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说民谣熊召玫听说杨博乘轿来访,张居正赶紧丢下手头的事情,走到内阁门口迎接。杨博在内阁门口下轿,张居正快走两步迎了上去,双手一揖说道:
  “博老,天气酷热,您怎么来了?”
  杨博拱手还了一礼,答道:“心里头窝的事情太多,想找你倾吐倾吐。”
  说话间,两人已走进了张居正的值房。喝了几口茶后,杨博也不绕弯子,劈头就问:
  “叔大,皇上宣布京察已经几天了,你都听到了一些什么舆论?”
  张居正答:“博老向来人缘好,且虚怀若谷,一定是知道不少舆情,仆正想听听博老的呢。”
  杨博快人快语:“叔大,舆情对你可是不利啊!”
  张居正眼角的鱼尾纹稍稍动了一下,笑一笑后平静答道:“是吗?仆愿闻其详。”
  杨博皱一皱眉,径自说了下去:“老夫待罪官场,已经四十五个年头儿了。亲眼见到了翟銮、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六位首辅的上台与下台,他们上台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笼络人心,这一点几乎无一例外。像严嵩,谁都知道他是个大奸臣,可是他一上台就请示嘉靖皇帝,给两京官员提高薪俸的比例,官越小获得本色俸越多,让两京官员对他感恩戴德。
  “可是你叔大,刚入机衡之地,所有官员莫不引颈望之,侧耳听之。等来等去,好处没等到一星半点,却等来了一个胡椒苏木折俸。这一波还未平息,紧接着又是一个圣意严厉的京察,直弄得两京官员人心惶惶、寝食难安。谁都知道,胡椒苏木折俸、京察,都是你的主意。叔大啊,你这样做,岂不是要结怨于百官,把官场变成冷冷冰冰荆棘丛生的攻讦之地吗?”
  杨博虽住了口,两道吐剑的毫眉却还在一耸一耸地显示内心的激动,张居正听了这番话,心里头很不是滋味,杨博出于情谊前来规劝,尚且听得出微词来,一般人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张居正沉吟有时,缓缓说道:
  “博老一席话振聋发聩,仆铭记于心,当深思之。但身居宰辅,唯务从命,一应国家大政,总以得体为是,岂敢为保禄位而怀私罔上。昔范文正公当国之时,深患诸路监司所得非人,便拿来选簿一一审视,凡有不合格者,便拿笔勾去,他的友人规劝道:‘一笔退一人,则是一家哭矣,请公笔下留情。’范公答道:‘一家哭,比之一路哭一郡哭,哪一个更令人痛心?呜呼,我既身居宰相,当以天下为公,岂能怀妇人之仁,为一家哭而滥发慈悲。’范公此等正气,足以震慑千古。仆以为,唯其如此,才是宰相的襟抱,才能担负起宰相的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责任。盖政事顺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地之气顺。然而欲使民心顺者,官也。如果百官一个个怙势立威,扶权纵欲,恶人异己,谄佞是亲,其直接后果,就是皇上的爱民之心得不到贯彻,老百姓的疾苦得不到疏导吁救。上下阻隔,人心不畅,出现了这种局面,身为宰辅不去大刀阔斧除痈去患,而是如范公讥刺的那样为博一个虚伪的官心,而尽力推行妇人之仁,那国家之柄、庙堂神器,岂不成了好好先生手中的玩物吗!”
  张居正话音刚落,杨博就温和地反驳道:
  “叔大,君恩浩荡无远弗届,民有福祉官亦应有福祉,身为宰辅在便利场合下为百官谋点利益,怎么能说是妇人之仁呢?”
  “做官与做人不同,做人讲操守节气,做官首先是如何报效朝廷,造福于民。野有饿殍,你纵然餐餐喝菜汤,也算不得一个好官。如果你顿领吃肉,老百姓丰衣足食,笙歌不绝于耳,你依然是一个好官。”
  张居正知道这样争论下去,纵然十天半月也绝无结果。他遂起身走进里间案房里,打开桌上的卷宗抽出两张纸来,又回到会客室递给杨博说:
  “博老,您看看这两首打油诗。”
  杨博接过,只见这两张纸都是五城兵马司衙门的文笺。每张笺上都光头光脑地抄了四句韵文。杨博先看第一张,上面写着:
  一部五尚书,三公六十余。
  侍郎都御史,多似景山猪。
  再看第二张:
  漫道小民度命难,只怪当官都姓贪。
  而今君看长安道,不见青天只见官。
  就这么两首顺口溜,杨博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读过后,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宰辅的案头上,怎会放着这样的东西?接下来第二个念头是:五城兵马司的堂官巡城御史王篆,众所周知是张居正的夹袋人物,这两张纸十有八九是王篆送过来的,此人最了解张居正的心思,他送这个来,肯定是投其所好,也就是说,刻下张居正“好”的就是这个。
  “叔大,这是王篆送来的?”杨博直言问道。
  “正是。“
  “王篆从哪儿弄来这样的顺口溜?”
  “这是民谣!”张居正笑着纠正,“大凡国运盛衰,官场清浊,民心向背,都可以从老百姓口头相传的歌谣,也就是您所说的顺口溜中看得出来,赏其歌而知其民,诵其谣而知其俗。所以,周文王特别置了一个采诗官,让他采集民间的歌谣,从中分析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为其治国纲领的制定提供依据,这实在是一个好的传统啊!”
  经这么一点拨,杨博明白张居正为什么好此一道了。他叽咕着说:“王篆也是个鬼精,他居然能弄到首辅想要的歌谣。”
  “博老,这两首歌谣不是王篆弄到,而是仆亲耳听到的!”
  “哦,你在哪里听到的?”
  张居正呵呵一笑,便讲了前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节选自《张居正》第十二回“探虚实天官来内阁,斥官蠹宰辅说民谣”,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人见面时的迎步行礼及对话,可见张居正对杨博尊敬有加,同时张居正也做好了听取不利于己的舆论的心理准备。
  B.很多官员对张居正实行的胡椒苏木折俸、京察极为不满,杨博出于情谊前来规劝,可以说也是出于私利为那些官员代言。
  C.杨博看了民谣,猜想这十有八九是王篆为讨好张居正送来的。杨博的猜想,可看出官场存在下属官员“投其所好”的弊病。
  D.张居正与杨博争论时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直到他拿出两首打油诗,在此后的情节发展中,张居正逐渐转变到主动地位。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弄得两京官员人心惶惶、寝食难安”,侧面表现出两京官员怠政乃至贪腐之重,也传递出张居正推行京察制的强大威慑力。
  B.小说善于通过神态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波动,关于“两道吐剑的毫眉”的描写可谓“外神动心语”,写出了人物内心激动与不满。
  C.顺口溜可使官员赏其歌知其民俗,作为施政参考,这是对周代传统的继承。文中所写周文王设采诗官的史实反映了《国风》的来历。
  D.小说语言简约典雅含蓄、生动又朴实。主要表现在叙述语言简洁且生动,不太注重修饰;人物对话语言文言与口语交织。
  8.请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小说中“说民谣”部分的作用。
  9.请结合史料①②和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史料与文学的不同。
  ①《明史·张居正传》载:“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②《明史·志第五十八》载:“旧例,两京文武官折色俸,上半年给钞,下半年给苏木、胡椒。”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
  (节选自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有删改)
  材料二:
  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默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 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 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己,岂受汝辈诱胁耶!”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遗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 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 ”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禄山A反B首C举义兵E及F被害G诟H骂I不绝J于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与成语“矜功伐能”“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中的“伐”含义不同。
  B.区区,与“秦以区区之地”(《过秦论》)和“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区区”含义均不同。
  C.坎,指的是低洼的地方,也就是坑。与成语“坎井之蛙”及“凿地为坎”(《苏武传》)中的“坎”含义均相同。
  D.无状,包含无功绩,无善状、不肖,无礼,无事实和根据等意。在文中是颜真卿对朝廷的自谦自责之辞。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预计安禄山会造反,早作了准备,并联合颜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对大唐中兴有重要意义。
  B.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去招安李希烈,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真卿。
  C.颜真卿根据阉奴的回答,断定他的真实身份是叛贼,所谓“皇命”亦无中生有,朝廷并没有想要赐死自己。
  D.表达方式上,材料一夹叙夹议,材料二重在叙事,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14.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上一页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山东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