造报道内容。(角度:报道内容的创造) ②即便专业老练旁观者,面对刚发生在眼前一事件,也很难做到客观真实地报道,而会加入个人的改编。(角度:旁观者的改编报道)③面对突发的陌生场面,人们的观察会陷入一种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进而影响报道的真实性。(角度:陌生场面与报道真实性)
  5.①举例论证,第四段论证成见发生必然性时,以现代生活匆忙的现象事例予以佐证;第五段论证先入之见对感知过程的强烈影响时,使用了“他”的具体身份的事例论证。(举一例证即可)
  ②假设论证,第六段以“如果”假设“世界按照法则”的哲学样板,论证具体的描绘世界方法。(举另外一种哲学样板亦可得分)
  ③对比论证,第六段论证不同生活哲学样板对世界的认识时,使用了对比论证,来描述认识世界的结果差异。
  ④引用论证,最后一段论述艺术审查时,引用了柏拉图对诗人与诗歌观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只能作些添枝加叶的想象处理”错,曲解文意。材料第二段,原文指出,随着现场印象的减弱,本人所作些添枝加叶的处理,并不是凭想象去描绘,而是对它进行改编。选项则强调“作些添枝加叶的想象处理”,故错。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常会经过当事人和知情者共同的有意加工”错,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为“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有意加工”主要由知情者完成,当事人参与在发生的事件中,而非“共同”。
  C.“是指那些构成人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板”错,范围扩大。第六段具体谈了两种生活哲学:一种强调世界应按照某种法则运行,一种强调世界运行自有规则。C项所引判断句,实际是第二种生活哲学的价值表现。
  D.“以此阻止别人发现未经他们认可的事物”错,过于绝对。原文第七段说“而且几乎总是愚蠶地试图阻止别人发现未经他们认可的事物”,应是“几乎总是愚蠶地试图阻止”,选项表达更绝对,与原文意不符。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文的核心论点是绝大多数事实被再现时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更常见的并不是他凭想象去描绘一个事件,而是对它进行改编。
  C.《桃花源记》是作者凭借想象以虚构的形式构建了桃花源这样一个富庶、和谐、美好的大同社会,不适合论证本文的观点。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引述哥廷根心理学会议观察实验旨在表达的观点”,结合上一段(第二段)内容可以从报道内容、旁观者、报道情况等角度加以分析。
  ①报道内容:原文“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13篇高达50%以上”,一篇报道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旁观者会选择性地创造报道内容。
  ②旁观者的改编报道:原文“其间有一批据说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接受了一次饶有趣味的实验”“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有24篇纯粹是杜撰了10%的细节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即便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作为专业老练的旁观者,面对刚发生在眼前一事件,也很难做到客观真实地报道,而会加入个人的改编。
  ③陌生场面与报道真实性:原文“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40名老练的旁观者针对刚刚发生在眼前的这一事件写出了一篇很负责任的报道,却使大多数人了解到一次并未发生的事件”,面对突发的陌生场面,时间又极其短暂,人们的观察会陷入一种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进而影响报道的真实性。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原文“现代生活匆匆忙忙,五光十色,一些实实在在的差距使人们有了隔阂,……我们留心的并不是某个众所周知的类型所具有的特性,而是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去填补剩下的画面”,第四段以现代生活匆忙的现象事例佐证成见发生的必然性;原文“我们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否则这些先入之见就会强烈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他是个煽动家,啊,煽动家就是这种人物,所以他就是这种人物。他是个知识分子;他是个富翁;他是个外国人。——这与以下说法就大不相同:他是个耶鲁人,但却是个平庸之辈”,第五段论证先入之见对感知过程的强烈影响时,使用了“他”的具体身份的事例。可见其运用了举例论证。
  ②原文“如果我们的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按照我们的某种法则去运行,那我们就很可能会喋喋不休地根据我们的法则,描绘世界”,第六段以“如果”假设“世界按照法则”的哲学样板,论证具体的描绘世界方法。可见运用了假设论证。
  ③原文“如果我们的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按照我们的某种法则去运行,那我们就很可能会喋喋不休地根据我们的法则,描绘世界。但若我们的哲学告诉我们,……它能使我们明白什么样的童话故事、学校课本……把一种先入之见注入了此人的头脑,把另一种先入之见注入了彼人的头脑”,第六段论证不同生活哲学样板对世界的认识时,通过对比来描述认识世界的结果差异。可见其运用了对比论证。
  ④原文“那些想要审查艺术的人士,至少不会低估这种影响……就像臧否诗人的柏拉图一样——‘诗歌和诗人干扰了我们宁静的灵魂和对世界的理性判断’”,最后一段论述艺术审查时,引用了柏拉图对诗人与诗歌观点。可见其运用了引用论证。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单材料文本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