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名校联合针对训练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济南市2014届高三名校联合针对训练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圈养/终成眷属 堤坝/提心吊胆 作祟/崇山峻岭
  B.鸟瞰/不堪一击 玷污/拈轻怕重 模仿/装模作样
  C.禅让/潺潺流水 评估/怙恶不悛 搪塞/敷衍塞责
  D.媲美/鞭辟入里 龃龉/咀嚼品味 看守/看家本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牢记历史,尤其是残痛的教训,鼓舞人民奋发图强,励精图治,防止再次遭到军国主义野心家的蹂躏。
  B.中国的文化产业要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分庭抗礼,就必须在产业集聚和集约建设上有所作为,推进大集团战略调整。
  C.书籍正在杂志化,杂志正在书籍化,报纸正在网络化,门户网站正在报纸化,以上等等,均在展示不同媒体正在朝着熔合的方向发展。
  D.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伴生物,各种影相资料令人应接不暇,日益凸显其优势和价值,即直观性、“写实性”和“第一手性”。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本次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 出了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2)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表示,中方敦促日方切实 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
  (3)领导看望因芦山地震而导致双腿截肢的这位病人时说, 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要努力坚持下去,使生命变得有光彩。
  A.勾勒 遵守 即使/也 B.勾画 恪守 虽然/但
  C.勾勒 恪守 虽然/但 D.勾画 遵守 即使/也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近日,大范围雾霾再次笼罩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记者调查发现,十面“霾”伏下,体育活动开不开展,怎么开展,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很困惑。
  B.《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多处提出,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
  C.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干部深入基层蹲点调研,真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与坐办公室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有的询问群众的急难之事,给出时限做出承诺。
  D.1980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状况》的文章,开宗明义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对高等教育的结构进行必要的改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当前在中国周边出现的一些事态,有不少缘起于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制造麻烦“阻击”中国加速发展的原因。
  B.通过人工增雨措施,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地区今年共增加降水近43亿立方米。
  C.同位素核源应用的成功,决定着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能否平安度过“广寒宫”低达零下180摄氏度的寒夜。
  D.为了经受南极内陆气候的考验,泰山站的工作人员在彩涂板上涂上一层氟碳层,被称为南极建筑中最好的“防晒霜”。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墨戏”本是画之一卷,盛行于宋元以后,作“墨戏”时画家那种不假经营、随兴成画的艺术创作的思维特点,是最与“神思”相类的审美直觉思维。
  《中文大辞典》云:“墨戏,谓绘事也。”这个界定显然是失之宽泛了。“墨戏”只是“绘事”的一种,而不能等同于全部绘事。“绘事”中的工笔画,显然不属于“墨戏”。经过精心构思、着意布置的大型画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都非“墨戏”。所谓“墨戏”,是文人画中那些即兴点染之作。墨戏在主体方面,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创作态度。“墨戏”也就是游戏笔墨。在作画之前,画家没有经过郑重的理性化构思过程,而是凭一种在随机情境中触发的创造性审美直觉即兴挥毫。元代著名画家吴镇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
  “墨戏”画首先在于创作主体的游戏态度,这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戏”,而是一种审美上的自由创造精神。在这点上,《辞源》的解释“墨戏,写意画,随兴成画”,较为符合实情。突出主体的意趣,随意所适,是“墨戏”在创作主体方面的特征。既然以“适意”为其要旨,就必然打破那种酷肖客观的物象的摹仿式画法,而以画家的主体意趣恣意挥洒。“写意不求形似”,是“墨戏”在技法上的特点。
  墨戏的创作,不是外在的功利需求,而是主体的内在需要,是创造性的冲动感。它不是冷静的理性活动的结果,而是主体的意兴在随机的某种外在的契机的触碰中勃发的产物。我们不妨称之为创造性的直觉。
  “墨戏”从创作主体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这种源自于生命的创造性直觉。它来不及或者不屑于理性的设计,而是以从性情中涌现出的冲动来作画,其所创造的审美意象是一种整体性的突现,很难用理性解释清楚,但却元气淋漓,生机勃发,成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品。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审美直觉,“墨戏”的美学内涵可以康德美学思想中的游戏说来阐释,康德是美学史上最先以“游戏”来认识审美活动的。在他看来,人的活动只能有两种:一种是有外在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或消耗体力,或劳心费神,因而是不自由的。这指的是体力或脑力劳动。另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这就是游戏。不仅劳作之外的身体活动是游戏,劳作之外的心灵活动也是游戏。康德更为重视的是内在的心灵游戏。它是怎样的一种游戏呢?“简单来说,就是感性、知性、想象力等心意机能不使用概念、范畴和规律,不受强制的无目的的自由活动。这种活动也需要栽种表象材料或对象,心灵就围绕它们兴奋起来,互相谐调,没有任何负担,因而是愉快的。”
  (节选自张晶《神思:艺术的精灵》,有删改)
  6.下列关于“墨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宋元以后盛行的、文人以游戏的创作态度即兴挥毫而成的画作。
  B.它是在所有画类中,除经过精心构思、着意布置的大型画作之外的绘画。
  C.它是古代文人词翰之余,不假经营、随意所适、点染而成的绘画。
  D.它是打破摹仿式画法,以画家的主体意趣恣意挥洒而成的一种写意画。
  7.下列关于“墨戏”创作思维特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墨戏的创造源于画家的内在需要,是画家偶然在某种外在的契机的触碰中意兴勃发的产物.
  B.墨戏的创作不只需要经过郑重的理性化构思,更需要某种随机情境中突发的创造性的冲动感.
  C.墨戏创作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生命的创造性直觉,这是一种属于"神思"的审美直觉思维.
  D.墨戏创作具有元气淋漓、生机勃发的思维特点。它突出了创作主体的意趣,是一种游戏化的审美活动。
  8.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戏以“适意”为要旨,这就决定了其在技法上必然具有一种“写意不求形似”的特点。
  B.墨戏创作者的游戏态度,并非是指随便和不够庄重,而是指不受外在的功利需求左右的审美上的自由创造精神。
  C.康德认为,体力或脑力劳动都是不自由的,因其有外在的目的,且或消耗体力,或劳心费神。
  D.在心灵游戏中,人的心意机能是不受强制的无目的的自由活动,没有任何凭借或倚靠,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铃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书辙曰 属:嘱咐
  B.至与钤辖礼 亢:匹敌
  C.以水之再至 虞:料想
  D.然终不以为 恨:遗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夫人亲授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疾时文诡异 均二策
  C、犹谓之学士,不言姓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D、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安 臣敢上壁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第Ⅱ卷 (114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将答题纸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10个小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3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分)
  (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4分)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山东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