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山东省泰安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泰安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那个时候,我混沌无知,尚不谙世事,但每一个毛孔都(飞扬/激扬)着快乐。那条河,叫桃源河,距我家不远。其曲折宽阔,水清透底,经年不息,从大山中蜿蜒而来。河的拐弯处,是河湾,河湾成了水潭。______,几乎看不出它的流动。奔向水潭的水,哗哗地流淌,到了水潭,便无声地静默,宛若一个人的静思,待出了水潭,又是哗哗地流淌,(卷/涌)起雪白的浪花,奔向远方。
  正是盛夏,我们奔向河水,游泳,捉鱼,逮虾。我们比赛潜水时间的长短,_____。有时站在水里,让成群的小鱼贴着皮肤拱来拱去,享受那麻酥酥的柔软感觉;有时,我们爬上高高的崖石,表演跳水,跳水也只能像木桩一样笔直落入水中,笨拙可笑。
  青山、绿竹、山柳、草滩、怪石,一簇簇、一片片的,错落有致,漫布两岸,溶入水声、鸟鸣、牛哞……蓝天下,青山怀抱中,声色辉映,(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清神悦耳。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蜿蜒 混沌无知                B.笨拙              麻酥酥
  C.漫布 错落有致                D.溶入              一簇簇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飞扬       卷  心旷神怡  B.飞扬       涌       赏心悦目
  C.激扬       涌  赏心悦目  D.激扬       卷       心旷神怡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潭像一口硕大的水塘,深且静/在水里,能看清水底五彩斑斓的石头、水草和游鱼
  B.一口硕大的水潭像水塘,深且静/在水里,水底五彩斑斓的石头、水草和游鱼能看清
  C.一口硕大的水潭像水塘,深且静/在水里,能看清水底五彩斑斓的石头、水草和游鱼
  D.水潭像一口硕大的水塘,深且静/在水里,水底五彩斑斓的石头、水草和游鱼能看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的当下,卫浴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B.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忘记了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C.她一登场就成了焦点,她那卓尔不群的性格,完全不同于任何一种类型,如同天地精华滋养的仙界奇葩一样,放在哪里都与尘世格格不入。
  D.今日受阅步伐雄,明日沙场建奇功。这一群活灵活现的将军领队,必将带出一支支能打胜仗的雄师劲旅,昂首阔步踏上强军征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陆续出台了降准降息、减  税降费和稳定市场等,效应不断显现。
  B.中信证券表示,公司有几名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有关问  题,他们的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之中,公司将予以积极配合。
  C.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7万公里,动车组列车运营数量达1800  组,每年发送旅客9.1亿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D.哲学家为何离开学术界?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造成哲学家受到伤害,  一方面则是学术界存在的种种弊端令哲学家心灰意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社会向来以幅员广大、民风殊异为其核心特征。差异的民风营造出差异的地方秩序进而形成了各地特殊的社会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体系又被称为“乡规民约”。这不是指国家法体系意义上的正式的法律制度,而是在地方上极为有效的规条以及数代沿袭下来的习惯。这些规条和习惯在一个地方不仅有效而且起着跟法律一样的约束人的行为的作用。
  乡规民约在中国历史悠久。据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周代就有邦国之内的州长、党正、族师以及属地里的人民一起听人诵读邦法的记载,不过真正地成为地方制度要从北宋写作《吕氏乡约》的蓝田四吕兄弟开始算起。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崩溃,乡规民约曾经一度中兴,上下达成倡导“乡约”的共识。到了民国时期。由于严重的农村危机,里甲制度曾经再度复兴,伴之而出现的就是以地方自治为目标的各个层次的乡规民约得到蓬勃发展。究其本意,“乡约”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乡村城防的民众,以美俗息讼、安里弭盗为宗旨,或为了抗敌御侮、保耕护林、应付差徭等而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二是指建立在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基础上的,伴有一套较完整的体制,以口头规劝、立誓和乡评载之簿册的形式,对本乡本坊的民众进行彰善、纠恶的自治组织,这也是乡约的实质。
  乡约根本上是一套道德教化的仪式,它之所以有效率,在于其相信人性根基于善,凡违背社会常规的行为都可以经过乡约的宣讲而得到纠正。
  实质上,乡规民约是具有跟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有着异曲同工作用的社会约制机制,只是其管辖的范围有限,仅限于乡里的范围。但正是由于其地域范围的有限性,使得其效率在当地特别的明显。不过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乡规民约的地方性特质,其效率是建立在自发性的基础之上的,离开这一点而越俎代庖地外加一种“乡规民约”,如今天许多地方写在乡村告示牌上的那些命令式的“乡规民约”,其对于村民的约束力几乎为零。这同时也提醒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他们应该真正地从尊重当地人自发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这样的高度来重新理解作为建构新乡村法制秩序的乡规民约。因为,确实不能否认,乡约制度乃是长期发展起来的用以教化、组织以及鼓励人们相互和谐地生活的、老百姓自己认可和接受下来的行为规则。
  这种乡规民约能够持久地起作用是与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密不可分的,这种结构就是已故的费孝通教授所总结出来的“由上而下”以及“由下而上”的两股轨道,对于前者我们强调过了头,而对于后者又无人问津,近乎凋敝了。但是乡规民约能够发生作用的土壤恰恰就在这“由下而上”的轨道里,这一轨道能够真正地起作用是因为那里的秩序是自发生长出来的。 
  (选自赵旭东《乡规民约与新乡村建设》,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差异的民风营造出差异的地方秩序,进而形成了各地特殊的社会规范体系  即乡规民约。
  B.乡规民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乡约根本上是一套道德教化的仪式,它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C.乡规民约是具有与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有着异曲同工作用的社会约制机制,只是其  管辖的范围有限。
  D.乡规民约具有地方性特质,它起作用的基础是自发建立的社会秩序,这对新乡村建  设有重要启示。
  7.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属于“乡规民约”的一项是
  A.某村经商议出台了《红白喜事办理办法》,规定凡本村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皆由  村里集体操办宴请亲朋,不许大吃大喝,不许攀比、浪费。
  B.某村村委会的墙壁上,醒目地写着“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幅标语。
  C.某村亭内保留着两块乾隆年间的禁约碑,其中一块禁约碑刻有关于大米买卖使用椰  筒作为量具以及操作规范的规定,要求做买卖要童叟无欺。
  D.四川隆昌县有着“川南民风民俗的活化石”美誉的“鬼市”延续至今,它遵循着颇具  地方特色的“夜半相聚、鸡鸣则散”的市场规矩。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周代就有邦国之内的州长、党正、族师以及属地里的人民一起听人诵读邦法的记载,  但此时尚未形成真正的乡规民约。
  B.“乡约”一词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本乡自发订立、共同遵守的规约,第二层含义是指对  本乡本坊的民众进行彰善、纠恶的自治组织。
  C.乡规民约有效率的原因在于其相信人性根基于善,实际的情形是通过乡约的宣讲,  那些违背社会常规的行为都能够得到纠正。
  D.乡规民约持久发生作用的土壤是在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中“由下而上”的轨道里,而  现在人们对这一轨道却极不重视。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山东期中期末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