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苏省溧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苏省溧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梵高远离了传统审美的 ,以空阔的气势和才力俯瞰当代、睥睨千秋,从而一扫艺术界的平庸 和乡愿惰性。他有着崭新的、 的、前所未有的艺术感觉,有着颤栗着的、流动着的、闪耀着的绚烂光彩。
  A.藩篱 单薄 振聋发聩
  B.藩篱 浅薄 惊世骇俗
  C,范畴 单薄 惊世骇俗
  D.范畴 浅薄 振聋发聩
  2.下列诗句涉及年龄的文雅说法,其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弱冠,是指男子20岁)(左思《咏史》)
  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是指女子13虽)(《诗经·氓》)
  C.女年甫及笄,袅袅有容色。(及笄,是指女子15岁)(和邦额《夜谭随录》)
  D.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期颐,是指100岁)(陆游《老甚自咏》)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造物主的微妙工夫! 。,
  (1)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
  (2)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
  (3)阴阳潜移,春秋代序
  (4)物类的衰荣生杀
  (5)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6)无不暗合于这法则
  A.(3)(4)(6)(2)(5)(1)
  B.(1)(3)(2)(4)(6)(5)
  C.(3)(6)(1)(4)(2)(5)
  D.(1)(5)(2)(4)(3)(6)
  4.下列各句加点处修辞手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C.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D.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5.对下面图表内容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B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增注:2016年,该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A.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B.该省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幅。
  C.该省城乡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率高于低收入群体。
  D.该省地区之间的收入增长率呈正态分布。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柳宗元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至公府 辟:征召。
  B.公变名氏以之 绐:欺骗。
  C.以为才堪寇 攘:铲除
  D.禄之厚,布于宗姻 秩:官品。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
  B.柳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依无靠的人,消除百姓痛苦。
  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公带着全家藏匿进终南山,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
  D.柳公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5分)
  (2)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5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注】许浑,晚唐诗人,江苏丹阳人。
  10.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1)故曰: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 ,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5)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一小时的故事凯特•肖班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13.小说以“一小时的故事”为题的妙处?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14.请简要分析小说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15.围绕丈夫的死和生,马拉德夫人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江苏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