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文章浏览 > 教考信息 > 2015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知识题评分细则

文章浏览

2015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知识题评分细则

来源:网络 浏览:5035 上传:2016-04-11

四、(24分)古诗文
  13、(10分,每句5分)
  (1)①“一”表范围,全、都、一切。不译不给分。
  ②“不臣”不肯臣服,不尽臣的本分。“不称臣”也算对。答“不忠诚”、“叛乱”、“来犯”、“不臣属”意思不对。不翻译本小句不给分。
  ③“愿”:不译亦可,“将军”:不是主谓结构。“帅师”:率领军队。“应”:讨伐、应付、对付、应对、回应;“处理”“解决”也算对;“讨伐”对,所以“攻击”也算对。“迎击”“应答”意思不对。“应”占1分,其余占1分。
  ★“语句通顺”1分;实际上只要各个分句意思对了,句子也就基本通顺了;如果某个分句错了,那么我们已经在分句里扣分了,就不用再重复扣分了。总之,“语句不通顺”应该从宽把握,一般不从这里扣分。如果翻译得错误太多,当然不给这1分。
  (2)①“乐”:意动用法,以……为乐,乐意……。“伤”:指受到伤害。
  ②“为”因为,表原因。“寒暑”:代指冷暖。“审”:清楚、明白。译为“仔细、详细”也对。参考译文为了通顺,改变了原句的结构。只要意思对即可,不用考虑句子结构。
  ③“而”:连词,表并列或递进。不翻译亦可。“见”:了解。“看见”也对。“明”:明确,明白、清楚。参考译文为了通顺而改变了原句的结构。只要意思对即可,不用考虑句子的结构。
  ★“语句通顺”1分:同上一句
  14、(8分,每小题4分)
  (1)★参考答案中,“湿”“迷”各占2分。其中,两字都是:①“描写……”,②“突出/烘托……环境/氛围”,③“表现……心情/内心”。①是“湿”或“迷”在句中的意义,②和③则是作用:②是营造什么样的氛围,③是表达的情感。为便于把握,①为1分,②③1分。只答②或③也可给1分。
  ★“意思对即可”:如“迷惘”,说成“苦闷”亦可。再如,不一定直接写出“描写”二字,“表现……”也可以。
  ★“其他答案,酌情给分”:一般的赏析应该包括艺术表现(如表现手法)与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考生如果从修辞或语法角度加以分析并且合理,可以同样给分。如答“湿”为拟人用法或使动用法,应该也算对。注意:不管考生是分析写作手法还是分析修辞手法,都应写出表达效果。即:指出手法1分,效果1分。
  (2)★参考答案两句分别分析,各包括两个方面:表现形式(写作方法),表现的思想情感。各占1分。“起舞闻鸡酒未醒”:化用典故/表现胸怀大志而内心悲愤:“潮落秋江冷”:寓情于景/表达内心的悲凉和爱国情感。把表达的情感综合起来说的,情感应包含两个方面:胸怀大志或爱国情感、内心悲凉或悲愤。关于“化用典故”(运用了古人的故事或成语),可从宽(要根据题目要求)掌握:只要说出这个成语或指出是古人如何就可以。
  ★“意思对即可”。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其他答案,酌情给分”:主要指写作手法,如果分析合理也可给分。
  15、(6分)★每空1分。“有错”包括错别字。(1)中的“共”写成“拱”不算错。
  ★第1句中,如果考生在第一个空写了“为政以德”,后一空写“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算对,如果只答一半,只给1分。
  ★第(2)(3)句中,两空的内容前后不能颠倒。
  五、(12分)语言文字应用
  16、(4分)★“意思对即可”:对句式(陈述句/判断句)也没有要求,
  ★“超字数扣1分”:句末的标点可以不算。(句中的标点算字数)
  17、(4分)★“句式一致”(只要基本句式一致即可,附加成分不必追究,只要字数相等即可):示例是“如(似、若)……,让(助、供)我……,前半是比喻句,后半是所谓的兼语句。采用其他句式也可以,但要保持三个分句一致。(只要基本句式一致即可,附加成)
  ★“字数相等”:不相等则无此分。(字数不相等,一般结构就不相符,-2分)
  ★“与上文语意连贯”:主要指出与“这潭水”能够衔接(“这潭水”作主语)。有的答卷重复主语“这潭水……,这潭水……,这潭水……),只要语意连贯,语句不通可不算错。如果所写的句子不通,本点的1分也不能给。
  ★“不改变原意”:改变原意则无此1分。
  ★至少需有三个分句,如果只答一句或两句,则本题不得分。
  18、(4分)★按评分标准评分。注意每处1分,不管在同一问中的先后次序。
  六、(18分)现代文阅读
  19、(4分)★参考答案要点①(2分):总体意思是承上启下,但有对所承所启内容的具体表述。如果只答“承上启下”一词,没有具体分析,只得1分。如果只分析“承上”或“启下”,也只得1分。
  ★参考答案要点②(2分):其中“为……提供……”是“在文中的作用”,“写……”、“表达……”,是该段的内容,各占1分。
  ★“意思对即可”:“意思”指与参考答案相同的意思(如“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答“平民性”、“民间感”都算对),也可以指参考答案另外的意思,如考生答该段描写建安图书的历史辉煌,为与当今四堡雕版的消失进行对比作了铺垫,这也是正确的。
  20、(4分)★答案(1)和(2)都包含两个方面:表现手法、具体表现及效果。每点1分。
  ★(1)句实际上是对比中套用比喻。如果考生只答对比或只答比喻,都可给分。
  ★(2)中拟人“拟”写成“似”不给分。
  ★“意思对即可”:如“失望”,答“失落”也可。
  ★答出的错误辞格不扣分。
  21、(4分)★“意思对即可”。如第④点,“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说成“人们(或大家)重视不够”也算对。
  22、(6分)★参考答案的①分析“意蕴”,②分析“设置”。各占3分。
  ★要点①(意蕴)中,将五个问句归纳成三个方面:一表明期待、愿望,二至四表现面对现实状况的痛心无奈与不甘,五表现担忧和呼吁。一个方面1分。如果考生分别分析五个问句的意蕴,而没有进行一定的归纳,只要分析合理,也不算错。如果考生没有分别分析而是总体表述,只要有这三个方面的意思也可以。如果只是笼统说几个问句表现了感情(或心理)的变化,而未说明何种感情,可给1分。
  ★要点②(设置)中,“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五个问句的关联)1分,“表现了……”(问句的含意)1分,“形成……/串起……”(五个问句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1分。
  ★“意思对即可”:如要点②中说问句引起了思考,也是对的(参考答案中也有“表现了……思考与追问”)。再如“形成……/串起……”的意思,考生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其他答案,酌情给分:关于“设置巧妙”,该文五个问句的设置其实有四个特点:①反复使用(可参考答案中的“反复思考与追问”);②设问、反问灵活使用;③均在段末出现(最后一问则是在文末出现);④相互关联。①②③是形式上的特点,④是其内在联系。参考答案只说出了特点④。如果考生答出①②③点(或只答1点),也应算对。但④(内在联系)也是重要的,如果没有答出,只答出①②③点的,本要点(设置)最多只能得2分(设置的形式特点1分,对作用的分析1分)。
  ★有些考生没有区分“意蕴”和“设置”两个方面,而是混在一起作答。需要从中找出得分点,但最多不能超过1分,即便全面。(所以,要注意审题规范)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教考信息文章

随机推荐文章

教考信息文章浏览排行

最新专题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