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轩(原高中语文题库)

当前位置:一苇轩 > 文章浏览 > 语文知识 >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第三节词语

文章浏览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第三节词语

来源:网络 浏览:5108 上传:2013-01-25

第三节词语
  词语在高考中是必考内容,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在语言表达(试题结构中的第六大题)题目当中也有涉及。写作中的词语运用更不用说,它是写作能力强弱和语言水平高下的集中体现。因此词语是语文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词语的概念
  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来词语的特征:一是能够独立运用,二是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句子也能独立运用)当中最小的。
  二、词语的种类
  (一)语性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2.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起飞、审查、认识"等。
  (2)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3.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4.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十、百、千、亿、半"。
  5.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支、本、架、辆、颗、株、间、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斤、两、升、斗、加仑、伏特、立方米"。
  (2)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
  6.代词
  (1) 人称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2)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么 (问程度)、 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3)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 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7.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8.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9.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10.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11.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唉、哟、嗨、咦、嗯、哼、呸、哦、哎呀、啊、呀、哇”。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12.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二)词语结构
  根据结构来考察,词语首先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另一类是合成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我们主要研究合成词,合成词根据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七种,如下所示:
  [歌诀] 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并列式:领袖、是非、开关、发展、高大、正误
   偏正式:粗心、红色、大战、高中、笔直、金黄
   支配式:求学、补课、打球、提水、走路、看书
   补充式:提高、走高、扩大、放大、缩小、变小
   陈述式:地震、月亮、脸红、眼红、腰酸、背疼
   附加式:老师、老虎、学者、老者、木头、砖头
   重叠式:朝朝、暮暮、走走、说说、潇潇、皎皎、常常
   除了这基本的七种构成方式,还有一种很特殊的词语构成方式。前一个语素是名词性的语素,后一个语素是量词性语素,合起来构成一个词,我们叫它为“名量式”。例如:车次、人次、人口、物件、纸张、马匹、砖块、肉片……。其实,这些词语都构成方式可以当作偏正式来看待。由于它比较特殊,所以就另起一个名字“名量式”。
  (三)词语意义
  根据意义来考察,对词语进行分类,有很多标准,我们主要看下面这四个不同的标准:从意义的多寡来看,词语可分为单义词、多义词两类;从意义的正反来看,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两类;从意义附着的感情色彩来看,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从意义附着的语体色彩来看,可分为口语和书面两类。这里我们主要考察前两种情况,后面两种情况在同义词辨析里面要提到。
  1、多义词
  (1) 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各个义项之间又逻辑联系,可以理解为词语的纵向意义)。
  本义是词语本来的意思,比如:“兵”的本义是“兵器”。
  引申义是一个词语所指称的事物发展变化后具有的在原来基础上引申得来的意义。再比如“兵”,他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士兵”(精兵之路),“战争”(连年兴兵),“兵法、策略”(兵书)等意义。
  比喻义是一个词语通过比喻得来的新的意义。比如“手足”,它的本义是“手和脚”,但是在语言运用中,它又常常用为比喻义“兄弟”;再如“疙疙瘩瘩”,本意是事物表面不平整,但它常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这类词语在口语和成语中很多,比如“眉目”“骨肉”“手脚”“首领”“文章”“节骨眼”“白费蜡”“吃闭门羹”“一头雾水”“量体裁衣”“黑吃黑,白吃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等等。
  (2)一个词语包含多个义项,也就是一个书写形式包括多个语素(各个义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可以理解为词语的横向意义)。
  这种情况在汉语中比较普遍,下面举例说明。如:白,①白颜色,②做了事情却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结果(白费蜡);土,①土地,②土壤,③不时兴,跟不上形势;会,①聚集(会聚),②会议,③有某种能力(会不会)④交易市场(集会)。
  2、同义词和反义词
  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关注同义词辨析,但是反义词也很重要。积累大量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对于思想的细密性、周密性和深刻性,对于文章阅读与写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1) 从意义来辨别(辨意义)。
  a.词义的轻重不同,如:蔑视、鄙视、轻视 / 悲恸、悲痛、悲伤
  b.词义的范围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 / 土地、土壤、红壤
  (2) 从色彩来辨别(辨色彩)
  a.感情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如:果断-武断/趋之若鹜-众望所归
  b.语体色彩(口语、书面)如:爸爸-父亲(家父、家严)/ 妈妈-母亲(家母)
  (3) 从词性来辨别(辨词性)如:
  爱好(n./v.)- 兴趣(n.)评论(n./v.)- 议论(多用v.)
  中伤(v.)- 损伤(v./n.) 妨碍(v./n.)- 妨害(多用v.)
  (4)从用法来辨别(辨用法),词语的搭配习惯,语法功能,相应的反义词,使用的场合和对象等等,都有所不同,从这些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辨析出同义词的差别来。如:
  斡旋/磋商
  巴以冲突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呼吁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中斡旋,使得越来越激烈的巴以冲突终于出现了转机。
  巴以冲突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呼吁用政治手段解决。经过多次磋商,各国认为中国能够担此重任。事实上中国不负众望,终于使越来越激烈的巴以冲突出现了转机。
  这两个词语的使用场合和对象有所不同,“磋商”一词适用于多方,而“斡旋”适用于单方。当然了,这两个词语从意义上也可以区分开来,“斡旋”是“调解”,而“磋商”是“商量、商讨”。但是,加上这样的辨析方法不是更好么?

下一页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语文知识文章

随机推荐文章

语文知识文章浏览排行

最新专题学习方法指导