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构思到成文的距离构思从何而来 刘勰认为在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主要运用想象,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可以形成具有“珠玉之声” “风云之色” 的具体艺术形象,这正是现代文艺理论中形象思维概念的特点。刘勰所说的“神思”,也就是我们现在创作中讲的灵感,主要从哪里而来呢?当然就是想象。
  然而想象并非凌空产生的,刘勰在论想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还提出了“神与物游”的构思理论。他认为在构思中想象不能凭空产生,也不是离开客观事物的主观空想,作家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的物质世界的一种互相渗透,物我交融。“神与物游”抓住了构思过程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精神始终与外物一起活动。
  构思中的“神思”活动和作家情感的波澜起伏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当作家在“神思方运”之时,就会产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效果。
  不过,在有了构思之后,作家在进行的创作的时候,却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得表达不能“言尽其意”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词不达意”。刘勰也意识到了仅仅只有想象,亦即“神思”,在文学创作中是远远不够的,“意空翻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无论思绪在脑海中怎样翻飞,波涛汹涌,但是要付诸笔端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万途竞萌”之时,却“难归于一”,或者“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使心折”的现象。下笔之前踌躇满志,作品出来之后觉得和心中所思的大打折扣。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思如泉涌,下笔却无神的境况。刘勰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意“是处在观念里的形态,是虚的,所以容易出奇出新;但是语言表现而是将虚的东西变成实的,所以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是构思和传达之间的矛盾。这其中,意是由思产生的,言是由意产生的,但是他们之间是很有独立性的,这里的重点在于意和言之间的关系。疏密之间,大相径庭。密就是语言表现的自如贴切;疏则是言和意之间差之千里。刘勰强调了创作中语言表现功力的修养,而不在于临机的冥思苦想。范文澜先生注释《文心雕龙》时,说道“‘或理在方寸’,以下指‘疏则千里’而言,夫关键将塞,神有遁心,虽穷搜力索何益。若能秉心养术,含章司契,则机枢常通,万途竞萌,正将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又安见其不加经营运用之功耶。”就正是说的这种状况。
  从构思到创作成文,作家们要经历不仅仅是一个思维层面的活动过程,还需要进行语言方面的历练。任何思维活动都要借助媒介来将自己表达出来,艺术构思完成后,作者要寻找合适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独特的艺术意象传达出来,没有不依赖与语言而独立存在的所谓的思想活动。作为艺术思维的想象活动本就是一种极复杂的心理现象,刘勰在列举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创作实例时指出:“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认为作家行文构思,或快或慢,一方面是基于个人才能禀赋和构思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取决与作品的大小规模和体裁特点,对于这些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不管作家的写作会出现怎样的分歧,上面描述的“词不达意”等状况却仍然是存在的。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有赖于作家平时的磨练和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名师点悟,不如阅人无数”。最后还是要落脚到作家个人自身的积累上来。作家个人的阅历再经过艺术的加工,合理运用想象,才能在创作的时候游刃有余。刘勰也提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这四句,就是申明了这一要旨。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刘勰所说的“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并不是要人无所用心,轻易落笔,把写作当成一种游戏。相反,作家只有积年累月的辛勤努力,才能在写作的时候从容不迫,直抒胸臆。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学创作中,构思全部从想象中来,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形成具有“珠玉之声”“风云之色”的具体艺术形象。
  B.想象并非凌空产生的,刘勰提出的“神与物游”的构思理论即可印证这一点。他认为作家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的物质世界需要互相渗透,无我交融。
  C.在创作时,作家甚至很多时候会遇到“词不达意”的困难,刘勰也意识到了仅有“神思”是不够的,容易出现想象奇特表达难巧的困难。
  D.刘勰强调了创作中语言表现功力的修养,范文澜先生很赞成这一点,认为如果能够驾驭好自己的心灵,锻炼好写作方法,就能够“机枢常通”。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构思中“神思”活动和作家情感的波澜起伏紧密联系在一起,“神思方运”之时,作家想到登山,山色蕴含了他的情感,想到观海,海景洋溢着他的情感。
  B.作家们构思创作成文要经历的不仅仅是一个思维层面的活动过程,还需要进行语言方面的历练,空有想象是不够的。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家平时的磨练和积累是解决写作时“词不达意”等状况的关键。
  D.作家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游戏,需要用心,只要积年累月的辛勤努力,就能在写作的时候从容不迫,直抒胸臆。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作时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思如泉涌,下笔却无神的境况,所以将虚的东西变成实的有相当大的难度。
  B.任何思维活动都要借助媒介来将自己表达出来,没有不依赖于语言而独立存在的所谓的思想活动。
  C.最佳想要在创作的时候游刃有余,需要个人的阅历再经过艺术加工,合理运用想象。
  D.创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作家行文构思的速度,收到个人才能禀赋和构思的方式,及作品的大小规模和体裁特点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飞向远方的“金孔雀”30岁的她,青春靓丽,自信阳光。祖国的蓝天,记录下她五彩缤纷的梦想——余旭,我国首位歼-10战斗机女飞行员,人称“金孔雀”。2005年9月,她考入空军航空大学,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2009年,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都阅兵,驾机飞过天安门;2012年,她率先驾驶歼-10战斗机直冲云霄,成为我国目前4位歼-10战斗机女飞行员之一;她2次驾机亮相中国(珠海)航展,向世界展示中国空军的风采……不难想象,她的未来,或驾机捍卫祖国边疆,或成为宇航员遨游太空,注定成为世人瞩目的巾帼英雄。
  痛!永不退缩的“金孔雀”蓝天折翼
  “空军女飞行员余旭同志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我们失去了一名好战友……”11月12日,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发布了这一消息。
  人们怎能相信,就在前一天,她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人民空军!67岁生日快乐!”可是,如今她却带着战机,带着挚爱的事业,把青春和梦想化作了永恒。
  2005年夏季,带着五彩的军营梦,带着振翅的飞行梦,余旭和35个女孩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体能训练是第一道坎,跑步是每天必须课,一跑就是3000米。回忆“飞之初”的训练过程,余旭曾说:“不管每次训练多么辛苦,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退缩过。从来没有。”
  2009年,经过一轮轮考核,余旭最终和15名姐妹成为中国第一批战斗机女飞行员。毕业后,她参加的最为荣耀也最有挑战的任务,就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首都国庆阅兵。4个月后,余旭以娴熟的技术驾驶着教8梯队三中队右二僚机,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庄严检阅,并用彩烟把国庆盛典推向高潮。
  一次次高飞,记录着余旭的飒爽英姿;一次次任务,见证着余旭的永不退缩。她带着永不退缩的精神,和心爱的战机一起拥抱蓝天,一起挥洒自如,让生命之花在蓝天绽放……。
  “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飞行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作书签,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页中。”余旭在日记中写道。
  忆!激情四射的“金孔雀”蓝天翱翔
  由于会跳孔雀舞的缘故,余旭得了“金孔雀”的代号。军校报到时,她也曾带着五颜六色的布娃娃。但为了蓝天翱翔梦,她剪掉长发,把所有的颜色换成了空军蓝。
  2014年11月11日,广东珠海,在歼-10战机凌空而上的轰鸣声里,“八一”飞行表演队拉开了2014年第10届中国(珠海)航展的帷幕。队员们驾驶战机在机距不过几十厘米的“魔鬼编队”中俯冲、转弯、跃升、翻滚,赢得了观众们的啧啧称赞。在这次航展中,余旭作为女飞行员首次编入“八一”飞行表演队。我们看到的只是炫酷的动作,却不知道,她的身体要承受自身六七倍的载荷。今年11月,余旭再次亮相中国(珠海)航展,做出了更多花式动作:剪刀交叉、双机绕轴滚转……观众席中,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撩一下短发,回头一笑;酷酷的样子,充满阳光。人们记住了你的模样,那是中国女军人最美的风采。人们都在期待,下一届的航展上,依然有你熟悉的身影,看到你一飞冲天的自信……
  余旭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也会去羡慕身边的同龄人,但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职业也不一样,我们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我觉得青春真的是无悔的。”
  盼!人们怀念的“金孔雀”何时归来
  今年中国(珠海)航展,是余旭生前最后一次公开亮相。面对镜头,她自信地说:“我会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大家。” 那空中的伞花,怎会是你最后的身影?
  为了飞行,入伍最初的4年,余旭只回家过3次。过年时,母亲问她回不回家,她安慰母亲,“我迟早会回去的,我根在那里。”而如今,她突然离开了,再也无法回去。2014年中国(珠海)航展,是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现场看她的飞行表演。然而,她却很少有时间与母亲在一起,匆匆见一面,就又返回去训练了。更多时候,母女俩只能靠电话和微信联系。如今,天人永隔,怎能忍受失女之痛。
  余旭,你知道吗?有多少人在等着你平安着陆。
  余旭,你知道吗?你的战友,你的跑道,等待着你的返航。  
  余旭,你知道吗?你的善良和美丽,成了朋友们永恒的记忆。
  有人说,生命的最后,余旭一定是微笑的,因为她不惧生死,她把生命献给了最爱的飞行事业。余旭曾说:“要想飞得更高,就要把地平线忘掉。”可是,这一次,她却忘掉了地平线,再也没有回来。
  金孔雀,天堂中的你,也许正在酝酿着凤凰般的涅槃,重整行装再出发。等着你,换羽归来……
  4.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2005年的夏天,带着五彩的军营梦,余旭和35个女孩子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不管训练多么辛苦,余旭好像没有真正退缩过。
  B.“她带着永不退缩的精神,和心爱的战机一起拥抱蓝天,一起挥洒自如,让生命之花在蓝天绽放……”作者以生动的文笔,真挚的情感写出了余旭为了祖国的飞行事业,献身蓝天,读来感人肺腑。
  C.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叙事手法新颖,取材点面结合,行文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余旭的形象。
  D.“有人说,生命的最后,余旭一定是微笑的,因为她不惧生死,她把生命献给了最爱的飞行事业。”英雄为自己心爱的飞行事业而牺牲,以身殉职,令人肃然起敬。
  5.如何理解标题“飞向远方的‘金孔雀’”?(4分)
  6.文中多次引用飞行英雄余旭自己的话,有何作用?(5分)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辽宁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