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多景楼》(汪元量)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多景楼》(汪元量)鉴赏试题及答案

上传:2023-12-16 浏览:268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多景楼汪元量①多景楼中昼掩扉,画梁不敢住乌衣。禅房花木兵烧杀,佛寺干戈僧怕归。山雨欲来淮树立,潮风初起海云飞。酒尊未尽登舟急,更过金焦看落晖。[注]①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宋末元初诗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日掩门,诗人眼中的多景楼再无昔日光彩。因为战乱,人们纷纷逃难。首联中的“画梁”“乌衣”均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B. 元军南侵,大肆烧杀掳掠,连作为佛门静修之地的寺庙禅院都不能幸免。“僧怕归”就是对这一场景进行的直接而细致的描绘。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 “山雨欲来”“潮风初起”,自然界的风云变幻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惊魂甫定,战乱又起,仓促间诗人只得登船逃离。
  D. 国土沦丧,战火纷飞,诗人心中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回头看落日余晖,那既是王朝衰亡的写照,又是诗人内心悲痛之情的映射。
  15. 李钰在《湖山类稿跋》中评价说:“开元、天宝之事,纪于草堂,后人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试分析这一观点在本诗中的具体体现。

试题答案:

【答案】14. B
  15. ①体现在诗歌内容上,本诗如实记录了元军南侵时烧杀掳掠的悲惨景象以及人们流离失所躲避战乱的社会现实,具有史实价值。
  ②体现在诗歌意义上,本诗深刻反映了王朝更迭时的战乱带给普通百姓的深重灾难,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普遍的社会意义。
  ③体现在诗歌的思想情感上,本诗中诗人将个人的人生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融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能够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僧怕归’就是对这一场景进行的直接而细致的描绘”表述错误。僧人都怕再回到寺庙,这是对元军暴行的间接描写。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这一观点”是指李钰所说“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
  ①体现在诗歌内容上,本诗“多景楼中昼掩扉,画梁不敢住乌衣”以楼中昼掩扉、画梁不敢住乌衣为开篇,揭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禅房花木兵烧杀,佛寺干戈僧怕归”写禅房花木兵烧杀、佛寺干戈僧怕归,表达了战乱的残酷和僧尼逃离家园的无奈,展现了动荡时代的苦难。这些都如实记录了元军南侵时烧杀掳掠的悲惨景象以及人们流离失所躲避战乱的社会现实,具有史实价值。
  ②体现在诗歌意义上,本诗“山雨欲来”“潮风初起”描绘的是大雨来临前乌云翻滚的自然景象,又暗示了因为战乱引发的社会动荡。“酒尊未尽登舟急”,足以表明诗人为避战乱急忙登船离开的仓促,深刻反映了王朝更迭时的战乱带给普通百姓的深重灾难,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普遍的社会意义。
  ③体现在诗歌的思想情感上,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展示了时代的动荡和人们的无奈,“酒尊未尽登舟急,更过金焦看落晖”描绘了作者匆忙离开多景楼的场景。这种离去的匆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无奈,诗人将个人的人生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融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词具有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考,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和共鸣。

  《多景楼》(汪元量)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指导

更多诗歌鉴赏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诗歌鉴赏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