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甘肃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考前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

全卷浏览

甘肃兰州一中2013届高三考前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媒体曾报道过在我国发生的一场悲剧,一个年轻人对于他公司自助餐厅的卫生缺乏信任,于是他将抗生素添加到每一份膳食中.然而这却为他埋下了祸根。后来当这个人生病时,药物不能挽救他的性命,尸检结果揭示了原因:他的身体里充满了多种耐药菌株。
  这一案例可能是极端的,然而它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无法用常见药物遏制的细菌正在世界各地激增。2009年从接受调查医院的患者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耐受喹诺酮类的比例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比率。上海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学科主任倪语星说“公众的认知以及医生的处方习惯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中国过度的使用抗生素,并已经造成了耐药性细菌出现。”
  中国卫生部希望能够避免耐药菌株的灾难性暴发流行,已经下达指令为处方药设置了更严格的规定,目的是打击药物的过度处方,然而批评人士说不改革卫生保健系统,新的措施只能获得有限的成效。
  中国的困境部分是较早期医疗改革造成的结果.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还有政府配置的“赤脚医生”提供的医疗护理:在偏远地区有受过最低程度培训的卫生工作者负责护理患者。然而这种普遍的护理服务最终被废弃,转而代乏以自由化市场的做法.在此情况下医院需要新的收入来源。
  迅速发展的制药业获得了复苏,政府允许医院从医药销售中抽取15%的利润,医生的收入很快与销售实行挂钩,过度处方愈演愈烈.英国专家露西说“整个事情的症结实际上可归结为不正当的激励措施.”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发现利用抗生素饲养家畜可生成更大的动物,并提高利润。据估计,中国在2007年中生产的2l万吨抗生素近一半被添加到了动物饲料中。这些药物会进入到人体肠道中.在中辩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朱宝利和同事们对中国、丹麦和西班牙人的肠道细菌进行了测序。中国人拥有最高数量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朱宝利说:“一些用于动物的药物也同时被用于人类,这是耐药菌株在中国泛滥的一个隐性原因。”
  中国的问题超越了医生的办公室和餐桌。如年轻人担心自助餐厅食物的这个故事所显示出的,在中国流行抗生素就像美国流行维生素一样。直到2004年,在中国,抗生素在柜台还被合法销售,一些家庭有时会储备一堆在家里面。2010年,卫生部将医生的收入与处方药销售分离。新指令进一步将药物划分为三类,具有最高耐药率的药物只能由专家开出处方。违反者可能会丧失处方权或他们的行医执照,同时触犯规定的医院可处以罚款。但是政府却并不提供医院其他的资金来源来替代药品利润。露西说“全面改革是必要的。
  即使有进一步的改革,也仍然存在重大的障碍。在一项对中国西部贵州省的调查中,露西发现许多的医生错误地认为患者体内没有形成抗生素耐受的细菌。与此同时,药物耐受也在节节攀升。朱宝利说:“你现在拥有市场上可获得的几乎每一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
  1.下列对中国抗生素耐药菌株泛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抗生素耐药菌株泛滥指的是无法用常见药物消灭的致病菌株在中国大量存在,并且有暴发流行的隐患的现象。
  B.中国抗生素耐药菌株泛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国由“赤脚医生”提供护理的医疗制度,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认识不足等等。
  C.抗生素耐药菌株泛滥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在中国却尤为突出,这与中国的医疗卫生制度关系密切。
  D.抗生素耐药菌株在中国泛滥也有隐性原因,即添加在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使得人从动物性食物中食入了一些原本用于动物的药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倪语星和朱宝利在分析中国耐药菌泛滥形成的原因时切入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抓住了问题某一方面的关键。
  B.露西认为,中国耐药菌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制度的缺陷,改革的措施也应该从制度上入手。
  C.作者通过采搬各方面声音、记录各种实验的结果,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中国现行卫生保健系统亟待改革。
  D.虽然民众在整个过程中处于最主体的位置,受影响最大,但仅对民众普及常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生的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带来的恶果,一方面使得制药业获得了复苏,一方面也使得过度处方愈演愈烈。
  B.中国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涉及到医生、药商、家畜饲养者等多方面的利益,与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已经不仅只限在医生的办公室和一般人的餐桌范围。
  C.卫生部对医生开出具有耐药性药物处方的权限作出了严格限定,但是并没有提供医院其他的资金来源替代药品利润,全面的改革还有待时日。
  D.不仅广大民众,甚至部分医生对目前抗生素滥用的严峻情势都缺乏清醒的认识,这给抗生素滥用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障碍。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靖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古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予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日:“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①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江、淮岁,颇有盗贼 俭:歉收
  B.策请纵民贩市,官其算 责:责问
  C.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策代之 徙:调职
  D.累遣中使挟医问,赐名药 存:看望,问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凌策“强干”的一组是(3分)
  ①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②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
  ③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④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⑤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
  ⑥累遣中使挟医存问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病重,皇上准备调凌策接任,并认为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宰相王旦认为凌策一到任,洪州的事马上就能解决。
  C.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5分)
  
  (2)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5分)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甘肃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