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2014江苏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2014江苏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训诂/估量 诤言/综合征 劈叉/如丧考妣
  B.编辑/舟楫 漏网/露马脚 灵长/热情高涨
  C.亲昵/拘泥 捣药/倒胃口 哽咽/因噎废食
  D.皲裂/皴裂 眼睑/杀手锏 漩涡/故弄玄虚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 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3.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人口红利”。(不超过50字)(4分)
  当一个国家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时,儿童人口的比例就会降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相应加速,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逐渐升高。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老年人和少儿抚养负担会比较轻,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就将出现一种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这对于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种现象就叫“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则“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
  4.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你针对下面两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任选其一,至少运用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教师寄语,要求既客观又委婉,带有鼓励性,让学生乐于接受,不超过80字。(5分)
  ①、某男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活泼聪明,兴趣广泛,乐于助人,在学生中很有人缘。但不是很喜欢学习,成绩比较差。
  ②、某女生,家境贫寒,勤奋刻苦,成绩非常优秀。但性格比较内向、封闭,对人较冷漠,班上同学都对她敬而远之。
  选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目。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求  诛:索取
  B.子寒如此,而不之邪  恤:怜悯
  C.民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华容人其利至今 蒙:受
  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 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 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7.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2)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分)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② ___________,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 (《志南《绝句》)
  ⑤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⑥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⑦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⑧位卑未敢忘忧国,___________。 (陆游《病起书怀》)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江苏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