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2014汕头二模】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2014汕头二模】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吕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奖励/船桨 飘动/飙车 识别/博闻强识 B.镶嵌/砍伐 急骤/昼夜 切削/削足适履
  C.垫付/真挚 钥匙/跳跃 肥胖/心广体胖 D.邻居/伶俐 管辖/惊骇 处方/设身处地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网络信息卷帙浩繁,传播速度快。网媒对信息“囫囵吞枣”,难以说得详尽、明白,可能会使内容流于肤浅。有人讥讽网媒不过是“复制+粘贴”,虽然偏激,但也道出了网媒的“原创性”短板。浏览国内几大门户网站不能发现,重点内容很多类似。在信息量差不多的情况下,报道内容没有附加值,单调、单一的信息产品很能满足受众需要。
  A.卷帙浩繁 B.囫囵吞枣 C.流于 D.短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博快速浏览新闻、发布信息,在冲击传统纸质媒体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更快更鲜活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讯。
  B.网络谣言就像存在于社会中的一颗毒瘤,随时可能侵入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从而促成我们的社会不健康、不协调,甚至动荡、衰退。
  C.美国好莱坞摄制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近日在洛杉矶公映,影片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表述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事实,并敦促日本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
  D.《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坚韧的普通工人。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②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③散文是批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④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⑤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⑥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A.⑥③⑤④①②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②①⑥⑤④ D. ⑥⑤④①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道光间,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礼成,散步于馆外,见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题识曰“天朝参将某公之柩”,异而询之,则乾隆间护送封王之使,至彼国而以病死者也。问何不归,曰:“海船忌载柩。”先生曰:“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谋于副使,副使不可,先生曰:“吾两人犹彼也,万一死海外,亦无归乎?请以吾舟载之,虽沉溺无悔。”而一舟之人亦皆执不可。先生怒,卒载之行。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参将故粤人,访其家而归之。仁者必有勇,先生之谓欤?
  先生曾授衡州府知府。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应童子试,先生见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读书作文之法。衡阳一县应童试者千余人,侍郎是岁县试,咸拟正案第一,侍郎亦自谓然。至正案发,乃第三。越数日,县令召而语之曰:“以文论,汝宜第一矣,亦知不得之故乎?”谢不知。曰:“府尊意也。府尊曰:‘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一衿之得失迟早皆可不计,今岁在吾署读书,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是其终身之玷矣。’”是岁侍郎竟不入学。后数年,乃隶诸生之籍。侍郎以此感先生知遇益甚。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高先生轶事》,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一舟之人亦皆不可 坚持 B.舟中人咸归于先生 怪罪
  C.先生见而之 才能 D.咸正案第一 打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至彼国而病死者也 ②招至署中,教读书作文之法。
  B.①必谓明府推屋乌爱耳 ②仁者必有勇,先生谓欤
  C.①问不归, ②汝曹纷纭乃尔
  D.①至正案发,第三 ②后数年,隶诸生之籍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螺舟先生作为清国全都去册封琉球国王,看到乾隆年间一位护送册封使而在琉球病亡的的参将的灵柩,因为禁忌不得送回,长久搁置在琉球。
  B.高先生决意把灵柩送回国,回来时海上风浪大作,同船的人跪求高先生把灵柩丢到海里。他坐在一块木板上,对众人说:“把我也丢到海中。”
  C.一番相持,海上又是风平浪静。高先生的封舟抵达粤东,参将的灵柩终于送归祖国,终于得以安息在自己的故乡。
  D.高螺舟先生任积衡州知府时,特意交代衡阳县令,降低童生彭雪琴县试成绩的名次,他当年也没能考中秀才,而彭雪琴对高先生却非常感激。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是俗忌耳,何足虑?吾当归之。(4分)
  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3分)
  (2)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说明高螺舟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韦应物江汉曾为客, 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 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 淮上有秋山。(1)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3分)
  (2)诗的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全诗包含了哪几方面的感情?(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2)榆柳荫后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潜《归园田居》)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广东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