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全卷浏览

广东省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唐)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①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②学楚囚。注:①鲈鱼正美:西晋张翰被执政的齐王司马冏任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忽起,想念故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
  ②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钟仪被俘,但他依然带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8.本诗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特别好,请指出其中一个并作鉴赏。(5分)
  9.请问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写秦统治者生活极尽奢侈,任意挥霍财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万三蹄李晋明洪武五年某日子夜,富商沈万三打理好钱庄事务回家。
  沈万三穿过前院,看到厨子宗庸的房间还透着烛光。沈万三上前轻敲门扉。
  门缓缓打开,手拿书卷的宗庸一脸惊讶,连忙作揖道:“老爷,您怎么来了?”
  沈万三微笑:“路过看看先生。先生大病初愈,不可因看书而过度劳累。”
  宗庸感激地说:“承蒙老爷关心,这次如不是老爷相救,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沈万三握着宗庸的手说:“先生不必客气。夜已很深,先生早点休息,我就不打扰了。”随即告辞离去。
  望着沈万三渐渐消失在庭院深处的背影,宗庸的眼角闪着泪光。
  四年前的一个雪天,沈万三救了一个昏迷在自家门前的中年人,该中年人说他叫宗庸,皖籍人氏,因逃荒来到周庄。沈万三见他可怜无依,就收留了他。宗庸主动请缨到伙房做了厨子。时间一长,沈万三发现宗庸并非俗人,他擅长各式菜肴,尤其精于烹饪猪蹄膀,他烧制的蹄膀色泽红亮莹润,肥嫩肉酥,入口有一股特殊的醇香,这很合沈万三的胃口。沈万三一直没把宗庸当下人看,经常跟他品茶清谈。通过交流,沈万三发现宗庸竟学识渊博,这更使他对宗庸心生敬意。他曾多次邀宗庸帮他打理生意,可宗庸总婉言推却。
  不久前,宗庸染上风寒,多方诊治毫不见效,沈万三焦急万分,遣人重金快马请来江南名医庄伯和,使宗庸最终得愈。
  洪武六年秋季,皇帝朱元璋巡游来到周庄,沈万三隆重接待了朱元璋。朱元璋对宴上的烧蹄膀赞誉有加,在酒足饭饱临别之际,他笑着拍了拍沈万三的肩膀说:“你很好,很好啊!”
  送走皇帝后,沈万三兴致颇高。宗庸却忽然说:“老爷可知一场杀身之祸正威逼而来?”
  沈万三不解:“先生怕是危言耸听吧?”
  宗庸正色道:“请问老爷,性命和财产哪个更重要?”
  沈万三不假思索:“当然性命更重要,没有性命,哪有财富可享?”
  宗庸顿了顿说:“老爷没看到圣上在宴上的面容吗?眼中有愠色闪过,最后拍老爷肩膀时,那笑中分明隐含怨恨。老爷富可敌国,又资助过伪吴王张士诚,难道圣上不妒忌疑心于您?”
  沈万三遍体冰凉,缓声道:“先生所言极是。敢问有何良策?”
  宗庸说:“散财求安,得万民之心,当能保命。”
  其后几年,沈万三在江南广修桥路,救灾济民,倾尽家财,并出巨资帮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墙。但朱元璋仍说要杀了沈万三这样拥有不义之财的刁民。大臣纷纷谏言:“沈万三积善为乐,杀之恐致公愤!”最后朱元璋降旨将沈万三财富充公,其人发配云南。
  赴滇前夕,沈万三遗憾不见宗庸来和自己辞别,这时送别百姓中的一个孩童递来一封信,说是一位叫宗庸的先生委托转交的。
  沈万三展纸:“小人本是安徽淮南锦绣酒楼主人,后投奔圣上打江山,开国后被任为四品侍读,并被派到老爷身边卧底。近得圣上传书,要小人于发配途中谋害老爷。承蒙老爷多年照顾,怎忍加害?故以死谢恩。笺后文字是小人祖传烹烧蹄膀秘方,老爷若以此为业,必衣食无忧……”
  信件如蛾飘落,沈万三浊泪滂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沈万三赏识宗庸,是因为宗庸烧的猪蹄膀极合他的胃口,否则沈万三就不会重金快马请名医庄伯和来给宗庸治病。
  B.宗庸当卧底,既不能改变朱元璋的决心,又不能改变沈万三的命运,也无法具体掌握沈万三的财富数额。这个构思,纯属败笔。
  C.宗庸本是朱元璋派到周庄的卧底,但被沈万三的真诚关怀所感动,因而同情报答沈万三,为之出谋划策、规划余生。
  D.沈万三读完宗庸的信后,可能是因为他没想到宗庸竟是卧底,更没想到这个卧底竟是如此有情有义,于是他感动不已,泪如雨下。
  E.文章标题设为“万三蹄”,是因为全文紧紧围绕万三蹄展开情节,通过写万三蹄的故事来表现主题。
  (2)宗庸给沈万三的信,隐含了对于沈万三的提醒和建议,试把这些提醒和建议简要列举出来。(6分)
  (3)请指出第4段画线句子(“先生大病初愈,不可因看书而过度劳累”)在人物表现和情节结构上的作用。(6分)
  (4)沈万三愿意听从宗庸的劝导老老实实到云南度过余生吗?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见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草婴:一辈子一件事舒心2006年草婴获得俄罗斯“高尔基文学奖章”,并获授俄罗斯作家协会荣誉会员一衔。2014年12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家“终身成就奖”。“一个人能把托尔斯泰小说全部翻译过来的,可能全世界只有草婴。”这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李福清的感慨。
  1937年12月,草婴随家从宁波避难到上海,那年他14岁。日本军国主义的血腥罪行激起了一位少年忧国忧民和追求真理的朦胧意识。草婴曾说,自己读俄文、英文,走上从事翻译工作的道路,是受鲁迅的影响。“我以为,鲁迅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他无论涉及哪一个领域,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改变中国人的命运。”
  20世纪50年代起,草婴作为专业会员参加作家协会,专门从事文学翻译,译了一些苏联小说,主要有肖洛霍夫的小说《新垦地》第一部和第二部,《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等,还译过尼古拉耶娃的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
  与草婴相濡以沫七十载的夫人盛天民说,草婴的翻译拥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要翻译什么完全是由自己决定。他喜欢朴素自然的作品,看到一本书觉得很感动想翻译出来时,就会马上翻译,不受外界干扰。翻译的进度也不快,一年365天,平均每天只翻译一千字左右。
  之所以介绍肖洛霍夫的作品,是因为草婴认为在苏联作家中,肖洛霍夫是继承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很出色的一个,尤其是继承托尔斯泰的传统,发扬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实际上,当年对肖洛霍夫的评价也是有分歧的,有人批评他反对阶级斗争理论,宣扬人性论,不是社会主义作家。但是,草婴通过反复阅读肖洛霍夫的作品,完全肯定他是伟大的苏联作家,他的作品应该首先介绍给中国读者。因此,20世纪50年代,他翻译了肖洛霍夫的大量作品。
  “文化大革命”中,草婴因此成为重点批斗对象,成了“肖洛霍夫在中国的‘吹鼓手’和代理人”。如何避免文革悲剧的重演,如何呼吁人性的回归,如何唤起人们的人道主义情怀,他把目光投向了列夫·托尔斯泰。
  “有人问我为什么特别喜爱托尔斯泰。我想首先是因为我特别敬重托尔斯泰作为一个人的人格。托尔斯泰说,爱和善就是真理和幸福,就是人生唯一的幸福。我觉得托尔斯泰的一生就追求这样的真理和幸福,他就是爱和善的化身。”
  “文革”后,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领导请草婴出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总编辑。草婴考虑了几天,还是婉拒了。他对领导说,自己一辈子做翻译工作,其他的行政领导工作基本上没有经验,“还是让我继续干文学翻译吧。”市领导也就没有勉强他。草婴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文学翻译。草婴花了二十年时间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总共四百万字。“有人说,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世界的良心,我同意这个评价,而且认为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至今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此前,周扬翻译过《安娜·卡列尼娜》,不过他是从英译本转译的。草婴看重的是原著翻译,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他希望译文尽可能与原著接近,甚至尽善尽美。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原著十分熟悉。草婴通常要看十来遍原著,有时更多,吃透后再开始翻译。只有这样,原著中的一个一个人物才会在脑海里活灵活现,这就是形象思维。
  草婴喜爱托尔斯泰的作品,除了其中洋溢的人道主义精神外,还因为它们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托尔斯泰作品就是具备这样的特点。托尔斯泰对安娜的不幸遭遇始终掩盖不住真挚的同情,而对造成她一生痛苦的贵族社会和以卡列宁为代表的官僚体制则怀着无法克制的仇恨。草婴在翻译时竭力领会托尔斯泰这种大爱大恨。
  有一次,他的学生章海陵上门拜访,发现老师忧郁又有些激动。后来草婴才告诉他:“安娜死了……我,我刚才在翻译‘安娜之死’,心里真难过。”章海陵认为,“草婴的译作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把自己和原作者融合在一起了。”
  一部好的文学翻译作品应该是译文读者读后的感受相当于原文读者读后的感受。当然,要达到这个要求并不容易,这里有时代背景的差异,有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还有不同语文本身的特点。翻译家要适当处理这些问题,确实要花一番功夫,使译文读者也能尽量欣赏到原著的艺术魅力。
  在谈到风格和重译问题时,草婴说,原著作家的风格只有一个,但文学翻译家的风格要复杂些,因为它既有原著作家的风格,又有文学翻译家的风格,可以说是两者加起来的风格。因此一种原著,尤其是名著,应该容许有不止一个译者来译,让读者自由选择他所喜爱的译本。
  链接:①草婴,原名盛峻峰,之所以为自己起笔名“草婴”,就是因为,草是最普通的植物,遍地皆是,但是又顽强坚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对于中国文学界有重要影响,这部小说和其他苏联作品一起,帮助催生了一个创作流派,即“干预生活文学”。金农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称:“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这批‘干预生活’的作品中影响最大的。”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随家避难到上海,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激起了他忧国忧民和追求真理的意识。草婴走向翻译的道路,想效仿鲁迅改变中国现状。
  B.为了让翻译作品尽善尽美,草婴要求自己首先一定要熟悉原著、原著人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其次,作品的风格要与译者的风格一致。
  C.托尔斯泰的作品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草婴在翻译《安娜·卡列尼娜》时将这种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D.对肖洛霍夫的评价是有争议的。而草婴反复研究肖洛霍夫的作品,完全肯定他是伟大的苏联作家。
  E.翻译家在翻译作品时能结合时代、风俗习惯、语文本身等因素,则能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读后感受保持一致。
  (2)请结合文章事例谈谈,草婴在翻译作品时秉承怎样的原则?(6分)
  (3)文章多处引用了传主的话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从选译肖洛霍夫的作品到全面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草婴的哪些主观因素(条件)发生了变化?(8分)

上一页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广东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