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专题指导 > 现代文指导 > 散文阅读复习之整体阅读

文章浏览

散文阅读复习之整体阅读_2

来源:网络 浏览:4582 上传:2013-01-17

【强化练习】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书 朱湘
  

   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待;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硃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却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樵采,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1.“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3分)
  2.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3分)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5分)
  4.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7分)
  答案
  

  1.(3分)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反映出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2.(8分)春天看树,心灵得到了净化。夏天看树,心情昂扬振奋。秋天看树,得到自我完善的启迪。冬天看树,激励自己坚毅执著。
  3.(3分)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对,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4.(4分)C(前文并非完全写树,也有对人生的感悟) E(“具体、逼真”错)
  二、1.书犹如遗民,经历了岁月的淘洗,经历了种种变故或磨难,才得以幸存。这样的书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大意答到即可)
  2.(1)书主人的命运(2)作书人的命运(3)含意未伸的文人(或“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的命运。
  3.(1)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2)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3)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4)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感喟。
  4.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像;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大意答到即可)
  第五大题为文学作品阅读。阅读材料选取了朱湘的散文《书》。朱湘(1904-1933),字子沅,安徽太湖人。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在校期间,与闻一多、梁实秋等组织清华文学社,1922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曾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安徽大学教授。因生活穷愁潦倒,加上家庭不和,于1933年投长江自尽。作品有《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诗集。朱湘为现代著名诗人,鲁迅曾赞誉他为"中国的济慈"。写诗之余也写散文,遗文由他的友人搜集编成《中书集》。试卷对原文做了一些改动,主要是删去了原文的第四自然段:
  印书的字体有许多种:宋体挺秀有如柳字,麻沙体夭矫有如欧字,书法体娟秀有如褚字,楷体端方有如颜字。楷体是最常见的了。这里面又分出许多不同的种类:一种是通行的正方体;还有一种是窄长的楷体,棱角最显;一种是扁短的楷体,浑厚颇有古风。还有写的书:或全体楷体,或半楷体,它们不单看来有一种密切的感觉,并且有时有古代的写本,很足以考证今本的印误,以及文字的假借。
  还有第七自然段做了多处语句的改动,原文是:
  天下事真是不如意的多不讲别的,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那琉璃一般脆弱的美人,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樵采,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得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上文中画横线句子删掉了,划波浪线句子做了改换。)
  第18题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属于C级。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利用语句所在段的上下文语境以及全文的中心来阐释。
  这篇散文谈到自己对书的独特体验,思路清晰,由书的外形讲到书的内涵,由书主人的命运讲到作书人的命运,由书及人,由读书而至读人生,是本文思路的轨迹。
  “这书是一个避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是作者的一种充满诗意的想象。根据下文“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这一句,我们知道这书历经岁月沧桑与坎坷磨难,它的存留的历史本身是耐人寻味的。它的内涵已不仅仅包括书里的内容,更承载了书以外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
  第19题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层级为C级。
  从试卷选文看,作者在第四、五、六三段写到了三类人的命运:(1)书的主人的命运(第四段段中);(2)作书人的命运(第五段段首);(3)兀傲的文士或含意未申的人的命运(第六段段首)。归纳文段内容要点,要善于抓住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有显性(直接在文段中能找得到)和隐性(分散或隐藏于全段,需要读者自行归纳提炼)两类,就显性中心句在段中的位置而言,常见的有段首、段中或段尾;在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文段或篇章的内容要点也就提取出来了。
  第20题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层级为C级。
  这篇散文题目为《书》,全文是以书为线索,展开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第一、二段是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第三段是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第四段则由旧书去追溯藏书人的命运,又由藏书人命运结局的难以揣测进而反思自我未来命运的不可期待。第五段再递进一笔,想像作书人的多舛命运;第六段则推而广之,由书的厄运而及文士,即读书人的命运的凄凉,透露出作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人的生存际遇的深刻思考。第五段陡然一转,从郁闷伤感中突围出来,抒发了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多读社会人生这部大书的感慨。
  第21题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层级为E级。
  这道题包含两个小问题,第一问采用比较阅读的思路来设问,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从散文的选材与构思的着眼点这一角度来分析,一般写读读书的文章大都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人的人生命运这一视角来观照书的历史际遇,赋予书人情人性,由表及里,重在叙述“书”的人生轨迹,厚实了文章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取材的角度新颖,立意深刻。
  第二问要求学生分析这篇散文的语言表达技巧。这篇散文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人们玩味:(1)丰富飘逸,摇曳多姿的联想与想象使文章内容充实而曲折有致。(2)诗意的浪漫的形象化描写使文章意象鲜明,意境深远。尤其是第三段中对汉字形体之美的描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对“飙”与“婚”这两个字的形象化的解说,形、声、色俱佳,简直就是逼真的电影画面,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3)化用“囊萤映雪”等典故,使文章增添了浓重的文化底蕴。(4)排比、比喻、拟人、设问辞格的使用,使文章语句整散错落,形象饱满,引人深思。尤其是第四段对旧书主人的玄想,作者用一种娓娓而谈的语调在向我们倾诉一段不凡的历史,在纡徐的笔触中令我们分明感到作者的茫然与惆怅!

上一页

最新现代文阅读专题指导文章

更多现代文阅读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及试题

随机推荐现代文阅读题目

现代文阅读指导文章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