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作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套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人格是判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人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因此,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作为人整个现实生命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人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人生人格人性,这是人从表层到深层的结构,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在这个结构中,人格是关键性因素。动物生存的模式是需要一行为一满足,而在人这里,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增加了人格这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并在满足之后还增加了一个享受的环节。因而人生存的模式就成为需要一人格行为满足享受。人格的形成不仅表明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也表明人具有了人的根本规定性(自为性)和本质规定性(社会性)。人格这个层次的逐渐形成体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它是文明进化的积极结果,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人格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并具有一贯性。
  (摘编自江畅《人民美好生活的个人创造之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的生活状况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B. 人性具有隐蔽眭,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它必须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C. 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等因素构成人生境界,形成人格,表明人已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D. 人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与人生间的枢纽是人格,人格的形成表明人具有社会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从“美好生活”切人,由生活谈及人生,明确表达了美好生活就是美好人生的观点。
  B. 文章对人格、人性进行重点论述,既有含义、特征的阐释,又表达了两者间相互转换的关系。
  C. 文章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人与动物生存模式的对比,突出了人的独特生存模式。
  D. 文章阐释了人生、人格、人性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三者由表及里,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能走多远,人生的境界能达到多高,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作为屉可以诠释这些问题的。
  B. 好人格,好作为,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能让人生变得丰富深沉、优美崇高。
  C. 人的本性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如果时代、地域、个体不同,那么人的本性会有不同的潜质。
  D. 人格虽然是后天形成的,但它的逐渐形成体现着人类的文明进化过程,可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地开花刘国星坡上坡下、岭岭洼洼的小兽们垒知道,我爷爷不好惹!我爷爷精神矍铄,银须飘飘。在草原放牧生活了大半辈子。他眼睛毒、耳朵灵、鼻子尖。大友狼借夜色叼走了小羊,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我爷爷硬是码着蹄印,找到狼窝,打断了它的腿。狼有狼道,蛇有蛇踪。爷爷心明眼亮。所以呢!爷爷从蒙古包里一出来,咳嗽一声,狼呀、免呀、獾呀、百灵子呀,齐齐竖起耳朵,提拎着心,否则是会丢掉小命的。
  这当然要提到我爸。我爸刚生下来,奶奶就没了。爷爷既当爹又当妈。爷爷到处给我爸找吃的,养活我爸。爷爷让我爸向母羊认了“干妈”,羊奶性温,营养丰富。爷爷像个细心婆娘,挤奶,烧沸,再晾成温凉,灌进奶瓶,平抱起弦子,喂奶。我爸吃得可欢了,嘴角都嘟噜出雪白的奶浆子……多年以后,我爸给我讲述时,满脸喜色,我想当时他要是长条小羊尾巴,也肯定会晃个不停。可我爸没高兴多久,牧区成“社”,有数的牛马羊驼都归进社里……后来,给我爸找吃的成了头等大事,他的食谱庞杂而又出人意料。“鸟蛋拿回来,太阳会告诉你咋吃!孵化的,要烧熟。没孵化的,生喝煮熟都行。”那次夹住个獾,肉香啊!一吃满嘴流油。
  可我爸终因好久没吃过肉,吃坏了肚子。
  那年眼看过年了,爷爷神秘地附在我爸耳边,说:“年夜饭吃兔子肉。”我爸不解。爷爷拿被蒙住头,压低嗓音说:“南山坡有兔子窝,我盯好久了。那只老兔子,精哩!只要我一出门,它就坐在山头,盯住我看。我该做啥做啥,假装没看见它。一年都没惹它,现在是时候啦!”
  我爸按照吩咐,出包拖回捕兽夹。他偷偷向南山坡一瞥,果真有只兔子,一竖一竖地向这边嘹望,见是我爸,才放下身子,啃草去了。爷爷把捕兽夹放进开水煮,又用雪反复搓,说是去锈味。后来,爷爷让我爸出去耍闹,吸引住那只老兔子。我爸穿上奶奶的蒙古袍,还扎上头巾,一瘸一拐地出了门,喊叫、瑚高、敲铁盆子,惊得那兔子不知所措……转跑出好远,又跑回来。我爸一刻不停,直到爷爷转回包里喊他,他才瘫软在地。爷爷却挥挥拳头,欣喜得很,好似一位凯旋的将军。
  那晚,下了一层雪,爷爷装扮好,猫在下风头的土坑里,头顶还盖块冻牛粪。当然,他的鼻孔里弥漫着的是肉香!夜是小兽们的。月亮升起,草原像蘸在牛乳里。兔子窝里一股脑地涌出五只免子,一大四小。你撞我挤,嬉闹着向坡顶的草丛蹿动。兔子有道,小兔子们早已走熟。即使有雪,也会按照老路走的。老兔子耸立起耳朵,走、看、听、嗅,像个侦察兵,它渐渐走近积雪下面的捕兽夹了,爷爷又喜又忧。他以前尚未发现这寓崽!谁知,走在前面的老兔子,突然停住脚,嗅嗅,又退回来。爷爷心凉了,知道捕兽夹已然暴露。可幸运的是小兔子们却没在乎,还在你拥我挤地往前冲。老兔子挡这个,那个就从它的身边溜过去,堵来堵去,眼见得堵不住了……老兔子急得嘶叫一声,立起身子,小兔子们终于停步。老兔子一下子成了整个草原的中心,月光照着它,雪光衬着它,我爷爷和小兔子们不错眼珠地盯着它。天地大静。远远地,有长调百转千回地从风里折过来……爷爷就在那刻惊呆了——在长调声中,只见那兔子上肢直立,踮起后肢,像白天鹅般优雅地翩翩起舞……月光下,雪光中,舞蹈的免予通体发光,像个精灵,晶莹剔透,忧伤而又深情。它像是陷在寒冷刺骨的冰河,倒卧无助,每一次蹬跳是那样地痛苦不堪,令人心碎。它又像是在用力地发光发热,想变成一颗太阳,融冰化雪,幻想让小兔们能在春日的绿草地上哆嗦地进食,身边是热气腾腾的土地和潺潺喧闹的河水。它似热恋缠绵又似毅然决绝,它开始了和四只小兔子的碰撞与亲吻……突然,在长调的高音里,它高高跃起,撞向雪花掩盖的捕兽夹……“啪”地钝响,雪地盛开一朵黑色的花。小兔们四散逃窜。
  年三十晚上,爷爷给我爸炖好兔肉,却一筷来动。爷爷叹了一口气:“唉!小兔子没了妈妈,在冰雪地里找不到吃的,可怎么活啊!”我爸每次讲到这,眼里就会泛层雾。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32期,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着眼于人和动物的关系,生动地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塑造了老兔子感人的形象,给读者以震撼。
  B. 文章第2段回忆爷爷艰难养育“我爸”,看似与下文捕兔的内容无关,实则起到交代爷爷打兔子过年的缘由的作用。
  C. 爷爷长期耐心观察兔子的习性,为捕猎兔子做精心准备,这些情节刻画了爷爷办事老辣、精明狡诈的形象特点。
  D. 老兔子在草原上翩翩起舞的神奇情节,采用细节描写,融人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富有诗意,充满悲情。
  5. 请梳理从“我爸按照吩咐,出包拖回捕兽夹”到文末“我爸每次讲到这.眼里就会泛层雾”爷爷的心理变化过程。
  6. 从这篇小说里,有人读出了温暖,有人读出了残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下一页
查看试卷信息收藏本试卷

最新四川高考模拟试卷

最新考点指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