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浙江省三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浙江省三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在20世纪中叶以后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系统中,《诗经》和楚辞建构的“诗骚”传统被解释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诗经》被认为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而屈原及楚辞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是欧洲近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运动,和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实践无疑有许多相通的特征,但如果立足于中国文化立场,用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概括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传统,包括以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楚辞的特征,可能并不是恰当的。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思潮与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确有不少共性,比如: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个人主义,重视自然,强调主观感情,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色彩,异常的情节,大胆的夸张,向民间文学学习,神秘主义,无道德倾向,追求个人自由,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现实社会、理性、科学,悲观主义,等等。《欧洲文学的背景》一书中,把浪漫主义的众多特征概括为个人主义、感情主义、崇尚自然、异国情调、国家主义、幻灭,而归结为自由主义。战国时代所具有的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相似性,使我们相信,一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其思想及文学总是具有某种“浪漫主义”品格。而这种相似性,正是中外文化互通的基础。
  尽管战国时代思想、文学、艺术表现出了与欧洲 18世纪以来浪漫主义运动广泛的相似性,但它们产生的时代、表现的形式、文化传统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今天的中国文学理论著作常常把浪漫主义囿于文学创作领域,事实上它是一场时代思潮,是一种“立场或思想状态”,同样表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哲学、政治思想之中。浪漫主义首先是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及一切不合时宜、限制个性发展的旧道德;浪漫主义也是一种非理性主义,它强调主观感情的重要性;浪漫主义是一种现代精神,它关注现实社会,批判封建专制以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弊病。《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浪漫主义”是“一种势如破竹的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的运动,在18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中期横扫西方文明”。广义的浪漫主义“同个性、主观、非理性、想象和感情共为一体”,并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注重个性,特别是注重主观性和自我表现,承认人是非理性的动物,因此把新古典主义的和谐的理性主义排除在外。
  虽然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但屈原是战国时代特立独行的另类人。如果理解了欧洲18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特点,我们就不难发现,屈原并不具有欧洲浪漫主义的根本特点,也与战国时期的大部分思想家的立场不同。屈原是战国时期孔子思想的忠实继承者,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就是尧舜禹汤文武等圣君,屈原的作品之中,有大量对孔子语录的引用,甚至《渔父》关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陈述,也是以孔子“不为酒困”“惟酒无量,不及乱”为原则的。战国时期流行反传统,但屈原不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相反,恢复传统是他“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屈原关心楚国,不是杨朱等道家的个人主义;屈原作品虽然有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色彩,异常的情节,大胆的夸张,但很难说是基于屈原的主观感情,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屈原重视自然;屈原有向民间文学学习的可能,但屈原的作品更多继承的是经学传统;屈原的行为与爱国主义相关,但没有民族主义倾向;屈原有神秘主义倾向,但根基是理性主义;屈原遵守传统道德,反对无道德倾向;屈原似乎与追求个人自由并不相关;屈原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屈原不否定一切现实社会、理性、科学;屈原似乎并不是悲观主义者。如果把屈原理解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显然会产生认识偏差。这也可以理解早期欧洲和日本学者并不认为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近年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也没有以浪漫主义诗人解读屈原。毫无疑问,最了解浪漫主义思潮的是欧洲学者,他们明白浪漫主义可能并不适合解释屈原和中国文学。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发表于1906年,该文指出:“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驿骑而后可,斯即屈子其人也。屈子南人而学北方之学者也,南方学派之思想,卒与当时封建贵族之制度不能相容。故虽南方之贵族,亦常奉北方之思想焉,观屈子之文,可以征之。”王国维是近代学者中学西学最为积极的学者,喜欢以西方的文学理论讨论中国文学,但他并没有把屈原归入浪漫主义文学的范围,而认为屈原为融合北方文学深邃的感情与南方文学丰富之想象而成的大诗人。
  鲁迅始终对屈原充满崇敬,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并不认为屈原的作品与浪漫主义相关:“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感动后世,为力非强。”并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具有“摩罗诗力”的诗人。毫无疑问,鲁迅的观点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摘编自方铭《浪漫主义与屈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欧洲近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运动的影响,“诗骚”传统被解释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B.屈原遵守传统道德,反对无道德倾向,并没有执着追求个人自由,其作品很难说是基于屈原的主观感情。
  C.屈原的理想政治模式是尧舜禹汤文武等圣君,其作品中大量引用孔子语录,他是孔子思想的忠实继承者。
  D.最了解浪漫主义思潮的欧洲学者并不认为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明白浪漫主义不适合解释屈原和中国文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其时代思潮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在思想、文学、艺术上存在不少共性。
  B.浪漫主义并不局限于文学创作领域,事实上它是一场时代思潮,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同样表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哲学、政治思想之中。
  C.广义的浪漫主义“同个性、主观、非理性、想象和感情共为一体”,注重个性,承认人是非理性的动物,只抒发个人情感而不讲求和谐。
  D.王国维认为屈原是融合北方文学深邃的感情与南方文学丰富之想象而成的大诗人,而未将其归入浪漫主义文学的范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司马迁《屈原列传》
  B.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
  C.《离骚》亦多芳菲凄恻之音,而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鲁迅《摩罗诗力说》
  D.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4.什么是“浪漫主义”?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4分)
  5.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论证“以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其作品可能并不恰当”?请根据原文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种太阳韦延丽从拘室到大门是一个长坡,我踩着他的影子跟在他身后,心想,师父也真是的,还让我陪他会见家属。师父安排这事时,我其实不同意,我刚调到拘留所工作,第一天值班就陪他会见过家属。①当时也是这个长坡,可我那时脚步轻快,仿佛我是去会见亲人。
  拘留所工作人员少,当然拘留人员也少。那天我们三个人值班,副所长因紧急任务被抽走,师父王警官正调解拘留人员纠纷,家属要求会见的电话这时响起,师父大手一挥对我说,你带他去。我说,带他会见家属需要注意什么? 师父说看好他就行。
  来会见的是他妻子,她来给他送东西。我打电话问师父送来的东西怎么办。师父说仔细检查。我接过装东西的塑料袋开始检查,牙膏、牙刷、香皂……他说等等,说完从塑料袋里翻出一盒剃须刀递给我说,这个不能带。我接过剃须刀,暗暗感激他的体谅与配合。
  接到所长电话时我刚躺进暖烘烘的被窝,所长很生气,说我第一天值班就不认真,就敢让拘留人员带危险物品进所。我说没有啊。所长说,那张强手里的塑料片是怎么进所的? 他被拘留后唯一的一次会见是你带去的。
  他叫张强,我突然想起他与妻子的那次会见,想起了那个塑料袋里所有的东西,并没有那所谓的塑料片。我说所长你不能冤狂我,我虽然带他会见了家属,但没有让他将塑料片带进所。所长说,那塑料片是怎么进所的? 我说我不知道,你不能因为我是新人就给我乱扣帽子。所长说,谁给你扣帽子了?
  我决心还自己清白,会见处有监控视频,监控里的我正查验塑料袋里的东西,牙膏、牙刷、香皂……张强蹲下翻出剃须刀递给我,我递给他妻子。这段视频我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找到塑料片进所的片段。最终还是师父的话提醒了我,师父说,你检查东西时就没发现什么异常?
  异常!我突然想起拿香皂时的奇特香味,那香皂太香了! 我欲细闻时他发现了剃须刀,我放下香皂接过剃须刀,画面就定格在那一刻。原来那是手工香皂,塑料片就是藏在香皂里被带进所的。他说,为了能天天见女儿,便叫妻子将女儿的照片塞进塑料片,再将塑料片放入手工香皂里。
  事情原本不大,但因态度问题,所长决定拿我当典型。事情捅到县局,我被责令检讨并全局通报,②那段时间的天,灰暗阴沉。
  再次会见,照片里的孩子来了,孩子远远地看见张强就叫“爸爸、爸爸……”他朝孩子跑去,从铁门缝向孩子伸出手。
  孩子却没向他伸手,而是站定问,爸爸,你为什么不回家? 因为……因为爸爸要在这儿做工。孩子的眼睛滴溜溜一转指着我问,警察叔叔,你也是做工的吗? 问得突然,我一下子不知怎么回答,正想胡乱点头时,突然瞥见孩子身后的女人正冲我使眼色。
  我心想,你们又搞什么鬼? 又想让我挨批? 想到这儿,我故意提高嗓门说,你看警察叔叔像做工的吗? 孩子摇摇头说,不像。③女人意识到不对,慌忙拉着孩子要走,回家吧,要下雨了。
  孩子甩开女人的手说,没下雨呀,不信你问警察叔叔。我看着女|惊慌失措的脸,回答道,是呀,没下雨呀。张强似乎也听出我话里的不对劲,他急了,突然转身走向我,那眼里分明溢着凶光。我急忙后退说,你敢!话意刚落,他便抽筋剥皮似地软了下去。
  女人看不下去,拖孩子欲走,孩子却死死拉住铁门上的钢条说,警察叔叔还没回答我呢,我不走。女人用力,孩子也用力。④孩子的手由红变白,粽子似的,像极了我女儿的手。我突然想到那天发大水时,女儿死死抓住我时也是这样,要是那天有人帮一把,女儿也不会……是呀,帮一把,就帮一把。
  我走过去,蹲下身对孩子说,宝宝真聪明,知道叔叔不是做工的。是的,叔叔不是做工的,叔叔是来看你爸爸做工的。孩子当即松手说,叔叔为什么要看我爸爸做工? 我说,因为你爸爸做工做得好啊。哦,爸爸真棒,爸爸第一。孩子跳起来,落下后猛地抓住张强的手,啪啪啪地亲了几下后转身拉着女人走了。
  看她们走远,我对张强说,回拘室。他说好,说完将右手伸给我。照片!他手里竟然有孩子的照片!他说,再也不能连累你了。我问什么时候拿的照片?刚才孩子给的。他边说边指向远处的孩子。
  顺着他的手,我看到一犬一小两个身影正走进光亮里,她们的上空,太阳正从乌云里探出,而我的眼里金黄一片。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先从师父又让“我”陪张强会见家属写起,然后倒叙了我第一天值班时独自陪张强会见家属的不愉快的经历。
  B.在“我”检查张强妻子送来的东西之时,张强主动上交一盒剃须刀,他真心地体谅与配合使“我”内心暗生感激之情。
  C.面对所长“第一天值班就不认真”的指责,我当即予以反驳,并且为自证清白反复查看监控视频,最终经师父提醒才发现异常。
  D.虽然“我”曾因张强私藏照片而被责令检讨并全局通报,但当他的女儿询问“我”时,“我”还是说了“善意的谎言”。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表达了“我”轻快、愉悦的心情,和再次陪张强见家属时的心情形成对比。
  B.句子②表面上写的是那段时间的天,实际上表现了“我”受罚后低落、压抑的心情。
  C.句子③中的“要下雨了”,是妈妈在撒谎,她担心“我”不配合,便想带孩子离开。
  D.句子④是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它唤回了冷漠的“我”的良知,推动了故事发展。
  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体现了张强由凶恶到服软的变化,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4分):
  9.小说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浙江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