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西省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西省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可称为现代诗学,其特点是把《诗经》只做诗讲。事实上,《诗经》在历史上是以“经”的形式而非以“诗”的形式发挥作用的,《诗经》首先是“经”,其次才是“诗”。
  作为“经”和作为“诗”区别其大。“经”是维系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及其发展脉络的基本文献。《诗经》作为“经”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是培养人的温柔敦厚的中正性情。它通过比喻、联想等手段感发人的心志情意,使人从美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善的理性认知。《行苇》开头“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四句,若只作修辞上的兴看,便索然无味;若作“经”看,则韵味浓郁。《毛诗》认为,此段表达了“周家忠厚,仁及草木”的道德。古人把《诗经》作为经,引申出“仁及草木”的哲学命题,把仁者“爱人”推进到了爱自然,这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可是,这些丰富内涵在现代诗学中是看不到的。
  现代诗学问题出在何处?出在“文学”概念和世界观上。中文中“文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论语》,指的其实是文献、文化。在西方文化中,文学也有文化的含义,如《共产党宣言》中有“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的说法,其中“文学”的含义也是广义的文化,现代学科在西方分化出来以后,“文学”概念特指狭化的文学专业。“五四”以来的诗学从现代“文学”概念出发,把《诗经》当作文学作品,自然反映不出《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
  “五四”以反封建著称,但由于时代局限,也存在对传统道德中的永恒内容缺乏辨别的弊端。现代诗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剔除《诗经》解释中的封建伦理,认为《诗经》自从成为儒家经典,就被打上“思无邪”“温柔敦厚”的标记,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的金科玉律,而这些都不是《诗经》的本来面目。这种认识不可谓不犀利,但也难说不偏激。“思无邪”乃孔子所说,“温柔敦厚”系《礼记》记载,“经夫妇”一段则出自《毛诗序》,上述说法意味着历史上对《诗经》的经学解释全无价值。照这么下来,中华文化还有什么可讲的?
  在《诗经》产生及流传过程中,既有“源的真实”,也有“流的真实”。前者指诗篇产生的背景、主题原本是什么,后者指《诗经》在历史上的实际影响是什么。研究《诗经》,不能以“源”的真实否定“流”的真实,反之亦然。比如,现代诗学认为《关雎》反映的是青年贵族的爱情,倘果真如此,那就是源的真实。但是,经学史上古人从未把它作为爱情诗。从孔子开始即如此,新出土的《孔子诗论》强化了这一点。《毛诗》认为是倾“后妃之德”,今文经学认为是“刺康王晏起”。看来古人的认识也不尽同,一篇兼备美刺两说。达则是流的真实。从流的真实看,《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教化。以教化为导向的《诗经》诠释史与共说是解释诗的本来意义的历史,倒不如说是塑造诗教传统、建构中华文化文明的历史。
  现代分科学术推进了研究的深入,但也造成了学科分隔。今后研究《诗经》,不树立国学、中华文化学的学科概念,不采用辩证地统一古今诗学、打通文史哲界限的新经学方式,而欲觅得《诗经》作为“经”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底蕴,未必不是缘木求鱼。
  (摘编自乔清举《论诗经“经”的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学将《诗经》视为纯粹的文学作品,因此无法揭示《诗经》在历史上的文化功能。
  B. 《诗经》以诗教的方式,涵育人的性情,引导人向善,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 在现代诗学看来,成为儒家经典和打上“思无邪”的标记,都不是《诗经》的本来面目。
  D. 揭示“源的真实”是现代诗学的重要内容,这种学术探究能拓展《诗经》的阐释空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亮出现代诗学 特点,以之引出中心观点“《诗经》首先是‘经’”,领起下文的具体论述。
  B. 文章引用《行苇》中的诗句,旨在论证把仁者“爱人”推进到爱自然在中国思想史上意义巨大。
  C. 文章指出“思无邪”来自孔子,“温柔敦厚”出于《礼记》,意在增强对现代诗学的反驳力度。
  D. 文章引用《毛诗》和今文经学对《关雎》的评价,论证了古人对《诗经》作品的看法不尽相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化中都可以指广义的文化,但其现代含义是从西方文化中发展出来的。
  B. 如果用现代诗学的视角来解读《行苇》的开头四句,极有可能抽空其积淀的精神底蕴和负载的文化价值。
  C. 对于《蒹葭》,有“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的说法,这种说法体现了传统经学的阐释思想。
  D. 采用新经学方式,既有助于把握《诗经》的文学价值,又有助于弥补传统经学的不足,开掘《诗经》的丰富底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话杜志雄、王秀东嘉宾:杜志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王秀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强调粮食安全、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有何意义?
  杜志雄:首先,这是乡村振兴的底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其次,这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与土地、水等基础性资源匹配度较低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国家整体安全的政治问题。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如何理解“全方位”的含义?
  杜志雄:这一新的重大提法,以“全方位”高度概括和浓缩了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粮食安全的全过程、多领域、各方面和系统性的措施,同时也全面明确地界定了我国粮食安全目标以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和重点任务。
  从粮食全产业链看,在粮食产业前端,要确保粮食种子安全、粮食生产的物质投入品安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打赢种业翻身仗。在粮食产业产中阶段,要通过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培育,确保始终有人种粮种地。在粮食产业后端,既要抓好粮食生产储备运输体系建设,更要抓好粮食产后减损和遏制粮食消费环节的浪费。
  王秀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加强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粮食国际贸易调节能力、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武装粮食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实现有限资源下的粮食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与“藏粮于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结合起来,激发粮食产业利益相关者形成保障粮食安全的合力。
  主持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整体如何?我们要如何平衡粮食自主生产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
  杜志雄: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一是全球谷物产量和粮食贸易量下滑。二是全球粮价一路持续走高。我国人多地少,适度进口是必要的。但首先,要“以我为主”应对全球粮食市场冲击,坚持粮食生产自主。其次,要把握好粮食进口与国内粮食自给率之间的平衡点,平衡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第三,要拓展多元化粮会进口渠道。
  主持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们在种粮用地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要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怎样更好地提升耕地保障水平?
  王秀东:目前种粮用地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短板:随着粮食生产重心北移,粮食主产区进一步集中,北方粮食主产区资源超载风险和粮食安全风险加剧,耕地数量减少叠加质量退化制约粮食增产潜力。粮食生产逐渐向主产区集中,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吉林、安徽5省(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25.96%上升到2021年的38.62%。
  杜志雄:一方面,要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着力解决家庭承包地的细碎化问题,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遏制粮食生产成本随着耕地流转价格上升而过快增长的势头。同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为规模化农业和粮食生产者提供金融支持,缓解其粮食规模化生产的资金约束。
  主持人:保障粮食生产的合理收益,就是在保护粮食生产者和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积极性。对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王秀东:保护粮食生产者和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积极性,关键在于建立能够促进粮食生产的利益引导机制,提升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精准性与稳定性。一是适度提高农业补贴规模,并按照适度的标准递增,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完善农业保险与农业补贴互补的农户收入保障机制,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适时推进价格保险。三是加大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项目补贴力度,探索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主产区由中央财政支持、主销区由地方财政重点支持的政策,确保各类农业基础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实施。
  主持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全方位”的内涵,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端牢中国饭碗。感谢两位嘉宾分享精彩观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障粮食安全,在粮食产业前端,就要保障粮食种子安全,打赢种业翻身仗是关键。
  B. 构建“以我为主”的粮食安全体系,就要坚持粮食生产自主,因此要逐步减少粮食进口。
  C.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但是耕地数量减少叠加质量退化使得我国粮食已无法增产。
  D. 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就能遏制粮食生产成本随耕地流转价格上升而增长的势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关乎我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关乎国家整体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可以提升我们应对风险的底气。
  B. 我国粮食生产重心集中在北方,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就能化解北方粮食主产区资源超载风险和粮食安全风险。
  C. 为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可以适度提高农业补贴规模,推进农作物价格保险,。
  D.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全方位”既指全过程、多领域、各方面和系统性,也指目标、措施和任务。
  6. 作为××中学的学生代表,你现场聆听了这次访谈,会后,你将在主题班会上向同学们传达,请列出你的发言提要。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江西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