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真实:文学的第一天性》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真实:文学的第一天性》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24-01-21 浏览:325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实:文学的第一天性真实是文学的第一天性,是文学创作的出发点。
  文学的对象是人性和人的生存条件。因此,文学的真实性最重要的是见证与呈现人性的真实性和生存条件的真实性。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东方的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都无与伦比地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复杂,和拥有对人类生存环境最深刻的认知。他们笔下的人物,其性情性格,全都具有多重暗示,绝无简单化现象。人物所处的环境,也都是复杂的多重冲突,父与子、母与子、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姐妹、恋人与恋人,等等,他们在生存历程中所产生的自然悲剧(生老病死)、人为悲剧(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冲突)、个体悲剧(情与欲、义与利等),相互交织,把人性的各个层面,展示得极为真实动人。文学的真实性除了表现为展示于作品中的人性真实与环境真实之外,还特别表现在作家主体写作态度的真诚。不欺骗读者,这对于作家来说,不仅是创作的思路,而且是创作的道德。古往今来,一切不朽的经典,其生命力的密码就在这里。
  超越:文学的第二天性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超越”是指跳出经验世界而进入先验世界。真实讲进入,超越讲跳出,两项加起来便是“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文学创作既要把握现实经验,又要跳出现实经验。超越现实经验的内容很广泛,它既是指超越整个现实存在即现实世界,也可以指超越现实表象而进入现实深层。说文学是最自由的领域,就因为文学具有超越性,它可以超越现实存在的各种束缚、羁绊与局限。政治、经济、新闻等现实活动都要受到现实条件,包括法律的制约,唯有文学不然。它遵循的法是“无法之法”,它可以天马行空,可以鲸鱼跃海。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打人的自由,泛爱的自由,而在文学中则有书写一切的自由,只是必须用良心审视这些自由。
  文学之所以拥有最大的自由,除了作家的心理活动不固守现实世界的规范之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根本特性。我认为:把文学创造活动视为主体审美实践过程,也是主体摆脱现实羁绊而进入充分自由状态(个性化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是作家“超越”世俗角色。钱锺书说作家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随波逐流的世俗的自我,一个是居于现实世界之上脱俗的独立思考的自我。这一见解让我明白:作家可分为两种主体,一是现实主体,即随众俯仰之主体:一是艺术主体,即超越现实主体、超越世俗角色的主体。文学主体性就是要充分展示艺术主体的本真属性,即个性、我性、自性等。总之,实现文学主体性,就是实现他人不可重复、他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就是超越大众性、群体性、世俗性而进入审美殿堂。
  作家超越了现实主体(世俗角色)而进入艺术主体(本真角色),才具有文学主体性。而成为艺术主体后最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视角,建立艺术视角(审美视角)。超越视角,实际上就是个人视角。要成为好作家,就不能仅仅用“俗眼”看世界。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一定有独特的不同凡响的视角。好作家要创作出好作品,首先是他们看世界绝不沿用他人的视角。视角一变,新意就出来了。这是作家“原创性”的秘诀之一。
  超越现实主体,超越现实视角,这就是从作家主体的层面讲超越性。如果从文本的层面上讲,超越性归根结蒂应当表现为超越现实境界。人与人的差别,作品与作品的差别,最终是境界的差别。我们说文学应当超越现实功利,就是说,文学应当超越功利境界。我们说文学应当超越“现实人”即现实主体,就是说文学应当超越道德境界。作家应当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水准,作品中应有作家的伦理态度。但是,道德境界仍然属于现实境界,这还不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在现实中,作家会对人作好与坏的判断,但在艺术中,作家则对任何人都投以悲悯的态度。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
  (摘编自刘再复《文学常识二十二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应以展示人性的真实与人类生存条件的真实为出发点,经过超越,最终达到审美境界。
  B.“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其”指经验世界和先验世界;既要把握现实经验,又要跳出现实经验。
  C.作家作品想具有“原创性”,需要超越现实主体后,成为艺术主体,建立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视角。
  D.超越性从作家主体的层面讲,指超越现实主体和现实视角;从文本的层面上讲,则指超越现实境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今中外伟大作家的不朽作品,生命力密码就在作家主体写作态度的真诚,以不欺骗读者为创作思路和道德。
  B.文学遵循“无法之法”,是最自由的领域,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打人、泛爱的自由在良心审视下文学中可以有。
  C.文学主体性要超越大众性、群体性与世俗性,它的实现需充分展示他人不可重复、替代的个性、我性、自性等。
  D.作家比一般人的道德水准更高,所以在艺术创作中不会对人作好坏判断,而是对任何人都会投以悲悯的态度。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沈从文的《边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营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般的世界。
  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主人公,性格表层徘徊彷徨,其人性深处则是极为复杂的多方冲突。
  C.“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晋代文学家潘岳是一个势利小人,但文章却写得超凡脱俗。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不持正义与否的判断,描写战争双方为美人而战,即为尊严、荣誉和美而战。
  4.“超越:文学的第二天性”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红楼梦》作为不朽的经典,体现了文中所说的文学两大天性:真实性和超越性。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从两大天性的角度简要分析《红楼梦》中贾政与贾宝玉父子的矛盾冲突。

试题答案:

1.B 2.D 3.B
  4.①对比论证。将现实活动都要受到现实条件制约与文学有书写一切的自由对比,说明文学应该超越现实经验。②引用论证。引用钱锺书先生说作家有两个自我,说明作家可以超越现实主体,进入艺术主体。
  5.从真实再现与超越时空两方面作答即可。①贾政与贾宝玉的冲突体现了《红楼梦》从真实出发的创作原则。两者的矛盾冲突真实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保守(守持)现行制度(秩序)的家长与追求突破、自由的儿子(下一代)”之间的矛盾,并由此真实动人地展现出这对父子丰富、复杂的人性以及所处人生困境。②贾政与贾宝玉的冲突体现了《红楼梦》达到了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贾政重秩序、重伦理、重教化,贾宝玉重个体、重自由、重自然,双方都有充分理由。这样的矛盾冲突内涵超越朝代与时代,古今中外永恒永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指经验世界和先验世界”错,“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其”指现实经验,不包括“先验世界”。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作家比一般人的道德水准更高”错误,原文是“作家应当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水准”,也没有“在艺术创作中不会对人作好坏判断”之意。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二段观点是: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
  A.《边城》表现的是人性美、人情美。
  B.《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复杂性。
  C.是说文章失真。
  D.《伊里亚特》缺少正义立场。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对比论证。“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打人的自由,泛爱的自由,而在文学中则有书写一切的自由,只是必须用良心审视这些自由”将现实活动都要受到现实条件制约与文学有书写一切的自由对比,说明文学应该超越现实经验。
  ②引用论证。“钱锺书说作家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随波逐流的世俗的自我,一个是居于现实世界之上脱俗的独立思考的自我”引用钱锺书先生说作家有两个自我,说明作家可以超越现实主体,进入艺术主体。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贾政与贾宝玉的冲突体现了《红楼梦》从真实出发的创作原则。结合“文学的真实性最重要的是见证与呈现人性的真实性和生存条件的真实性。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东方的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都无与伦比地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复杂,和拥有对人类生存环境最深刻的认知”可知,《红楼梦》创作符合文学的创作原则“真实”。两者的矛盾冲突真实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保守(守持)现行制度(秩序)的家长与追求突破、自由的儿子(下一代)”之间的矛盾,并由此真实动人地展现出这对父子丰富、复杂的人性以及所处人生困境。
  ②贾政与贾宝玉的冲突体现了《红楼梦》达到了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结合“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可知,《红楼梦》创作达到了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贾政重秩序、重伦理、重教化,贾宝玉重个体、重自由、重自然,双方都有充分理由。这样的矛盾冲突内涵超越朝代与时代,古今中外永恒永在。

  《真实:文学的第一天性》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单材料文本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