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

全卷浏览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 (4分)
  (1)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采兮辞》)
  (4)苍山负雪,______________。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姚鼐《登泰山记》)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______________。(朱自清《荷塘月色》)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20分)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但是,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族更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育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是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 隐 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使地价狂升,尤其中国突然冒出十二亿人,很难容忍旧式宅院那样奢侈的建筑容积率。稍微明了国情的人,就不难理解高楼大厦是我们唯一现实的选择。看到某些洋人对四合院之类津津乐道,不必去过分地凑热闹。
  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们产生同样的流行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结?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同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品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17.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说明现代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两段话中各有两处错误,请将修改后的两段话写在答题卡上。(4分)
  (1)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是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技下乡”的热潮,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县“科技下乡”小分队来到桃花乡,大约半个小时左右,近千份科技信息资料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以下面句子为本体,写出一句与之句式相同并构成比喻关系的话。(2分)
  所有的努力并非都能成功,但不努力绝不可能成功。
  写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词语顺序可以不分先后,且字数在20到30字之间。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4分)
  想象 雾 倾听
  (1) 表现“欢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忧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答。(5分)
  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彼此息息相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 )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1)将下面四个语句按恰当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前后照应和衔接: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
  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③经济发展了
  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2)为使语意连贯,适合填人两处括号中的关联词依次是: 、 ___________。
  (3)为使语意简明,文中应该删削的是:_____________。

上一页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重庆高考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