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山东省泰安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泰安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阴阳险易,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样,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办,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
  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以待之。”
  武侯问曰:“凡畜卒车骑,岂有方乎?”
  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节选自《吴子·治兵》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刍以时,则马轻车  秣:喂养
  B.锋锐甲坚,则人战  轻:轻视
  C.乡里相,什伍相保  比:编排
  D.无当天灶,无龙头  当: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兵何为胜?                B.居有礼,动则有威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C.适水草                 D.凡马不伤末,必伤于始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耕者皆欲耕王之野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B.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C.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D.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与武侯谈论征战之道,吴起认为进军之道要懂得进有重赏,退有重罚,且赏罚  必信,这是军队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B.吴起认为军队上下应同甘共苦,团结一心才能够形成合力;武侯深表赞同,并认为  只有上下一心的军队,才能称作父子兵。
  C.训练部队作战的法则是根据士兵自身的不同条件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赋予他  们不同的职责,且要号令严整,令行禁止。
  D.本文通过武侯与吴起的问答,阐释了军队进军之道、取胜之道、教战之道、进止之道  及蓄马之道,体现了吴起卓越的军事才干。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以待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1)首句中“更深”二字在诗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
  (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孔子语录》中强调要向贤者学习,看到不好的现象应该自我对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善用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________,非无圣主;________,岂乏明时?四个典故连用,隐喻作者命运坎坷,虽心怀愤懑之情,却含而不露。
  (3)苏轼在《定风波》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借此表现不惧风雨,悠然前行的情态。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合理。每处分别不超过10字和20字。
  海绵,能吸附水,而不滞水。“海绵体”,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道路透水铺装等城市配套设施。城市需要“海绵体”:下大雨时就吸水,防止出现城市内涝,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吐出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 ① ,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② 。
  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80字。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莱萸节①。茱萸入药②,可用它③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④逐风邪的作用,且能消积食,⑤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⑥逢凶之日,常有灾难;⑦所以这天人们喜欢佩戴莱萸以辟邪求吉⑧。⑨茱萸因此⑩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一处应该删去,序号是____。
  (2)画线的句子有一处有语病,序号是_____。
  (3)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____和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孤 儿刘斌立①秦浩又查看了一下打包的行李,确定无误了才去厨房。
  ②他妻子4点就起来煮了红薯粥,他看了看那半锅粥,舀了一碗,又倒进锅里一小半。妻子并没有注意到,但仍旧习惯性地提醒他“早饭要吃饱”。
  ③秦浩进屋子只看了一眼孩子,没敢亲她。小家伙睡得浅,弄醒了,知道爸爸要走,必然哭天喊地。一个大背包上了肩,手里还有一个灰突突的大尼龙面料的行李包,秦浩看着妻子,没有再说话,只是下巴抬了抬。妻子知道其中的含义“我走了,家里靠你了!”
  ④这是秦浩每年里都要经历的分离,可能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走下楼,秦浩就看见路灯底下已经有两个同伴在那儿抽烟等他了。他们手里也都有一个大大的尼龙面料的行李包,在路灯下,包上“锡山矿务局”的印字特别显眼。
  ⑤那几个字也印入了秦浩的眼睛,他手里也有一个。“锡山矿务局”那几个字在他心里狠狠地戳了一下。
  ⑥曾经锡山矿务局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单位,不管工资、福利,甚至秦浩背后的那片家属楼,都曾经是这个城市最让人羡慕的。他们手里这个大行李包,就是某年单位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时,每个员工发的福利。而如今,秦浩还得用这个包装起自己的衣衫琐碎,出去打工。
  ⑦三个人相互看了看,点了点头,一起朝矿区大门而去。黑黢黢的矿区内,似乎空无一人。路灯已没几盏好的。三个人抽着烟,倒是烟头一亮一亮的,显出了几分活力。大门口的铁门虚关着,他们发现那儿还站着一个人。
  ⑧“广路,你怎么又来了?”秦浩先发问。
  ⑨卫广路把烟头掐了,狠狠用脚踩着,边碾脚边说:“我把娃娃交给我妹妹了,这儿不可能找到工作,我必须出去打工。”
  ⑩“你走了,你娃儿不是成孤儿了,要不得哦。”另一个声音说。
  秦浩赶紧用手止住那人,但是昏暗的灯光中,已看见广路眼神瞬间黯然了。
  “算了算了,走,挣到钱再打算。”一只胳膊拉起广路。
  秦浩看了一眼大伙儿,边走边说:“也好,又是我们四个一起,互相有个照顾。”
  卫广路和秦浩他们一起在外面打工两年了,可是在家的妻子一直到肝部疼痛到无法忍受才去医院,确诊是肝癌晚期,广路赶回家不到三天,妻子就去世了。这个矿区里,很多职工都死于这个疾病。大家其实都知道,有些工种因为当年缺少劳动保护,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侵害。本来有一年大家还准备上访争取一些基本权利,但是就在那年,矿区停产了,接着被宣布为资源枯竭。
  秦浩他们坐上了早班长途车,他们接下来的两天都会在路上。长途车要走4个小时,把他们带到省城,他们要换火车北上17个小时,到达北方的一个省会城市。
  秦浩是第一批走出去的锡山矿务局的工人。他当年是负责矿区锅炉班的班长,锅炉班负责整个矿区的热水供应,三班倒24小时从不停歇。当年矿场停业,秦浩整整一年都无法在这个城市找到工作。矿场倒了,几万员工和十几万的家属顿时都没有了生计。而这个大山里的小城市,哪里能够承载得了这个负担呢?
  秦浩北上之路,经历了三个城市,最终找到了现在的工作,为一个小区的供暖站负责整个冬季烧锅炉。他站稳脚跟后,陆续把自己锅炉班的一帮弟兄都介绍了过来。工作从每年的深秋囤煤开始干起,到次年春天的3月停止。每个冬天,秦浩能挣到一份相当辛苦但至少能让家人温饱一年的收入。而家乡那个城市对他来说,就是个永远想念,但没有希望的地方。
  长途车上,司机开了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间新闻已经开始播音了。
  第一个让秦浩他们打开话匣子的话题是,播音员说为了响应中央关于节能的号召,今年北方城市普遍延后了开始供暖的时间,同时供暖的温度会下降。节能意味着烧炉工工作量减小,虽然只是延后三天,但是秦浩他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今年能拿到手的收入一定会减少了。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但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明年春天烧锅炉的工作一结束,必须得留在当地再找找工作,争取多挣点钱再回家。
  秦浩没有参与讨论,因为他又听到另外一则新闻。播音员正在念着一串城市的名字,那是国家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性城市”名单。秦浩听到了熟悉的那个名字。
  长途车已经盘山走了一段,秦浩回过身去,从车窗回望着已经在大山深处的城市。清晨,那些星罗棋布的灯火,只是那个城市里还没有断息的活力。只是离世界越远,就越像一个孤儿,即将被永远地遗忘在大山里了。(有删改)
  19.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锡山矿务局”那几个字在他心里狠狠地戳了一下。
  (2)卫广路把烟头掐了,狠狠用脚踩着,边碾脚边说:“我把娃娃交给我妹妹了,这儿不可能找到工作,我必须出去打工。”
  20.请简要分析小说第⑦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21.小说在刻画秦浩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22.结合全文,谈谈本文以“孤儿”为题目的好处。(6分)

上一页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山东期中期末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