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全卷浏览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缥缃(piāo) 谛听 (dí) 脚镣(liào ) 燕侣莺俦(chóu)
  B、揩干(kāi) 藩属(fān ) 脑髓(suǐ) 繁文缛节(rǔ)
  C、呜咽(yè) 揣测(chuǎi ) 淬火(cuì ) 休戚相关(qì)
  D、孱头(càn) 蹩进(bié ) 专横(hèng )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罪愆 蟊贼 淆乱 长弘化碧
  B、惋惜 弥补 篆文 运筹帷幄
  C、决择 忤逆 国粹 敝帚自珍
  D、遑论 通碟 奢靡 眼花缭乱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被宣布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后,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 ,不再上诉。
  ②目前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 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
  ③《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了夫妻有互相 的义务。
  A. 服法 审定 扶养 B. 伏法 审定 抚养
  C. 伏法 审订 扶养 D. 服法 审订 抚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4年5月1日,波兰加入欧盟10周年。尽管波兰经济长期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被视为东欧的一颗明星,但是欧盟的资助并没能够填补波兰和其西部邻国德国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
  B. 由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没有专门进行说话训练的课程,使得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合理、幽默地表达思想,而是“只会讲官话套话,其实是在重复着废话”。
  C. 由方方同名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万箭穿心》,以“零差评”的超好口碑,征服了众多名人和观众,入围东京电影节等多项大奖。
  D. 天文学家认为,彗星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组成,由于它们自身温度极低并置身于“ 天寒地冻”的宇宙空间,因此自太阳系诞生以来,彗星成分几乎不变,对它们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的诸多奥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梧桐雨》。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千古第一才女”,婉约派词宗。写词形式上善用白描,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是《漱玉词》。
  C、哈姆雷特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因此,《哈姆雷特》这出戏剧是一个时代悲剧。
  D、《雷雨》中有这么一节“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愤恨、失望的心情。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利尽苍生是语文邹立志 语言能力是人的智能结构中最基本的能力,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其语言能力都是延至终身的。它“人人具足”,但并非“个个圆成”。人在社会生存中所需要的智商和情商都在语言能力中得到体现,它们分别与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相关,这两种能力甚至决定人生的成败,如何用智慧点亮语言,如何用语言启发智慧,体现了一个人的智商;在通晓各种情境要求的基础上,如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情商高下。语言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生存技能,而是经由语言展现出来的关乎真善美的整体人文素质。
  语言是思维的边界,母语是思维存在的家园,千百年来的中国经验形成和发展了汉语,汉语又反过来巩固和丰富了中国经验。如果在语言关键期之后存身于另一种语言,其思维边界的潜能可能被大大压抑,我们疲于应付简单苍白的日常表达。只有那种可以高度自如使用的、口脑合一的母语能最大限度地让我们潜入语言的深水区,去烛照心灵世界的幽微之处。
  母语能力虽然与生俱来,但要想达到用语言“自由发表思想”之境界,还要使此思想能为众人所接受,就需要修炼内功。“得体、有效”是母语能力的最高标准,而要达到这样的高标准,首先必须“取法乎上”。如何成为一个理想读者,学习历史上如何用经典的汉语来表达中国经验,这便是语感的培养。
  语言能力主要以语感的方式形成和发挥,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育中主要通过文选式的安排来体现,文选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高难度的浩繁工程。进入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选文,形成了国人最初的文化共识背景,甚至沉淀为全民无意识,它们应该是从通读一个作家的全集中真正精选出来的,是经得起教学参考书和考试反复琢磨和咀嚼的文章,是会在日后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相关作品的欲望的文章。这样的选文需要具备三个特征:1.语言艺术上的经典性。2.文化品位上的经典性。3.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阅读水平。
  语感积累历来被看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自动过程,但自从现代语言学意识在中国出现,如此效率不高的自动积累已经不再被视为当然。面对作为一种无意识心理感觉的语感,我们又如何以语理深求其语感呢?我们认为,无意识语感的养成跟有意识的语理分析是分不开的,好的语理分析有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感训练效果。
  语感和语理二者是对立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语文教育应该是“语感基础→语理跟进→深化的语感→深化的语理→更理想的语感……”循序渐进式上升的过程。没有前期一定的语感积累,纯粹的语理分析反而容易束手束脚,起干扰作用;没有适时的语理介入,语文教学只会“以己之昏昏”,难以“使人之昭昭”。
  学生有了一定的语理知识和良好的语感之后,剩下的便是以“渔”求“鱼”,扩大阅读量,深化语言理解和表达的问题了。此时,便不应再停留于单篇选文的阅读上。国民的语文教育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基本完成,大学语文的定位应该是精进的、个性化选择的,教师可开列系列必读或选读书目,或开设相关书的导读课,以满足大学生在母语精进上的需要。
  语文教育任重道远,它的重要性不只是体现在高考加分的功利性追求上,而应真正使“利尽苍生是语文”,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善于传播中国好声音,讲述中国好故事。
  (《光明日报》2014年11月4日)
  6. 下列关于“语言能力”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人的智能结构中,语言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在人的职业生涯中终身发挥作用。
  B. 不能把语言能力仅看成是一种普通的生存技能,它关乎真善美,体现着整体人文素质。
  C. 语言能力包含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这两种能力分别与人的智商、情商相关。
  D. 语感是语言能力形成和发挥的主要方式。
  7. 下列对“语感”与“语理”二者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感和语理二者是对立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
  B. 语感的养成离不开语理分析,好的语理分析能使语感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C. 语理分析以语感积累为基础。没有一定的语感积累,纯粹的语理分析会干扰语文教学。
  D. 语文教学如果没有适时的语理介入,只会“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
  8.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通晓各种情境要求的基础上,如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智商的高下。
  B. 文章只要兼具语言艺术、文化品位上的经典性, 又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可以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C. 中小学语文教育主要通过文选式的安排来展开,大学语文教育则不应再停留于单篇选文的阅读上。
  D. “利尽苍生是语文”,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于,不仅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利,更让普通中国人掌握讲好故事的本领。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湖北期中期末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