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福建省龙岩市2016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宗族共同体聚居以围堡式大屋为前提,围堡式大屋以宗族共同体聚居为依9丑。这两个特征在客家民系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同为北方南下流民,何以惟独这一支形成为客家人,关键就在于这支南下流民采取了兼备这两个特征的居处方式,前者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后者是其形成的外在条件。
  宗族共同体聚居使其不致被淹没、同化于江南各族之中,从而丧失其固有的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特征,得以持久地、较完整地保持其从中原带来的中古时代的传统,成为在南方腹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围堡式大屋这种建筑特征,则是保证其上述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围堡式大屋,不仅保证了客家人在深入蛮荒之地后的生存、发展,而且因其具有的封闭性、独立性,使其有可能较少受到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语言的影响或同化,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民系特征,而瓜瓞绵绵,百世其昌。“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表明建造客式房屋对于客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种房屋不仅把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区别开来,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原因。
  凡是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就有可能形成为客家人,包括那些晚渡北人接受并实行了这种居处方式者,也就有可能陆续融入这一民系之中而成为客家人。因为早渡北人所采取的这种居处方式,是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既适应南迁后当地条件而又能保持其宗族和文化传统不坠的一种最佳选择,晚渡北人必须认同并实行这一居处方式才能融入这一群体而成为客家人。凡是没有实行这种居处方式的南下流民,则不可能成为客家人,而成为了吴人、蜀人、闽人、广府人……。同为北方南下的移民,何以并非都成为客家人的原因就应从这里去寻找。
  客家人之所以能够实行这两个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与其所迁入之地域及社会环境亦有密切关系。陈寅恪先生在论述南北朝时期南北士族的差异时指出,南方士族“主要与城市、商业相联系,宗族则已分解”,因而大家族制度遭到破坏;北方士族“主要与农村、土地、宗族相联系”,因而大家族制度得以继续维持,“北方士族的势力可以延长或延续下来”。同理,从北方南下的移民,如果与城市和商业相联系,则其与宗族的联系就将受到破坏,其大家族制度便难以维持。如果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则其与宗族就有难分的关系,其大家族制度就将得以保持。因此,那些迁于江南政治、经济中心和发达地区,与城市、商业相联系的南下移民,其与宗族的联系亦受到破坏,从而深受江南之俗影响,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客家人。只有那些迁入相对落后、偏僻地区,继续与农村、土地相联系,自然也与宗族有不可分割联系的那部分南下移民,才有可能继续实行宗族聚居,其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亦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从而保持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才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摘编自黎虎《汉魏晋南北朝中原大宅、坞堡与客家民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共同体聚居能使客家人免于被江南各族同化,较完整保持其自身传统,使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得以延长或延续下来。
  B.围堡式大屋具有封闭性、独立性特点,这种大屋不仅能保证客家人南迁后的生存发展也能保护他们特有的社会、文化、习俗和语言。
  C.客家属于汉族民系,它实行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和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相结合的居处制度,并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D.由于深受城市和商业气息的影响,宗族观念不强,大家族制度不复存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土族无法保持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堡式大屋的建筑特征,是宗族共同体聚居这种社会特征得以传承不坠的最重要条件,在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B.“福佬好食粥,客人好起居”的民谚,既表明客家人与其他汉族民族系的不同,也点出了客家人之所以成为客家人的条件和原因。
  C.因为不认同、不实行围堡式大屋居处方式,有些晚渡北人无法融人已采用这种居住方式的早渡北人,以致最终没有成为客家人。
  D.客家民系特色的住宅和居处方式,与客家人所迁入的地域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他们南迁后生存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围堡式大屋,那么宗族共同体聚居方式不可能存在或持久,其固有的民系特征无法保持,也就不可能有今日之客家人。
  B.客家人不仅来源于接受并实行了客家特有居处方式的南下移民,也包括深受客家文化习俗影响的甚至被同化的当地蛮夷之人。
  C.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士族由于跟农村、土地联系紧密,同时与宗族的关系密切,维持大家族制度,所以他们南迁有可能成为客家人。,
  D.如果像客家人一样实行宗族聚居,维护并延续大家族制度和宗族势力,汉族的其它民系也可能保持好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显名太学。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今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白请召之,延曰: “龙丘先生有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曾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 “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B.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C.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D.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
  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学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开始建立。
  B.中土,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古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C.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D.转,是指官职调动,因为古代一般以左为尊,以右为卑,所以左转即指升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聪明好学,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就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任延体恤下属.重视孝道。就任会稽都尉后,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那些贫闲的属官;巡视属县时,总派人慰问勉励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 任延敬重贤人,礼贤下士。龙丘苌隐居不仕,为任延礼遇所感动而求官,龙丘苌没上任就因病去世,可任延还亲自为他治丧;郡中贤士都乐意为他所用。
  D.任延关注民生,除暴安民。不善农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导下开垦荒地,由贫穷变为富足;在武威任职,敢于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威信大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2)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福建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