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积微,月不胜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积微,月不胜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上传:2018-10-15 浏览:12529 

试题内容: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共19分)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 行:行为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故善者王 王者敬
  B.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 不可日志也
  C.此谓也 若白垩与黑漆
  D.察秋毫 人拜之以牛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6分)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试题答案:

8.D
  9.C
  10.D
  11.(1)道德的分量轻得像毛发,民众(却)很少能举动它。
  (2)你不肯拿回赎金,(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同胞赎身了。
  12.(1)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2)《积微》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
  《察微》短文论证了只有明察秋毫,大事才不会出现过失,作为论据的两个故事,通过“孔子见之以细”,得出“观化远也”的结论。
  【附:文言文译文】
  (1)积少成多之道:一月一记不如一日一记,一季一记不如一月一记,一年一记不如一季一记。人之情往往不在意小事,大事到来的时候奋起务作。于是常常干不过那些专事小事的人们。为什么?因为小事情经常发生,其每天发生的概率大,所以日积月累效果很大;大事情不常发生,其每天发生的概率很低,所以累计的效果并不大。所以善于从每天的日常事务做起的人可以称王,善于每季统计工作成效的人可以称霸,只会亡羊补牢的人很危险,荒淫无度不务正业的人必然灭亡。所以王者注重每天每日的事情,霸者注重每个季节发生的事情,勉强维持的邦国往往是危殆之后才想到难受。而亡国之君直到灭亡的那一天才知道国破家亡,死到临头才知道自己要掉脑袋。亡国之祸往往是悔不胜悔。霸者之显赫可以以时记载;王者之功名,每天都记也记不完。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与之相反——能积微者则速成。《诗经·大雅·蒸民》上说:“懿德就像鸿毛,人们却举不动它。”说的就是这的道理。
  (2)假使治乱存亡如同高山与深溪,如同白垩与黑漆,则用不着智慧了,虽愚蠢也可以了。而治乱存亡则不然,似乎可知,似乎不可知;似乎可见,似乎不可见。所以智士贤者共同积心处虑来求得,尚且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所以治乱存亡,其开始时如秋毫,察其秋毫,则大事就不会有过错了。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从此以后,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积微,月不胜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文言文专题指导

更多文言文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文言文综合试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