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语言运用 > 综合语用_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

题目详细信息

综合语用_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

上传:2024-01-25 浏览:251 

试题内容: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小题。
  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故又叫夏历。它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19年7闰。又据太阳年分为24个节气,便于农事。古人还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纪年,60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 )是说干支不能搞错,形容办事认真,丝毫不含糊。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制定历法,指导农事,经常观察日月星辰。古人观测日影的工具叫“土圭”。由于人们把自然现象看成是神秘难测的东西,因而连测日的土圭也受到敬重,成语奉为圭臬中“圭臬”是古代测量日影的标杆,后这个成语指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
  成语“食不二味”表示饮食节俭,“食不厌精”表示饮食讲究,“羊踏菜园”表示偶食荤腥,“浆酒霍肉”表示饮食奢侈,“杀鸡为黍”表示殷勤待客等,都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信息。鼎,是我国古代炊器,又是盛熟牲的器具。它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盛行于商周。一般都是圆鼎,两耳三足。相传夏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均奉为传国之宝。我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世纪宝鼎”,并显示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文化。
  成语拂袖而去、袍笏登场、被褐藏辉、长袖善舞、荆钗布裙、金钗换酒、巾帼英雄等,又都跟汉民族服饰文化有关。丝绸在我国很早就是制作服装的材料,随着丝织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绫”“罗”“绸”“缎”“纨”“绢”等多种蚕丝制品,于是就有了“绫罗绸缎”这个成语,它泛指精美的丝织品或用精美丝织品制成的服装。丝绸服装只有富贵人家才穿得起,所以又有称富家子弟为纨绔子弟的成语。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多为“葛巾布袍”“短褐穿结”“葛巾野服”。通过上述成语,我们便可以了解着装差异反映出的贫富差别。我国古人的服饰不仅有多样的材质、丰富的装饰、繁复的身份区别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颠倒衣裳”这个成语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衣裳”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表示衣服,不分上下,然而在古代却很有讲究,一般来说,古人称上为衣,下衣为裳,如果把上衣下裳颠倒了穿,就会不合礼制。
  17.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丁是丁,卯是卯 B.驴唇不对马嘴
  C.眉毛胡子一把抓 D.路归路,桥归桥
  18.请根据画横线句子的内容,给“鼎”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上下文语意完整连贯。(4分)
  21.针对上述语段的内容,在文章开头,写一段概括性的文字,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并引出下文,不超过100字。(6分)

试题答案:

【答案】
  17.A
  18.鼎是盛行于我国商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一般为圆形的两耳三足的用于烹饪或盛熟牲的器具。
  19.我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世纪宝鼎”,以显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0.还讲究严格的着装礼俗
  21.中华历史文化历经五千年浓缩,积淀出中华语言之精华——成语。成语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通过成语,我们可以多角度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牛头不对马嘴:用来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
  路归路,桥归桥: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语境有“不能搞错,形容办事认真,丝毫不含糊”可知,应填“丁是丁,卯是卯”。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首先确定句式:鼎是我国古代的器具。
  再筛选剩余信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作定语修饰器具。
  时间:盛行于商周;材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形状:一般是圆鼎(形),两耳三足;作用:用于烹饪(炊器)或盛熟牲。
  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鼎是盛行于我国商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一般为圆形的两耳三足的用于烹饪或盛熟牲的器具。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并”不合逻辑,前后句子是目的关系,改为“以”;
  二是“灿烂历史”搭配不当,把“灿烂历史和文化”改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此处对应前文“我国古人的服饰不仅有多样的……”,应为“还……”,结合后文的阐释“……在古代却很有讲究……如果把上衣下裳颠倒了穿,就会不合礼制”,可知此处说要讲究着装礼俗,应填“还讲究严格的着装礼俗”。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题干的三段文字都是围绕成语展开,第一段,“成语奉为圭臬中‘圭臬’是古代测量日影的标杆,后这个成语指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奉为准则”,表明成语来源于生活;
  第二段,“成语‘食不二味’表示饮食节俭,‘食不厌精’表示饮食讲究,‘羊踏菜园’表示偶食荤腥……都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信息”,表明成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第三段,“成语拂袖而去、袍笏登场……又都跟汉民族服饰文化有关……我国古人的服饰不仅有多样的材质、丰富的装饰、繁复的身份区别标志,还讲究严格的着装礼俗……‘颠倒衣裳’这个成语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阐明成语蕴含的民族文化深刻的内涵。
  文段综合阐明成语的来源和作用,阐述了成语来自中华五千年生活的积淀,能集中、典型地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能帮助我们多角度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据此整合语言即可。

  综合语用_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语言运用专题指导

更多语言运用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综合语用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