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云南省芒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全卷浏览

云南省芒市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 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得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嵋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1.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 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 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C. 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D. 建筑服务于精神的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审美因素。
  2. 第二段中画有横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
  A. 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 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 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 建筑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中画有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的。
  B.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C. 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
  D. 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1)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弃北城,析屋木编筏,置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2),凡百余战。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六月,晋王(3)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会晋王以大兵来援,彦章乃退。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因协力以倾之。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注](1)德胜:即德胜渡,当时黄河上一处重要渡口。
  (2)杨刘:即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东北古黄河南岸。
  (3)晋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李存勖袭封。
  4.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装以赴滑台 促装:催促收拾行李
  B.屋木编筏 析:拆毁
  C.陷者数四 垂:接近、快要
  D.彦章之军壕复垒 重:读chóng,重叠,一层层
  5.下面最能表现彦章善于作战的一项是( )
  A.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
  B.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
  C.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
  D.驰军而至,急攻其栅
  6.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彦章受命于危难之中,凭着自己的作战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一下子扭转了颓势。
  B.彦章能征惯战、骁勇忠烈,但遇上了晋王,终于不敌,也因此被罢了兵权。
  C.彦章生性刚烈耿直,曾对亲近的人表示要杀尽败坏朝政的奸臣。
  D.段凝谋取兵权成功,当了招讨使。可不到一百天,国家就灭亡了。
  三.文言文翻译(10分)
  7.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
  (1)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5分)
  
  (2)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5分)
  四、古诗词阅读与背诵(11分)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8、9两个小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8.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5分)
  
  
  9.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部分.(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云南期中期末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