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作文 > 作文题“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审题立意|范文

题目详细信息

作文题“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审题立意|范文

上传:2015-04-04 浏览:18482 

试题内容:

七.作文题
  13.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信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信:“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七.
  13. 无人逃脱
  企业高管们本想“逃离城市”,享受片刻孤独,体会禅宗所谓“独坐大雄峰”的世间稀奇事——但结果却是雪峰也无法给予一点点。寂寞,他们最终无人逃脱。【开头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独坐大雄峰”,形象,生动,别致,新颖。】
  这正像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离群索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灵。”而在之后的论证中,作者自己也完全摒弃了成为神灵的可能性。于是离群索居就注定只能成为野兽。哲学家在笔下转了几个弯,最终得了理论——人不能离群索居,不能孤独。【亚氏的理论,在这里使用,很好,妥当。】
  这个结论用在当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微博微信把人划进不同的圈子里,痴迷于此的人连过马路都忙着刷屏,人和人天南海北的聊着,不顾一切地对着屏幕笑着,哭着,不过没有关系,不会有人在意,因为大家也都沉浸在自己的城市圈里。
  公共传媒的泛滥仅仅是城市包围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人们经历了惶惑、好奇、狂喜最终深深沉醉无法自拔。是的,认识群居动物,已经无法活在缺少人声的地方了。虽然人们似乎感觉到了这是不妙的,想要“逃离城市”,但心灵早已被城市束缚了,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说得好。】
  城市的喧嚣可以让人很欢乐,但欢乐未必等同于幸福。【观点不错,有思考。】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形象。那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形单影只又不见人烟,独自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中。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能惊扰他的宁静,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植树,种下的每棵树都是他的亲人。牧羊人用了几十年的光阴终于证明了孤独可以使人感到幸福,那种逃脱的幸福是城市难以企及的。【牧羊人得出来的结论,让我们感觉无奈,但是我们又能够如何改变他的结论?在一个宁静的地方,任何一阵杂沓脚步的进入,都只能带来傲慢、自大、亵渎,而不是幸福、热闹、共享。所以,我们应该缓缓地望着牧羊人,体味他的和谐与静谧。】
  城市人需要孤独,需要给手机放个假,需要像戒烟酒那样经历浑身不舒服恨不得一巴掌拍醒自己,最后发现其实自己原本的生活本来就是无需手机的——那时人们过的生活才叫生活。【思想深刻、独到。】孤独是最能孕育、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天路历程》、《世界史》的作者无不经历了牢狱之孤独才有了如此杰作。城市人那140字的微博段子要怎样发展成惊世之作,这是值得深思的。【生活气息浓,很好。】
  当下,城市人的尝试仍不幸地处于无人逃脱的状态,但幸运的是仍然有人在奋力地奔突,现在我们不必置身戈壁大漠、雪山雄蜂,但求内心的挣扎逃脱。让我们看看手机的微博提示音还能把人类再困多久!【结尾有力!有创!有韵!】
  关不住的鸟
  一群企业高管借攀登岗什卡雪峰来“逃离城市”。初衷是好的,然而从开始攀登直至登顶,始终未能彻底逃离——因为网络。【引用材料。这里可以脱离材料,或者化用其他材料,可能会更令人惊喜。】
  外国一著名学者理查德·桑内特曾经说过:“网络减少了人们的公共生活,使原本该去广场跳舞的人们像章鱼一样被固定在书桌前。”当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在我看来,网络常常束缚捆绑了人们精神生活——无时无刻不思考关于网络的一切。
  无形中,在城市中一切显而易见的压力之下,人们被笼罩于网络的囚笼而不自知。因而,这群高管逃离了城市的地界却没有逃出城市的精神世界。
  然而,这群高管代表人群反映的主观意愿却令人称赞:看见束缚,并尽力逃离以获取自由!【深思得出的结论。】
  就像《百年孤独》中那无奈的轮回一样,表面上,这群高管远去了青海雪峰,实际上,却是在“原地踏步。”并没有脱去束缚的外衣,也并没有得到自由。
  研究明史十多年,写就《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看清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后也得出这样的结论:“立国就像开公司一样,两百多年就很不错了, ……到了崇祯这一朝,‘气数’尽了。”好一个“气数尽了”,明末,有明君、有贤臣,但纵然全力以赴,仍是亡国。就好像这群高管,拼尽全力上了山,依然不自由。
  真是让人绝望,仿佛有既定的轨道,纵然想尽一切办法也没法脱离命运或其他无形的束缚。
  真的是这样吗?
  不,不应该是这样。
  不论是否成功,这群高管的初衷我是赞同的。我相信他们确确实实是为了“逃离城市”而并非为了什么无聊的炫耀。没错,他们没有成功,但也许他们下次便可以意识到错在哪里,又或许,其他聪明的人可以真正“逃离”。可无论如何,这种“冲出重围”的精神不能丢,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自由”的信仰。
  熊培云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人们回答各异,他的标准答案是:“是用来逃跑的。”【妙用。】
  就算一次次逃出来又一次次被抓回去,仍然要再一次地逃出去!这群高管为“逃离城市”而来,又被网络抓回去,很可笑,但这又有什么呢?再逃一次!
  最后,借用一句话:“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结尾有力,颇得真味。】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作文题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②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③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④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⑤“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内涵。
  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
  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
  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 。
  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
  ②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
  ①美常存于“高处”。
  ②登高方能见美。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
  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
  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
  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
  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参考立意】
  1.寻求宁静,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2.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3.如果不摆脱物质的束缚,精神的自由无从谈起;“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 4.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5.大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家园。
  6.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7.“逃离”(逃避)并非疗救浮躁与空虚的心灵良药。 8.美常存于“高处”,登高方能见美。
  9.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10.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作文题“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审题立意|范文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要查询更多试题、登录等请点网页右上角两个图标
加入错题收藏本题

最新作文专题指导

更多作文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试题

最新新材料作文题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