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安徽省屯溪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安徽省屯溪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月夜江行权德舆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8.诗歌的首联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4分)
  9.诗人炼字匠心独运,准确传神。试分析“寂寥寒江深”一句中“深”字的独特内涵。(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
  ①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②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 。 (白居易《琵琶行》)
  ④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⑥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⑦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儿行千里前年,我置了新居,那套旧房闲下来,便将父母接到城里住,三天两头可以去看看,这样而老满足得不得了。深秋的一天,我去看母亲,出来的时候穿鞋,发现皮鞋里放了崭新的鞋垫,浅蓝的底色,还印着橘黄色的花纹,很好看。我知道是母亲放的,抬眼望门外木瘦草枯的园子,才确信已经秋凉了。周末再去,出门时发现鞋垫换成了青莲色的,先前那双母亲取去换洗了。
  也许目不识丁的母亲凭女人天性的悲悯就知道,儿子从母亲身上下来,注定要行千里。天下母亲都知道这个理,生命中割不断的牵挂一生都拴在心尖上。儿子的小脚丫逐渐长成大脚板,迟早得走四方,而且免不了有坎坷与磕绊,鞋子得坚实些,母亲就在鞋上下工夫。
  母亲年幼生活在豪绅之家,解放后因家世缘故竟连学堂门都没迈过,可苦难的磨练使母亲拥有了一双勤劳的纤手。我儿时由外婆带着,祖孙的鞋都是由母亲亲手做。母亲做鞋都在冬季农闲时,秋收后霜还没有降下来就开始做准备,趁阳光好,剪开不穿的旧衣裳,熬一盆糨糊,一层层胶合晒干,用作鞋底芯。接着就是纳鞋底,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因为老小一大拨人来年冷暖两季的鞋都得提前完工。所以年前几个月除了忙家务,母亲的闲余时间都用来做鞋,常常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针纳到深夜。一只鞋底至少要分三次纳。先是纳鞋芯,是主体部分,用数层胶合的旧布钉紧。布料少了就用黄纸相间补充,反正得够近一厘米厚。鞋芯底下合一层耐磨的粗麻布之后,才用专门的大针粗线一路路纳紧。这是真功夫,是我们上一代母亲的手工“马拉松”!鞋芯上层用柔软的棉布做,只纳鞋边,中间不留线结,以免“打脚”,若是冬鞋,就在里面夹一层棉花。鞋面自然扯新布做,这样才美观体面耐穿。
  我儿时穿母亲做的鞋式样并不多,春秋是轻便的“方口鞋”,冬天是厚实的“蚌壳鞋”,这都是当时农村流行的款式。但母亲的做工精致,针脚细密匀称,鞋子送过来,左邻右舍的老婆婆大婶子都赞不绝口。
  我的脚板一轮轮加大,母亲做的鞋的功夫就越来越深。儿子要走四方,母亲就得把她绵长的牵挂密密地纳进鞋底。果然,我初中毕业就进城念师范,也算是少小离家。“儿行千里母担忧”,正应了那句古语。母亲依然是在鞋底上下功夫,一年多做两双,手工更讲究,不能让儿子在城里丢脸。母亲做的是现在市面上还流行的黑色灯心绒“松紧鞋”,精致得不得了,我读三年师范一直是穿这种布鞋。记得一个城里的女同学看了母亲做的鞋,赞叹说:“好鞋,给你妈当儿媳去。”
  以后多年住在城里,我已不再要母亲做鞋了。母亲也老了,眼睛看不清针线眼,粗笨的手扯不动那么粗的鞋底线。但母亲还在关注着儿子行千里的鞋。她以只有母爱才具备的细密心思,发现儿子的皮鞋需要温暖,便从街头的地摊上买来鞋垫,并默默地在儿子上门时按时换洗,来延续她深埋的牵挂。
  也许,时间所有拥有的东西都会随岁月淡去,唯有母爱不会,日子越深,牵挂得越紧。上个世纪末,外婆尚在人世,有一次我去探望她老人家,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掀开一层又一层衣服,从贴身褂子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发黄的小一寸黑白照,居然是我大舅的相片。大舅英年早逝,走时我才满月,三十多年来只是零星听说有关于他的事,没想到外婆一直将他贴肉揣在身边!大舅何止行千里,那是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可他走不出老母亲的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自不必说了,母亲老了,行不了多远,但终归要远行,儿愁不愁呢?寸草之心,难报三春之晖啊!
  11. 本文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深切感人。请概括作者的行文思路。(6分)
  12. 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儿子的小脚丫逐渐长成大脚板,迟早得走四方,而且免不了有坎坷与磕绊,鞋子得坚实些,母亲就在鞋上下工夫”的含义。(4分)
  13. 有人认为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有蛇足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4. 细读本文,我们会觉得有一种东西在撞击着内心,请说说这是为什么?请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究。
  (1)从感情方面:(4分)
  (2)从行文方面:(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男儿膝下有黄金”,坚强处世方显个人气节,但有时“大丈夫能屈能伸”,人生或许不能太古板,委曲求全或许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大业便是最好的明证。
  B.幸福社区的张家老俩口足智多谋,积极倡导成立邻里文化之家,定期举办社区文化艺术展,加强邻居间的才艺交流,让该社区的老人不再因子女不在身边而感到孤寂,精神生活十分充实。
  C.安徽省坚持自主科技创新,积极助推中部崛起。在高新技术参展会上,我省代表团参展项目涉及到十几个学科领域,含盖了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境保护,新能源等众多领域。
  D.看完83版《射雕英雄传》后,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在头脑中越来越鲜明:郭靖,杨康。一个生性愚钝但侠义衷肠,一个资质聪颍却认贼作父。他们选择的人生目标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一样。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救助是国家政策盲区,有限民间力量救助虽不足挂齿,有时却成贫困生救命稻草,这要求国家建立对高中贫困生的完善的救助机制。
  B.虽然考研考了第一名但他仍耿耿于怀,因为自己是名残疾考生,担心自己因身体的原因而不能被录取,学校的全体师生也为他能否被录取而牵肠挂肚。
  C.在共同参与对执意要进行核武器开发的伊朗的制裁问题上,俄罗斯的态度模糊不清,直到最后一刻才亮出底牌,这一招可谓左右逢源,取得以小博大的外交成绩。
  D.新课标的推广实施,首先要求创立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再是以往耳提面命的形式强制学,而是要求师生在平等对话的环境中共同发现探究新问题。

上一页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安徽期中期末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