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安徽省淮南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安徽省淮南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面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涛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重要源头。
  汉代诗歌,有直接从《诗经》而来的四言体,但因形式上的僵化,未能出现优秀的作品;有运用《楚辞》形式写成的“楚歌”体,亦少有创新。汉代诗歌的新成就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汉乐府继承《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多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们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五言诗的标志是“二三”节拍,较之《诗经》四言的“二二”节拍,韵律上抑扬顿挫,更为优美,表情达意也更丰富自由。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到汉末便呈现出五言诗大兴的局面。汉末出现了许多五言诗,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后人把它们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1.依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元前6世纪左右,周王朝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作诗,献诗,这些诗被编辑成了《诗》。
  B.《诗经》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 三个部分,其中“雅”又因为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西周时代的“大雅”和周王室衰微以后的“小雅”。
  C.汉代把《诗》尊为经典,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D.《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但二者的诗歌美学风格完全不同;相对于《诗经》而言,《楚辞》表现出了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2.依据文章内容和所学内容,判断下列诗句并非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3分)
  A.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B.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C.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D.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3.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高中阶段所学的《氓》及《涉江采芙蓉》在句式以及内容上有什么不同。(3分)
  答: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原山狼
  (清)赵执信

  原山有穴焉,处非极颠,与村墟密迩。而径路险僻,旧盖人所居也。溪谷阴黝,草树蒙密。顷岁,一狼据之。狼状丑且秽,其声甚怪,出入百兽,且能为人。每日暮,阴晦,则负穴而嗥,为儿啼,为嫠妇泣,为冤鬼哭,为市井喧哗,为军阵鼓吹,林壑响应,村人震悚,久而憎恶之,然莫敢犯。山中乌兽闻之,以为雄杰也,群往附焉。有黠狐者,善媚,请奉为山之王,群小成和。狼大喜,声益凶厉,间出行山下,窃鸡豚食之。与人值,亦未敢搏噬。黠狐曰:“此去城市才数里,盍往游乎?”狼意蹙缩,内自揣:吾以夜往,脱有不虞,返吾穴而据焉,若我何?至,则阑入吏舍。吏者海壖①人也,所习惟鱼鳖,见狼则大惊,为具酒脯,致礼敬。狼意得甚,恣饮啖。由是数过吏,浸不避昼日。市人或遇之,骇而走,相恐以妖,竞闭其户。士人者从墙上视之曰:“狼也!”语吏不可近。吏既不能绝狼,因不听,狼益无所惮,泽其毛衣,侈然往来。自村及城中,皆相戒,谨避之。
  有道士,抱奇术,隐深山。闻而造士人日:“何子之柔也?是将食人。今不除,子与众且不给其齿牙矣!”曰:“固知之,众不一,无有弓矢网罟,且吏昵之。”道士曰:“吏亦何利?语有之:‘野兽入室,主人将去。’既入其室矣,无已,吾助子。”乃为檄文,告诸神。其夕,大雷电夷其穴。狼适未归,归则无所据矣。狐兽尽散,狼窜于野,厌然不复能自奋。暮声凄断,但如鬼而已。村人相与谋,彼已无能为,操梃棓②,敛瓦石,将毙之。城市知而争出,道士笑之曰:“属者神殛③之也,幸其未食人,贷其命。汝曹顾欲死之,昔者奈何相戒而莫敢犯乎?汝曹之甚也。”众乃止,狼亦遁去。
  评日:狼无能为也,恐动群兽,弄吏以力成,由有所据以发其恶声也。丧其穴,败矣。地固不可以假狼哉!
  注释:①海蠕(ruán):海边。②梃棓:梃(tǐng),木棒。棓(bàng):杖,棍棒。③殛(jí):诛杀。
  4.对下列加点的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与人,亦未敢搏噬 值:相遇
  B.由是数吏,浸不避昼日 过:经过
  C.幸其未食人,其命 贷:宽恕
  D.地固不可以狼哉 假:借
  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狼状丑秽 不出,火
  B.至,阑人吏舍 于其身也,耻师焉
  C.汝曹甚也 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D.众止,狼亦遁去 尔其无忘父之志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狼形状丑陋肮脏,叫声很难听但又富于变化,能模仿很多种声音,在众多的野兽中本领极高,甚至还能化身成人。
  B.文中的官吏是海边的人,所熟悉的只有鱼鳖一类,所以他见到狼之后非常惊恐,用好吃好喝的来招待狼,对狼尊敬有加。
  C.有一个道士,怀有奇异的法术,他写檄文把原山狼的情况告诉了神。当天晚上,雷电袭击了狼的巢穴,使狼失去了住所。
  D.因为群兽的怂恿和人的恐惧,狼逞威作恶,文章借此谴责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并且点明了达种恶人的本质是虚弱的。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以夜往,脱有不虞,返吾穴而据焉,若我何?
  译:
  (2)固知之,众不一,无有弓矢网罟,且吏呢之。
  译: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安徽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