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阅读答案及翻译

上传:2024-02-07 浏览:428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僖公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
  (节选自《公羊传》)
  材料二: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以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不辩。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①,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②、不禽二毛③欺诸侯。襄公能忍于部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裹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基。使葬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
  【注】①鄫子:鄫国国君,参加诸侯会盟时,被宋襄公杀害以供奉神庙。②重伤: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③二毛:指头发黑白相间,引申为老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子A杀一牛B犹不忍C而宋公D戕一国君E若犬豕F然G此而忍为之H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同“阵”,列阵,与《过秦论》中“陈利兵而谁何”的“陈”用法不相同。
  B.鼓,击鼓进军,意为进攻,与《曹刿论战》中“公将鼓之”的“鼓”词义相同。
  C.膰,一般指古代祭祀使用的熟肉,文中用作动词,指天子赏赐祭肉给宋国。
  D.当,文中是“抵挡”的意思,和《蜀道难》中“一夫当关”的“当”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一,宋国和楚国约定在泓水北面交战,宋国官员两次提醒宋襄公抓住有利时机攻打敌人,但是宋襄公都没有同意,结果宋军大败。
  B.宋国和楚国地位悬殊,通过“宋公”和“楚人”两个称呼就可见一斑。苏轼认为高高在上的宋国反而败给了地位低下的楚国,宋襄公的罪过是显而易见的。
  C.《宋襄公论》用《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舍牛”的行为,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不重伤、不禽二毛”的做法作比较,说明宋襄公与齐宣王本质相同。
  D.苏轼认为,宋襄公和王莽是同一类人。虽然他们的得失大小不一样,本性却差不多,宋襄公其实就是没获得成功的王莽,而王莽就是实现了理想目标的宋襄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2)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
  14.两则材料对宋襄公分别是如何评价的?

试题答案:

10.CGH 11.D 12.C
  13.(1)楚国军队渡过泓水到北岸来,有关官吏请示宋公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
  (2)舍弃一头牛,对个人的品德不会有什么影响(或:减损或提升),而孟子却用王道来赞许他。
  14.材料一认为宋襄公不趁人之危,光明磊落,是一个守礼有信的仁义君主;材料二认为宋襄公是一个欺世盗名、虚伪残暴的伪君子。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
  “君子杀一牛犹不忍”主语是“君子”,后一句子的主语是“宋公”,“而”表示转折,之前应断开,即C处断开;
  “宋公戕一国君”作主语,“若犬豕然”作谓语,即G处断开;
  “此而忍为之”与“天下孰有不忍者”,分别是两个主谓句,句意对应,各自断开,即H处断开。
  故在CGH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同“阵”,列阵;拿着。句意:还没有摆成阵势。/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B.正确。句意:君子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鲁庄公准备进攻。
  C.正确。句意:周朝天子有祭事时会送祭肉给宋国。
  D.错误。抵挡;把守。句意: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一人把守关口。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说明宋襄公与齐宣王本质相同”错误。《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舍牛”的行为可以看出齐宣王有怜悯之心,实行的是“仁政”。本文“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襄公能忍于部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裹公、王莽之流。”意思是“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可知宋襄公杀害国君鄫子,毫无仁义之心,虚伪残暴,与齐宣王本质完全不相同。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济”,渡过;“有司”,有关官吏;“迨”,趁着;“毕”,完全。
  (2)“舍”,舍弃;“于”,对;“损益”,减损或提升;“与”,赞许。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材料一中有宋襄公的两次语言描写,一次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意思是“我听说,君子不使人陷入困境,我虽然是几乎灭亡的国家的后人,我还是不忍心这样做。”可知宋襄公不趁人之危,光明磊落。第二次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意思是“我听说,君子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也可知宋襄公不趁人之危,光明磊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是一个守礼有信的仁义君主。
  材料二中,“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意思是“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宋襄公毫无仁义之心,虚伪残暴。“以愚观之,宋裹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意思是“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可知宋襄公想用仁义的名声骗取诸侯霸主的地位,所以他欺世盗名。
  总的来说宋襄公是一个欺世盗名、虚伪残暴的伪君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已巳,初一。宋襄公与楚军约定,在弘水北面交战。楚国军队渡过泓水到北岸来,有关官吏请示宋公说:“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时攻击他们。”宋公说:“不行,我听说,君子不使人陷入困境。我虽然是亡国的殷商的后人,我还是不忍心这样做。”楚国军队已经渡过泓水,但还未排列成阵,官吏又请示说:“请趁着楚 军还没有摆好阵势攻打他们吧!”宋公说:“我听说,君子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 楚军已经列好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军队大败。所以君子很推崇宋襄公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在大事面前不忘大礼的做法。只可惜他是有德行的君主却没有辅佐他的贤能的臣子,认为即使是周文王发动的战争,也不过如此。
  材料二:
  “宋襄公与楚人在泓水交战,宋国军队战败。”苏轼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最为敬重的上公。宋,是殷商的后裔,对周朝来说是贵客。周朝天子有祭事时会送祭肉给宋国,宋国有丧事,周朝天子会派人吊丧拜祭。不是各国诸侯所能比的。而这里说“与楚人在泓水交战”。楚,是夷狄之国;人,是对卑贱者的称呼。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最终打了败仗,宋公的罪过显而易见了。而《公羊传》认为文王之战不过如此。学者们对此有怀疑,所以我不能不加以辨明。宋襄公不仅仅是行仁义而不能善终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牛走过堂下,问:“这牛要(牵)到哪里去啊?”牵牛人回答说:“(杀了以后)准备把它的血涂在钟上行祭。”齐宣王说:“把它放了,我不忍心看它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舍弃一头牛,于个人的德行不会有什么影响。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所谓“以仁慈宽厚之心,行仁慈宽厚之政”,正是夏、商、周共有的特点。而宋襄公捉拿鄫国的国君鄫子,并将他杀害用来祭祀睢水的神庙。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心干的呢!泓水之战,宋襄公负伤,宋国受到重创,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一个人能扭伤他兄弟的手臂夺取食物,却能够对着饭食忍饥挨饿,天下人都知道这不合情理。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王莽以为天下可以凭文诏获取。他们得失大小不同,但不能欺骗天下则是相同的。古人说过:“图谋王业没有成功,最差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宋襄公如果能行王者之师,还可以与齐桓公的队伍匹敌,何至于战败之后,救死扶伤忙个不停。自古以来,昏庸无能的君主,像这样子的多了,但死后盖棺论定,却未有能像宋襄公这样欺骗后世的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文言文专题指导

更多文言文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文言文综合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