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纸上的竹》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纸上的竹》阅读题及答案

上传:2014-07-19 浏览:2585 

试题内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纸上的竹吕峰古之文人雅士与气节之士,大抵都爱竹,所谓“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正是这种心态的写照。在我看来,竹生长于山野之间,挺拔苍翠,自有一种洒脱俊朗之姿与清冷之气。节象征节操,中空则虚怀若谷,正因如此,几千年来,竹子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所以我不仅爱山野之竹,亦爱纸上之竹。
  画墨竹起于唐代,据说吴道子、王右丞都是此中妙手,但未见他们流传的作品。宋代最有名的要数文与可,苏轼曾对他称赞备至,在《文与可画埙当谷偃竹记》中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付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为文与可所画的偃竹题了此文,千百年来引用者甚多。所谓胸有成竹方能画竹,无疑是一种行家的见识。
  其实苏轼也是极擅画竹。他画的竹子,个性十分强烈,有着浓厚的禅味与浑然天成的真趣,所谓“东坡竹之庄子”、“妙而不真”,即只求神韵,不必求其形似。米芾曾在《画史》中记载苏轼画竹的情形,说:“子瞻做墨竹,从地一直起自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可见苏轼的艺术观与他的文学观是一致的,那就是崇尚“行云流水”式的自然之道。元代有赵孟頫、李息斋、吴仲圭诸人,都以画竹出名,但以吴镇的竹子画得最好,能穷极变化、神形兼具,能和文与可相媲美。明代的马守真、清代的郑板桥,都是画竹圣手。尤其是郑板桥的墨竹,风骨神采,写画描摹,古今无出其右者。
  郑板桥一生最喜欢画兰草与竹,兰为花中君子,竹为气节象征,这里面自然寄寓着他愤世嫉俗的孤标傲岸的情怀。他的兰草有书法味,他的竹子有超逸气,瘦劲凄寒、叶如刀戟。一幅墨竹,间以怪石幽兰,在风中挺立,铁划银钩,迥然写出人性的倔傲出尘。
  曾在一家博物馆见过他的一幅墨竹图,三两竿瘦竹崛立风中,枝叶如戟,似闻啸叫之声,竹根深深扎进石隙中去,万物凄迷,唯竹挺然,不曲不弯,仿佛是郑板桥灵魂的独语。郑板桥以竹写自己的心境,写自己的人格,竹子是他内心世界的观照物,仿佛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及“衙斋卧听萧萧竹,犹是民间疾苦声”的写照。他曾在自己画的一幅墨竹上题诗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櫜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醉里挑灯看剑固然悲壮,而于浊世中持一份清正尤其不易。
  郑板桥画的竹,其中滋味世上能有几人真领会的?后世冒先生之名的墨竹赝品遍及海内,虽能形似,神韵气概却全无,行家一看便知。因为没有那种深邃的对世情的洞察与孤标傲岸的精神,即使画出了竹子的形态,也一定画不出其品格与风神。所以这世上会画竹的甚多,而只有郑板桥的竹子能够瘦劲地立于岁月的风中,可见画品即人品。纸上的竹,其实来自于人的心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09月21日,第16版)
  5.下列对于“纸上的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纸上的竹”即用墨画在纸上的竹子,是画幅上竹的艺术形象,相传唐吴道子是墨竹画的高手。
  B.“纸上的竹”的形成过程是“实有之竹”到“眼中之竹”,“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最后“胸中之竹”再到“实有之竹”。
  C.“纸上的竹”是“生长于山野之间,挺拔苍翠,自有一种洒脱俊朗之姿与清冷之气”的“竹”。
  D.“纸上的竹”是画竹者的精神和品格的外在表现形式,它能反映画竹者人品的高下。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板桥之竹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他的一幅墨竹,间以怪石幽兰,在风中挺立,能鲜明地传达出人性的倔傲出尘。
  B.“街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者由萧萧飘动的竹叶联想到民间的疾苦,说明作者具有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C.郑板桥的墨竹,无论风骨神采,还是写画描摹,都要高出宋代的文与可、苏轼,元代的吴镇,明代的马守真。
  D.苏轼画竹只求神韵,认识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鹊落,少纵则逝矣。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之物的竹子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所谓“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反映了人们对它特有的喜爱之意。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B.兰为花中君子,竹为气节象征。郑板桥的兰草有书法味,竹子有超逸气,瘦劲凄寒、叶如刀戟。这里面自然寄寓着他愤世嫉俗的情怀。
  C.米莆评价苏轼画竹崇尚“行云流水”式的自然之道。认为他画的竹子,个性十分强烈,有着浓厚的禅味与浑然天成的真趣。
  D.后世的冒牌先生们由于没有郑板桥的人格和心境,即使画出了竹子的形态,也一定画不出其品格与风神。

试题答案:

5.B(应是“胸中之竹”再到“纸上的竹”。)
  6.D(选项后文是苏轼评价文与可的话,而非自评。)
  7.C(米芾的《画史》只说出苏轼画竹崇尚“行云流水”之道。)

  《纸上的竹》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社会科学类阅读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