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我来了》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我来了》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16-10-30 浏览:3010 

试题内容: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20分)
  我来了南屿 ①我老家的东面有一座山,也许,是因为远远看去那山头形似一面大铜鼓,所以它的名字叫铜鼓帐。
  ②小时候,常听村里的大人说,肉眼看到的铜鼓帐只是一个圆圆的山头,其实上面大得很,比村里的打谷场大好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山头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一座响石有一间房屋那么高大,只要用石头或者铁器敲打,它就发出“当当当”的声音,方圆几十里都能听见。阳光晴好的时候,站在山顶还可以看到茫茫的大海上白帆随风飘荡。在大人们口口相传的描绘下,铜鼓帐在我们小孩子的心目中真是一座神奇的山。
  ③记得我五六岁时,有一天,我听见比我大几岁的姐姐跟她那帮姐妹说,等采完竹笋后再到铜鼓帐上面去看大海。我就央求姐姐带上我,姐姐就瞪着眼睛说:不成!我说为什么不成?我自己会走路,不要你背我。姐姐口气更坚定地说,没有为什么,不成就是不成。姐姐上山后,我就尾随她们而去,但还没走多远被她们发现了。我又哭又闹死活不肯回去,我姐姐就吓唬我说,你去!竹笋山里有很多青竹蛇,藏在竹叶底下你根本看不见,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就咬死你。姐姐伸出一根指头模仿青竹蛇的模样,撮圆了嘴巴“嘘”的一声,把手指捅在我的脸上,我一听青竹蛇就害怕了,也不敢哭了。
  ④我读小学一年级时,重阳节就要到了,据说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登高,地点就是铜鼓帐。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好兴奋。那些天我天天盼望重阳节快点到来,但是,重阳节那天早晨,校长突然宣布说,二年级以上的班级才能参加登高。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个个都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一整天,我都失落地坐在家门口,呆呆地向铜鼓帐的方向眺望。登山的队伍在弯弯的山道上时隐时现,最后只看见一个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在铜鼓帐上慢慢晃动。太阳下山的时候,姐姐她们才从山上回来,她没有一点疲劳的样子,还从衣袋里掏出活动奖品向我炫耀。我不知那来一股邪乎劲,抓过那些糖果全撒到地上,并用脚狠狠地踩踏,然后哇哇地大哭起来。姐姐知道我发泄的原因,她一边捡拾地上被我踩扁了的糖果,一边气急败坏地责骂我说,又不是我不给你去登高,是校长不给你去的,你有能耐去找校长说去啊!
  ⑤我登上铜鼓帐是在四年级的时候。那天,我和村里的十几个放牛的伙伴,把牛群赶到铜鼓帐去放牧。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牛赶到了铜鼓帐。登上铜鼓帐时,简直让我们惊呆了,连绵起伏的山头一望无际,山顶上绿草如茵,有的如足球场上的草皮平坦如毯;有的草长到了脚脖,我们那帮顽童欢喜若狂,打滚,奔跑,叫喊……让我更加惊异的是,原来以为只有铜鼓帐是最高的山,但登上山头后,才发现远处群峰叠嶂,真是山外有山。不知谁大叫一声,你们看那是什么?我们顺着手指的方向,目光的极处,只见天边涌动着白茫茫的一片, 哦,那就是传说的大海吗?我们手搭喇叭,向着传说的大海呼喊。直到喊累了,个个都睁着惊奇的目光呆坐在山头上。
  ⑥那个被大人们渲染得神乎其神的响石,就屹立山顶的最高处,它足有一座房子那么高大,它的另一边是悬崖,脚下是万丈深渊。我们用随身带的柴刀猛烈地敲打响石,响石立即发出当当当的响声,那声音洪亮悦耳,随风飘向很远很远。
  ⑦太阳慢慢西坠,我们的牛也吃饱了,牛角挑着散淡的阳光,牛脖下的木梆轻轻地发出沉闷和舒慢的声音,显得飘渺和寂寥。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用柴刀在响石上“嚓嚓嚓”地刻下三个歪歪扭扭的字:我——来——了。这才恋恋不舍离开铜鼓帐,离开了响石,呼唤着那些调皮的牛儿向山下走去。
  ⑧三十多年前,我从乡村走进了城里,从一个放牛仔变成了一个城里人。除了那次以后,我再没有登上过铜鼓帐。那么多年过去了,那三个字不知是否在岁月的风雨打磨下蚀去?过了知天命的年龄,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无数的高山,我扪心自问,你什么时候真正攀上去了,你儿时只是攀上了家门前的一座山,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来——了?记得许多年前,我曾读到一个关于德国大诗人歌德的一段轶事,说年轻的歌德心高气傲,他曾在一座城堡的墙壁上写下了他的名字。很多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故地重游来到了那座城堡,他看见墙上歌德二字依旧清晰如昨,他记起了年轻时的轻狂,为年轻时的冲动感动脸红,然后轻轻在擦掉了自己的名字。
  ⑨是啊,远离故乡的我,有时真想回去,重新登上铜鼓帐,把刻划在响石上“我来了”那三个歪歪扭扭的字擦掉。但愿那三个字早已在岁月里蚀去!
  (本文有删改)
  (1)简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3 分)
  (2)文中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4分)
  ①我不知那来一股邪乎劲,抓过那些糖果全撒到地上,并用脚狠狠地踩踏,然后哇哇地大哭起来。
  ②太阳慢慢西坠,我们的牛也吃饱了,牛角挑着散淡的阳光,牛脖下的木梆轻轻地发出沉闷和舒慢的声音,显得飘渺和寂寥。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3)文章前七段与后两段,“我”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概括说明。(4分)
  (4)文章第8段为什么要插入歌德的故事?(4分)
  (5)联系全文解读题目“我来了”的内涵。(5分)

试题答案:

9.【答案】
  (1)写出了铜鼓帐在小孩子心目中的神奇,引出“我”两次渴望登山都未能成行的经历,与下文“我”登上铜鼓帐后看到的风景形成照应。
  (2)(1)一系列动作描写,反映了“我”对姐姐去铜鼓帐登高并炫耀奖品的羡慕嫉妒恨。(2)环境描写,渲染了美好而又飘渺寂寥的气氛,暗示游玩已接近尾声,表达了“我”铜鼓帐之游尽兴后的一种满足感。
  (3)文中的“我”,从一个年少轻狂但同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懂得谦卑、反思的成年人。
  (4)①与“我”在响石上刻字的行为作类比,表达了“我”对自己曾经年少轻狂行为的反思;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5)“我来了”刻画了我登上期待已久的铜鼓帐之后满足和骄傲的心情,象征着对童年的美好时光怀念;“我来了”还意味着作者人生路上登上山峰实现理想开阔眼界的一次经历,象征着作者的成长;“我来了”还包含着作者晚年对人生的思考和反省,象征着作者的成熟和智慧。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关于段落作用的题型之答题技巧:(一)开头段的作用:一、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二、如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三、如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四、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五、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二)结尾段的作用 ①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③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解题思路:(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3)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三)中间段的作用 :一、比较短,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二、比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三、如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作用:衬托(或烘托、铺垫)。如不一致,作用:反衬。(四)修辞类:针对修辞手法的命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明确其用的修辞手法,并根据要求回答它的作用。一般说来,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五)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插入传说、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 那么,插入部分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 • 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 。(六)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 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 • 此外,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 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七)、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三是引出话题的作用。 四是照应开头或结尾,或与之对比。五是表达主旨,深化主题。该题中考核的是第二段,结构上引起下文,与下文照应。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如该题中画线句①。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作用:综述: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烘托人物心情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7深化作品主题8象征暗示。如该题中画线句②考核“自然环境”凸显人物心理。
  (3)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鲜明,即使是写人类的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作者也往往只抓住人物一个方面的情况加以表现,以此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也可以是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散文通常以精当的描写、简洁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答题时,应先从文章中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语句,然后将这些语句适当归类,看哪几句集中表现了某一个方面的性格,然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就可以了。须要注意的是,分析时应结合文本展开具体分析,不能笼统空泛,主观臆测,不能过分拔高人物的形象,应该紧密结合文章内容、文章要表现的主旨和抒发的情感。该题中考核人物心态变化。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散文中引用人物的故事的作用。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歌德的故事” 表达了“我”对自己曾经年少轻狂行为的反思。故事的引用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散文中常常运用丰富的联想,引经据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分析散文中这些引用材料的作用也成了常见的题型。散文中引用的常见效果: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该题中考核的“歌德的故事”——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5)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标题的内涵。该文标题为“我来了”,分别出现在段落中的第七、第八、第九段。从该三段中的“我来了”都体现出不同的内涵。第七段中是我终于登上了铜鼓帐,一种满足与骄傲;第八段中,原文“过了知天命的年龄,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无数的高山,我扪心自问,你什么时候真正攀上去了”可以体现人物的成长;第九段中“有时真想回去,重新登上铜鼓帐”,体现人物的思考与反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散文作品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因为散文篇幅短小,内容精炼,语言典雅,韵味无穷,其标题内涵一般比较丰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无论是品读散文还是写作散文,都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那么,散文标题在文章中有何作用,以及如何把握散文标题解答试题呢?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4.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如该题中“我来了”——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我来了》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散文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