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白雪楼》(李攀龙)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白雪楼》(李攀龙)鉴赏试题及答案

上传:2024-04-23 浏览:115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楼李攀龙①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摇落酒杯。【注】①李攀龙(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楼”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长白山:地处山东邹平南,章丘与淄博市之间,因山中常年云气缭绕而得名。③懒慢:懒惰散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做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伏枕四望,林间一片细雨空蒙,顿觉精神大作,于是决定登台览胜,不仅交代了写作的相关背景,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炼字精妙,“抱”与“邀”运用比拟手法,展现了眼前水山相依、日影返照的美丽风光,语言灵动传神,画面富有生气。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颈联诗人以魏晋名士嵇康、陶渊明作比,点出自己与他们二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精神气质和人生选择,委婉表达了其独特的志趣和追求。
  D.本诗选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长白山”极具画面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审美体验。
  16.清代学者钱谦益《虞山诗约序》云:“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蓄积于内。”你觉得本诗蓄积着哪些“深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15.B
  16.①对高洁雅正志向的坚守。诗题用宋玉对楚王问时讲述的“阳春白雪”故事展现了作者曲高和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②对山林美丽风光的喜爱。颔联将“大清河”“长白山”拟人化,“抱”“邀”二字传神而富有情谊, 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佳山秀水的依恋之情。
  ③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颈联用嵇康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自己仰慕前代名士、 渴望归隐林泉的人生追求。
  ④对功名富贵的释然。尾联“浮云”暗用《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典,“片影瓢摇落酒杯”似要将功名富贵这些“浮云”都消融于酒中,笑醉当下,忘怀得失。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细雨空蒙”有误,原文“积雨开”是雨停了的意思;
  C.“完全相同”错误,上联“无那嵇生成懒慢”说他没有嵇康“懒慢”的性格特点;
  D.“雄浑、壮阔”概括不当。选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长白山”等意象,营造出开阔苍茫的意境。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注释说“白雪楼”系诗人隐居时所筑别业,取“阳春白雪”之意命名的。此诗名曰《白雪楼》,
  用宋玉对楚王问时讲述的“阳春白雪”故事展现了作者曲高和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表明了诗人对高洁雅正志向的坚守。
  首联首句诗人用“空林”“积雨”等意象,渲染雨天的空蒙色调和气氛。
  颔联,诗人将“大清河”“长白山”拟人化,一个“抱”字,凝练描绘大清河环绕孤城而流转,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孤城在大清河拥抱之下,更加妩媚动人;一“邀”字,言长白山的夕阳余晖,为长白山主动邀请,从而使画面有了一层暖意,营造出一种开阔苍茫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佳山秀水的喜爱和依恋之情。
  颈联,诗人借嵇康拒仕、陶潜归隐的历史典故,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自己仰慕前代名士、渴望归隐林泉的人生追求。
  尾联,“片影瓢摇落酒杯”意为:似要将功名富贵这些“浮云”都消融于酒中,笑醉当下,忘怀得失。“浮云”一词暗用《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典,诗人以物自喻,用“浮云”与“酒杯”作比,言静观所得,喻逍遥不羁,寄托出诗人放达超脱、旷达悠闲的心境。
  总之,全诗以拟人手法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功名富贵的释然,对得失忘怀的超然淡泊的心态。

  《白雪楼》(李攀龙)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指导

更多诗歌鉴赏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诗歌鉴赏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