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寒食山馆书情来鹄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注】来鹄:生卒年不详。豫章(江西南昌市)人,家在徐孺子亭边,家贫,累举进士不中,曾到宜州入幕。蜀魄:鸟名,指杜鹃。楚魂:鸟名,传说为楚怀王死后所化。
  8.结合全诗,分析“每经时节恨飘蓬”句中的“恨”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5分)
  9.本诗颔联备受后世推崇传唱,请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做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2)《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 , 。
  (3)《诗经 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余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
  三、选考题(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莲花落穆时英飘泊着,秋天像黄叶子似地,一重山又一重山,一道水又一道水——我们是两个人。
  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在草屋子的柴门前,在嵌在宫墙中间的黑漆大门前,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唱着莲花落,向人家化一个铜子,化一杯羹,化一碗冷饭——我们是两个人。
  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死了。
  是二十年前,那时我的头发还和我的眼珠子那么黑,大兵把我的家轰了。一家人死的死了,跑的跑了,全不知那去啦,我独自个儿往南跑,跑到傍晚时真跑累了,就跑到前面那只凉亭那儿去。就在那儿我碰到了她。她在里边,坐在地上哭,哭得抽抽咽咽的。我那时候儿还怕羞,离远些坐了下来。她偷偷儿地瞧了瞧我,哭声低了些。我心里想:劝劝她吧!这姑娘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
  “别哭了,姑娘!哭什么呢!”我坐在老远的跟她说。
  她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的,不哭啦。我把脑袋回过去瞧了瞧,她也赶忙把脑袋回过去,怕难为情,不让我瞧她的脸,我便从后边儿瞧着她。她在那儿不知道在吃什么,吃得够香甜的。我咽了口儿粘涎子,深夜里听起来,象打了个雷似的。她回过脑袋来瞧,我不知怎么的,又咽了口儿粘涎子,她噗哧的笑出来啦,我好难为情!她拿出个馍馍来,老远的伸着胳膊拿着。我也顾不得难为情,红着脸跑过去就吃,也不敢说话。
  “多谢你!”我说。
  吃完了,她又给了我两个。
  “你怎么会独自个儿在这儿的呢?”
  “一家子全死完咧!”她眼皮儿一红,又想哭啦。我赶忙不做声,过了回儿,等她好了,我才说道:“怎么呢?”
  “他们打仗,把我们一家子全打完咧。”
  “你到哪儿去呢?”
  “我能到哪儿去呢?”
  “你打算逃哪儿去?”
  “我没打算往哪儿逃,带了几个馍馍,一跑就跑到这儿来啦,你呢?”
  “我连粮食也没带,没叫大兵给打死,还是大运气,那能打算往哪儿跑?跑到哪儿算哪儿罢咧。”
  我们老远的对坐着说话儿。
  时候可真不早了,天上的星密得厉害,你挤我,我挤你,想把谁挤下来似的。凉亭外面的草全在露水里湿着,远处几棵倒生的树向月亮伸着枝干。一阵阵风吹过来,我也觉得有点儿冷。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象鬼哭,叫人心寒,接着就是一阵风。她把脖子一缩,哆嗦了一下。我瞧了她一眼。
  “你还是坐过来些吧?”她说。
  “你冷吗?”
  “我害怕。”
  我挪过去贴着她坐下了,她便靠在我身上道:“我累了!”就闭上了眼。
  我瞧着她,把我的疲乏,把我的寂寞全丢了。我想,我不是独自个儿活在世上咧,我是和她一同地在这亭子里——我们是两个人。
  第二天起来,我们就一同往南走。也不知跑哪儿走,路上她不说话,我也不敢说话。走到一家镇上,她说:“我真饿了。”我就跑到一家大饼铺子那儿,跟那个掌柜的求着,那掌柜的就象没听见。我只得走了开来,她站在那儿拐弯角儿上,用埋怨的脸色等着我,我没法儿,走到一家绸缎铺子前面,不知怎么的想起了莲花落,便低了脑袋:哎呀哎子喂!花开梅花落呀,一开一朵梅花!腊梅花!
  我觉得脸在红起来,旁边有许多人在围着看我;我真想钻到地下去。这时候儿我猛的听见还有一个人在跟着我唱,一瞧,却是她,不知那儿弄来的两块破竹片,拿在手里,的的得得地拍着。我气壮了起来,马上挺起了胸子,抬起脑袋来,高声儿的唱着莲花落——我们是两个人在唱着。
  就从那天起,漂泊着,秋叶似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
  昨天晚上,我们坐在一条小胡同里。她有点寒热,偎在我的身旁,看了我的头发道:“你的头发也有点儿灰了。”
  “可不是吗,四十多了,那能叫头发不白。”
  “我们从凉亭里跑出来,到现在有二十多年,快三十年咧。光阴过得真快呀!
  我抬起脑袋来:在屋檐那儿,是一只弯月亮,把黑瓦全照成银色的。
  “可是我真倦了!”她把脑袋靠在我肩上,好重。
  我也没理会,只管看月亮,可是她就那么地死去咧。
  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一道水又一道水,一重山又一重山,在草屋子的柴门前面,在黑漆大门前面,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一同地唱着莲花落。我们在一块儿笑一块儿哭,一块儿叹息,一块儿抹眼泪:世界上有个我,还有个她— —我们是两个人。
  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晚上死了。
  (有删改)
  (1)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二十多年前,“我”和“她”傍晚时分在凉亭不期而遇,我们的家庭都毁于战争,当时我们二人已做好了逃离故乡、四处漂泊的打算了。
  B.作品和环境描写不多,但很精当,如“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很自然地促进了“我”和“她”坐在一起的情节的发展。
  C.“我”在大饼铺子那没要到吃的,没办法,因男人的尊严和饥饿的驱使,“我”迫不得已到了绸缎铺子前唱起了莲花落,希望能要到一点食物。
  D.临死前“她”说了句“可是我真倦了”,一语中的,“她”因四处漂泊而身体疲倦,又因四处漂泊遥遥无期而心生厌倦甚至绝望。
  E.“我”“她”、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起漂泊流浪,不管时局多么动荡,我们只要在一起,心里就是温暖幸福的。
  (2)作品中的她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中多次出现“我们是两个人”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莲花落”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谭其骧自传我的经历很简单,可以说就是读书和教书。
  我在大学第一年读的是社会系,第二年读的是中文系,第三年头两个星期读的是外文系,到第三个星期才转入历史系,转了三次系才定下来。转了外文系又转历史系,当时不少人都不以我这样做为然。但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做对了。我这个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差,而逻辑思维能力却比较强,所以搞文学是肯定成不了器的,学历史并且侧重于搞考证就相当合适。这一点我是通过数十年来的实践,深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一旦认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就该锲而不舍,终身以之,切不可见异思迁,看到哪一门走运了,行时了,又去改行搞那一行。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杨守敬根据历史文献,详加考证,分朝代绘成地图,对历史地理学的确是一大贡献。我于一九五七年初回到上海,作较长期的规划,进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协助下,原定计划在一九六七年可以完成编稿。但由于受时代的影响,编图工作也就全部陷于停顿。三年之后才恢复了绘图工作,又搞了四五年,至一九七四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八册始告编成。
  这部八巨册的地图集,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吸取了迄今已发表的考古研究成果,收录了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边区不设政区地带的部族分布和其他各种地区名、居民点,还包括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关隘和海岸线、岛屿等。除中原王朝外,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大小政权。所有的图幅都以最近的地图为底图,分色套印,古今对照,每册都编有地名索引。很明显,这已经不是杨图的改编修订,而是一部新编的前所未有的大型历史地图集。
  我有幸主持这项工作。看到自己耗费了近二十年心力的成果终于问世,不能不感到安慰和喜悦。但我也深知这绝不是我个人的成就,没有兄弟单位的协作和我们研究所全体同志的努力,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浩繁的任务是不可能的。一切为之作出贡献的同志都应该分享这份光荣。
  如果说我几十年来多少取得了一点成就的话,在自已方面来说,重要的一条是不迷信。前人说的,权威定的,当然应该充分重视,但并非都是对的,更不是不能更动的。只有不迷信,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清代史学家中,我很佩服钱大昕。尽管如此,我并不迷信钱氏,因为至少在历史地理方面,我也发现了他的一些错误。同样我服膺王国维,但也不为王氏的说法所左右。四十年代我在浙大时写的《秦郡新考》就是既不同意钱氏的说法,也有异于王氏的结论的。
  有人以为搞历史地理的人记忆力一定很好,其实我的记忆力是很坏的。但讲到一千五百多个汉县,大部分我都能记得它们属于哪个郡国,大致在什么地理位置。怎么会记得的呢?这是因为《汉书·地理志》是所有《地理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此研究历史地理各方面的问题,差不多都要用到它。几十年来我把一部《汉书·地理志》几乎翻烂了,当然记忆力再坏也会记得不少。由此可见,记忆力不好的人,也是可以学历史地理的,只要你肯下功夫。
  近年内,我将整理出多年来讲授中国历史地理的讲义,在此基础上写成《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约需四五十万字。我计划组织力量,重写《水经注疏》,重绘《水经注图》,总结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超越杨守敬的《疏》和《图》的水平,为探索历史时期我国的地貌变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还准备整理几部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这样的计划对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来说也许过于庞大,但我有决心,也完全有信心予以实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在历史地理这块处女地中经过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先生虽已年逾古稀,还是孜孜不倦,夜以继日,为祖国,为学术,为下一代无私地贡献出余年,正像那长年的流水,始终在滋润大地,催人奋进!”(葛剑雄《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
  ② 过去治黄河史的学者,惯于把各个时期黄河灾害轻重的原因,归之于时世的治乱和防治工程的成败。我觉得归之于时世治乱则与史实不符:实际上乱世黄河不见得多灾,治世往往反而多决多徙;归之于工程成败则于事理不可通。(谭其骧《长水集(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谭其骧读大学时由社会系转到外文系并最后转到历史系,就是因为自己的形象思维 能力很薄弱,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B.“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我国历史地理的特点,更强调了杨守敬绘图的必要性。
  C.《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图幅全部以最近的地图为底图,凸显其时代价值;而它每册都编有地名索引,体现他们编图工作之细致。
  D.谭其骧对钱大昕顶礼膜拜,但又质疑钱氏的思想,且发现了他的错误之处,这反映
  出谭其骧矛盾的心情和茫然的心理。
  E.传主回忆了自己一生的学术追求及基本的求学态度,晚年仍表示有决心和信心做好学术工作,正如学者评价“为下一代无私地贡献出余年”。
  (2)本文的传主谭其骧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6分)
  (3)传记主要特点是真实,文中叙述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谭其骧谈到自己学术成就取得的原因之一在于“不迷信”,但是开展学术研究,常常建立在相信别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学术研究如何处理“迷信”与“相信”的关系?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8分)

上一页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江西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