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专题指导 > 诗歌指导 > 诗歌鉴赏十二讲:闲适隐逸诗

文章浏览

诗歌鉴赏十二讲:闲适隐逸诗

来源:网络 浏览:4263 上传:2013-02-02

诗歌鉴赏十二讲:闲适隐逸诗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
  首先,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
  如宋人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与尾联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诗的颔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追述此地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这联流水对曲折鲜明,圆转流美,极好地勾画出江南农村山岭重重叠叠,溪河四环交错,道路弯弯曲曲,村庄繁花掩映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初次探访面对的一幅幅画面各异的景色而激起的心理活动和由衷赞叹。这种对进行之中不断变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耐人寻味的理趣,成为后人所欣赏所引用的哲理诗句,寓示人们只要勇于探索,终能冲破困境,到达光明的彼岸。
  尾联写临别之时的频来之约,充分表现了诗人与农家心会神契、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诗人为日后的再访勾画了如诗如画的优美动人的境界:月色下,诗人乘兴手拄拐杖,踏着月光,悠闲地微笑着漫步而来,在乡村夜晚的一片静谧中,轻轻地敲响了农家的柴门……
  其次,这些诗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宋人翁卷的《乡村四月》,就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前两句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象。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秀美、明丽动人的山水图景。次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诗的三、四两句写农事的繁忙。“乡村四月”点明时间和地域,为前两句的写景画龙点睛,并提示下文,有承上启下之妙。“闲人少”三字,概括了农家忙碌的情景。末句“才了蚕桑又插田”又进一步补足此意,突出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苦。“才”与“又”前后连结,紧张繁忙不言自明。同时,“蚕桑”与首句的“绿遍山原”相呼应;“插田”与首句“白满川”相映照,挑明了河水涨满、水田汪洋、田水映着天空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情景。诗作前后照应,看似平淡,实则精心结撰而成。
  第三,在艺术风格上,这些诗大多具有质朴清新的特点。
  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要数辛弃疾描写江西东部农村田夫野老之家生活情趣的《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构思巧妙,颇为新颖。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一般化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得格外清新优美。这是写景。在写人方面,写一对翁媪,身边有大、中、小三子。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鸟笼,小儿卧剥莲蓬,尤其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把小儿子不懂世事,只是任意地调皮玩耍,溪头卧剥莲蓬吃的神情写得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其中的“卧”字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活跃纸上,可谓神来一笔。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充满着一片生机、和平宁静、朴素安定的农村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真是诗情画意,清新悦耳。这样的构思,不仅颇为巧妙,而且色彩也显得和谐而鲜明,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最新诗歌鉴赏专题指导文章

更多诗歌鉴赏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及试题

随机推荐诗歌鉴赏题目

诗歌鉴赏指导文章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