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安徽省怀远县201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一)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安徽省怀远县201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一)语文试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曹操墓“有经济”“没文化”
  庞贝

  2013年1月13日,带队考察“曹魏高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通过12位专家联合考察,从考古学上可以初步确认它就是曹操墓。
  虽然这还不算是最后的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已经足以让围绕着曹操墓进行的争论暂时画上句号。本应该单纯的考古发现,却逐渐发展成社会公共事件,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尤其受到各方质疑,其中原委值得当地政府深思:究竟是什么,使得发现曹操墓这一原本再好不过的消息,却成为舆论风暴的中心?
  近些年来,文化古迹因其对于扩大所在地区知名度上的好处,以及对于旅游收益的直接促进,而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出于这个原因,各地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甚至没有文化资源就去“制造”文化资源,以至于李白等文化名人的故里,为多个地区所激烈争抢,几乎演变为一场闹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之当地在发掘曹操墓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及时,而当地政府又急于流露出开发曹操墓这一旅游资源的意图,多种条件的结合,最终使得各方的怀疑声音空前高涨。
  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再到经营文化资源,都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种表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思路已经无法延续,而经营城市的思路在房价被过度推高的情况下,也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这就使得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陡然加重了分量。
  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只要规范进行,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化古迹的保护,肯定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在野蛮拆迁中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3年1月6日,该故居已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这种变化源于文化古迹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思路上细微转变的一种表现。
  在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但这种不够一方面体现在对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开发和经营时的牵强。也就是说,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面临被拆迁危险的同时,有些文化资源却有被过滥开发的危险。例如少林寺等文化资源绝对属于优质,但如果过于商业化,对并不适用的经济手段强行套用,比如前段时间热传的要包装上市,就极可能将其沦为赚钱机器,致使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受到严重损伤。
  这种“被经济”,其实恰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选自2013年1月16日《华商晨报》,略有改动)
  
  1.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 分)
  A.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从考古学上来看,可以确认“曹魏高陵”就是曹操墓。
  B.由于文化古迹能扩大所在地区的知名度,能直接促进旅游业提高收益,近些年来,文化古迹逐渐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
  C.经营文化资源同经营企业和城市一样,是地方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主动权的一种表现。
  D.在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时,地方政府只要能够遵守规范,就能做到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文化古迹的保护,从而实现双赢。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近些年来,各地对于文化资源的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甚至没有文化资源就去“制造”,李白等人的故里被多个地区所激烈争抢就是例证。
  B.改革的深入,使得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思路已经无法延续,而在房价被过度推高的情况下,经营城市的思路也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这就使得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陡然加重了分量。
  C.在开发和经营文化资源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开发和经营时的牵强,比如前段时间热传的少林寺这样的优质文化资源要包装上市,就极可能将其沦为赚钱机器。
  D.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很多文化古迹在野蛮拆迁中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这说明地方政府应该增强文化古迹保护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思路。
  3.下列对文中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虽然还不算是最后的论定,但权威专家的“初步确认”,却还是足以让围绕着曹操墓进行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B.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面临被拆迁危险的同时,文化资源却有被过滥开发的危险。
  C.由于当地在发掘曹操墓的过程中信息披露不及时,又急于流露出开发曹操墓这一旅游资源的意图,最终使得各方的怀疑声音空前高涨。
  D.少林寺等优质文化资源的过于商业化,极有可能使其沦为赚钱机器,致使其在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受到严重损伤。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节)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里中父老来劝勉。 数:屡次,多次
  B、旧制,凡讼诉不得径庭下 造:至,到
  C、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除:免去,免除
  D、拯所谓牵牛田而夺之牛 蹊:践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迁给事中,三司使 国以礼,其言不让,是以哂之
  B、父母皆老,辞不就 拯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C、第归,杀鬻之 拔剑切啖之
  D、适京师大水,拯悉毁去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包拯对父母特别孝顺。他中了进士后,朝廷任命了他官职,然而包拯为侍奉渐渐老迈的双亲,辞官不做,在家供养父母,直至父母病逝,守孝结束才在乡亲们的劝说下赴任。
  B、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为人刚直而著称。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诉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祸害百姓。
  C、包公在端州做官时,一反前任为巴结权贵多采、滥采端砚的做法,下令属下只要完成朝廷规定的端砚贡品数额就够了,表现了清廉刚烈的性格。
  D、张方平、宋祁以权谋私,包拯弹劾了他们,欧阳修用比喻的说法,对包拯嫉恶如仇、不畏权贵、严厉打击贪官污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3分)
  (2)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4分)
  (3)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安徽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